天峻縣城遠景。殷之皓 攝
有兩(liang) 張圖片曾讓天峻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
一張是礦產(chan) 資源分布圖。2.56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除了占青海省煤炭儲(chu) 量68%的煤炭資源以外,還有硫磺、石灰岩、可燃冰等10餘(yu) 種經濟價(jia) 值較大的礦產(chan) 資源。
一張是木裏礦區最大的露天采坑——聚乎更五號井。長4.05公裏,寬620米,最深處150米。遠遠望去,像是高原的一塊傷(shang) 疤。
梳理天峻的發展史,我們(men) 發現,豐(feng) 富的礦產(chan) 資源一度讓它的經濟發展一騎絕塵。雖然不得不承認這短暫的“輝煌”,但每年6個(ge) 億(yi) 的財政收入中98%依靠礦產(chan) 開發,這種破壞生態、效益低下、違背自然規律的發展模式,從(cong) 顯現“輝煌”的時刻開始,就注定讓後人沉痛反思。
2014年8月,木裏煤田遭到破壞性開采引起國內(nei) 外廣泛關(guan) 注。
挑戰是全方位的。從(cong) 觸目驚心的“天坑”到滿目蒼翠的牧場,在這塊“燃燒的石頭”浴火重生的今天,麵對轉型發展這道難題,天峻如何破解?
思考相伴感慨,我們(men) 一路前行……
富與(yu) 貧
100∶1。
這是天峻縣委書(shu) 記李正業(ye) 上任前就擺在他麵前的一道難題。
可以說這是一種意味深長的對比。割舍“黑金”,天峻縣財政收入從(cong) 曾經的6億(yi) 多元,斷崖式下滑至現在的600萬(wan) 元。
“就像手裏原本有100元,現在就剩1元,怎麽(me) 花?”
難,在李正業(ye) 看來,這是轉型的關(guan) 鍵詞。
痛苦的思考,理性的認識。在一次次關(guan) 於(yu) 天峻發展之路的討論中,決(jue) 策者們(men) 意識到,“生態保護是底線,除了生態畜牧業(ye) 和旅遊業(ye) ,天峻縣可選的發展道路不多。”
其實,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除了過去違背科學發展規律的短視行為(wei) 外,正是對自己的一些固有優(you) 勢的盲目樂(le) 觀,讓優(you) 勢反而變成壓在天峻人身上的一個(ge) 沉重包袱。
木裏礦區整治,宣告老路不通。
窮則思變,這個(ge) 變,其核心就在於(yu) 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
天峻地處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三州交匯處,是海西通往東(dong) 部的門戶之一,也是東(dong) 部地區通往柴達木地區乃至西藏、新疆的重要通道。作為(wei) 海西州唯一的純牧業(ye) 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古絲(si) 綢之路南路羌中道穿境而過。境內(nei) 旅遊資源豐(feng) 富,有較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2021年,天峻縣提出“生態立縣、畜牧穩縣、旅遊活縣、法治安縣”的“四縣戰略”,把推動生態畜牧業(ye) 和生態旅遊業(ye) 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重要支撐,這意味著將以更大的決(jue) 心和勇氣,重新協調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
“守好生態紅線和民族團結底線,能做的就是生態畜牧業(ye) 和生態旅遊業(ye) 兩(liang) 篇文章。”李正業(ye) 說。
這應該是天峻人的共識。
“天峻地理位置特殊而重要,落實生態保護政策責無旁貸。”在天峻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植發看來,要想吃好這碗“生態飯”,天峻的優(you) 勢和特色也在畜牧業(ye) 和旅遊業(ye) 。政府工作報告也將深入實施“四縣戰略”,全力打造“兩(liang) 個(ge) 樣板縣”作為(wei) 政府工作的總體(ti) 要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與(yu) 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相匹配的,一定是領導幹部與(yu) 時俱進的發展理念。
“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不斷加強對幹部的引導教育,將大家對於(yu) 天峻的熱愛轉化為(wei) ‘幹部要幹、思路要清、律己要嚴(yan) ’的實際行動。如果發現一些幹部‘掉隊’,那就讓能者上、優(you) 者獎、庸者下、劣者汰,推進幹部能上能下,在全縣上下營造幹事創業(ye) 的良好氛圍。”陳植發說。
優(you) 與(yu) 劣
2019年,回家過年的“北漂青年”紮西才讓到父親(qin) 經營的牧家樂(le) 幫忙,熟悉的黑犛牛帳篷讓他兒(er) 時的記憶再次鮮活起來。
“我喜歡民族文化,也喜歡民宿,為(wei) 什麽(me) 不試試看?”
去年6月,紮西才讓在天峻縣城周邊開起了升級版的牧家樂(le) ——智格爾塞·遊牧野奢營地。從(cong) 傳(chuan) 統的黑帳篷到現代的星空頂,從(cong) 酥油糌粑到“藏式西餐”,他為(wei) 遊客打造了一處了解遊牧文化、體(ti) 驗藏族風情的獨特場所。在這裏,遊客不僅(jin) 可以品嚐地道的藏族美食,還可以了解非遺文化,參與(yu) 黑帳篷的製作。
提及未來發展,紮西才讓信心滿滿。底氣來自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也來自當地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的曆史機遇。
紮西才讓的想法在天峻縣文體(ti) 旅遊廣電局辦公室主任韓鑫垚看來,是一條更為(wei) 清晰的發展思路——立足縣域旅遊資源實際,精心打造“神湖之源·淨土天峻”旅遊品牌,加快融入“一芯一環多帶”生態旅遊發展新格局,推動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
這條道路遠非設想中那麽(me) 平坦。
2020年,天峻縣旅遊業(ye) 開始發力。但令人尷尬的是,過度依賴礦業(ye) 發展嚴(yan) 重影響了其他產(chan) 業(ye) 的打造。以旅遊業(ye) 為(wei) 例,除了群眾(zhong) 對這一行業(ye) 了解不足、難以充分融入本地發展之外,最大的後遺症就是旅遊資源開發程度低,景區基礎及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
“為(wei) 進一步提升全縣文化旅遊基礎設施,近年來累計投資6300萬(wan) 元積極了打造天峻縣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綜合性非遺館、天峻縣織合瑪鄉(xiang) 國際生態攝影小鎮、天峻縣遊客集散中心附屬設施等。”韓鑫垚說。
雖然全縣旅遊產(chan) 業(ye) 起步晚、底子差,然而凡事總有兩(liang) 麵。
必須承認,在發展基礎上,無論是對比“現代詩城”德令哈還是“天空之鏡”茶卡,天峻的確遠遜一籌,但文旅融合的發展走向給了天峻新的啟發。
“現在出門旅遊,很多人更看重體(ti) 驗感。相比一些打造成熟的景點,未經開發的旅遊資源也許更符合遊客對於(yu) 大自然、原生態的期待。從(cong) 這個(ge) 角度考慮,我們(men) 不需要大拆大建,而是可以通過自駕遊、深度遊、體(ti) 驗遊來吸引遊客。”
跟李正業(ye) 一樣,天峻人在熱議,也在深思。
在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上“下功夫”,在提升旅遊功能上“見真章”。
依托自然優(you) 勢,天峻精心謀劃打造了“犛牛認養(yang) ”親(qin) 子生態遊、尋訪淨土自然攝影遊、激情探險越野自駕遊、尋幽探勝草原休閑遊四條獨具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四條旅遊線路不僅(jin) 連接了縣域十個(ge) 景點,更彰顯了獨特的本土文化。
2023年,依托越野自駕遊活動、專(zhuan) 場旅遊推介會(hui) 等各種賽事活動,天峻吸引國內(nei) 遊客35.2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1.57億(yi) 元,同比增長31%。
這是一種來之不易的上升。
有這樣一種觀點,賽事活動是認識城市的一扇窗口,與(yu) 餐飲、住宿、旅遊等諸多產(chan) 業(ye) 緊密相連。雖然無法具體(ti) 測算出各項賽事活動在這31%中發揮了多少作用,但對於(yu) 天峻來說,如何延續各種賽事活動帶來的“流量”,進而將其轉換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增量”,是個(ge) 值得探討的命題。馬上,天峻將迎來“聖湖之源·淨土天峻”海西州第三屆“智閣魯如”文化旅遊藝術節。
“以活動為(wei) 抓手也好,從(cong) 熱門景區引流也好,我們(men) 都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天峻,來到天峻。”韓鑫垚說。
看與(yu) 闖
作為(wei) 傳(chuan) 統牧業(ye) 村,新源鎮天棚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牛羊。2010年,村裏成立涉及半數村民的專(zhuan) 業(ye) 合作社。2021年,天棚村被列為(wei) 省級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點村,集體(ti) 經濟持續壯大,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84萬(wan) 元,高於(yu) 全縣平均水平。
讓我們(men) 將鏡頭再拉遠一些。
位於(yu) 祁連山南麓、青海湖西側(ce) 的天峻是青海省重要的生態畜牧業(ye) 基地。通過發揮“超淨區”生態優(you) 勢,近16萬(wan) 公頃草場通過有機認證,20種牛羊肉產(chan) 品通過綠色食品地理標誌認證,“天峻藏羊”“天峻犛牛”榮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2024年全國名特優(you) 新農(nong) 產(chan) 品。
這應該是天峻得天獨厚又令人羨慕的優(you) 勢。
“現在很多地區都在發展生態畜牧業(ye) 。對比‘茶卡羊’‘祁連羊’,我們(men) 的牛羊肉品質優(you) 在哪?相比過去的發展模式,我們(men) 的突破口又在哪?”
是啊,這一現象值得我們(men) 深思:把自身的發展與(yu) 先進地區橫向比,找差距、明方向;與(yu) 本地區過去發展縱向比,補短板、抓落實,“比”出一條轉型發展新路子。
對比中,人們(men) 發現,在傳(chuan) 統思想的禁錮下,當地畜牧業(ye) 發展短板明顯。
這是壓力——全縣牛羊養(yang) 殖高效化程度偏低。
這是瓶頸——受傳(chuan) 統思想觀念的影響,牛羊集中出欄時間在9月左右。
這是不足——大量活畜流向省內(nei) 外市場。
要在發展的征程中,冷靜審視自己,才能找準方位。
觀念決(jue) 定思路,思路決(jue) 定出路。
轉型,核心是轉變養(yang) 殖理念。從(cong) 總量到人均;從(cong) 關(guan) 注數量到更加注重質量和效益;從(cong) 達到有機到自我加壓實現天然……天峻人開始思考生態畜牧業(ye) 發展的更多可能。
轉型,關(guan) 鍵是補足生產(chan) 鏈條。“從(cong) 綠色有機到天然有機,我們(men) 想做好的不僅(jin) 僅(jin) 是養(yang) 殖這個(ge) 源頭,更想做好牛羊肉精深加工,把我們(men) 的牛羊送出縣、送出省、送出國。”李正業(ye) 分析。
轉型,目的是增加群眾(zhong) 收入。事實上,轉型已在更自覺地加速推進。
選擇組織化程度高的生態畜牧業(ye) 合作社,推進標準化高效養(yang) 殖模式,是天峻加快推進藏羊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中的一環。
結合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重點示範縣的創建機遇,2022年,包括天棚村在內(nei) 的新源鎮12個(ge) 村共同入股成立聯合社,打造新源鎮萬(wan) 隻藏羊標準化養(yang) 殖基地,並成立公司。
“為(wei) 了草畜平衡,草場承載不了的羊群,就送到基地畜棚圈養(yang) 一陣子再輪牧。這種辦法能夠提高羊隻出欄速度,既不影響肉質,也不破壞生態。”據公司總經理久西多傑介紹,基地目前存欄3000多隻羊,主要售往西寧、海南等地。
草原上的變革,激蕩起發展的漣漪。
在天峻縣藏羊精深加工廠,一根根羊肉串經過包裝後,被銷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地。該加工廠總投資1160萬(wan) 元,是由青海日報社屬國企和天峻縣人民政府緊密合作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項目。去年7月投產(chan) ,主要生產(chan) 加工羊肉串、小全羊和精深分割三大係列產(chan) 品。
前不久,“天峻藏羊”“天峻犛牛”被中國極地研究中心確定為(wei) “中國南北極考察選用產(chan) 品”,搭乘“雪龍”號、“雪龍2”號,踏上中國第41次南極考察之旅。
“誌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
從(cong) “混沌”之困到綠色轉型,在“守好兩(liang) 條線、做好兩(liang) 件事”的路上,天峻人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發展密碼。這背後的訣竅,就是在實幹中更好地去創造方法、謀劃思路。
在青海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青海承擔著維護生態安全的重大使命,產(chan) 業(ye) 發展必須堅持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著力培育體(ti) 現本地特色和優(you) 勢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誠然,今日的天峻還未能完全擺脫“陣痛”,但轉型已經開啟,發展不容回頭。全力打造環青海湖精品旅遊縣城、推進綠色有機農(nong) 畜產(chan) 品輸出地示範縣建設,是2.3萬(wan) 天峻人共同的奮鬥目標。
一個(ge) 現代化新天峻,正孕育在每個(ge) 人的努力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