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柴達木盆地裏的“彩虹田園致富路”

發布時間: 2024-07-11 09:00:00 來源: 新華網

  一條繽紛亮眼的“彩虹步道”從(cong) 村口一直向裏延伸,“彩虹步道”兩(liang) 旁種滿了瓜果蔬菜,不遠處還有采摘體(ti) 驗園和燒烤露營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郊的紅光村,別樣的田園風情給烈日炎炎下的德令哈增加了一絲(si) 清爽。

  紅光村位於(yu) 德令哈市東(dong) 郊,由於(yu) 氣候幹旱,土地貧瘠,在過去,這個(ge) 柴達木盆地中部的小村莊並不富裕,多數村民選擇進城打工。

  2013年,得益於(yu) 城中村改造整村搬遷項目,紅光村260戶村民整體(ti) 搬遷至距離老村子不遠的光明小區。

  村民們(men) 住上了整齊幹淨的樓房,而原來老村子裏的大片宅基地就閑置下來。為(wei) 了利用好閑置土地,村黨(dang) 支部集思廣益,提出“留老村、建新村”的思路,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利用現有耕地發展田園綜合體(ti) ,經過前期各項準備,2020年7月,河東(dong) 街道辦事處紅光村田園綜合體(ti) 開業(ye) 。


圖為(wei) 河東(dong) 街道辦事處紅光村田園綜合體(ti) 大門。(受訪單位供圖)

  “幾年前,我們(men) 還在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如何‘破零’而發愁,隨著河東(dong) 街道辦事處紅光村田園綜合體(ti) 項目建成運營,既解決(jue) 了村民致富問題,又開辟出一條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新路子。”紅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劉四軍(jun) 說,如今,村裏田園旅遊產(chan) 業(ye) 的收入已經占了大頭,村兩(liang) 委還探索出了惠及全體(ti) 村民的村集體(ti) 經濟收益模式,讓村民收入翻了番。

  自2019年河東(dong) 街道辦事處紅光村田園綜合體(ti) 試運營以來,已先後帶動86人就業(ye) ,村民年均增收11000元以上,截至2023年底,紅光村村集體(ti) 經濟年收入達210萬(wan) 元。

  走進河東(dong) 街道辦事處紅光村田園綜合體(ti) 項目,滿是村民們(men) 忙碌的身影,德令哈市河東(dong) 街道紅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種植管理員葛占壽忙著安排新一季蔬菜的種植。“村兩(liang) 委帶領我們(men) 成立了股份經濟有限公司,現在我們(men) 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葛占壽說。

  村民李月玲現在是河東(dong) 街道辦事處紅光村田園綜合體(ti) 內(nei) 的管理人員,自從(cong) 來這裏上班,她家的收入每年能增加2萬(wan) 多元,李月玲說:“往年一到夏天,來這裏玩的遊客很多,今年又新增了不少設施,客流肯定會(hui) 增加,年底大家的分紅也少不了。”

  河東(dong) 街道辦事處紅光村田園綜合體(ti) 豐(feng) 富多樣的遊玩項目吸引了許多德令哈市民前來遊玩。“周末我們(men) 帶著孩子一起來這邊玩,設施服務都很不錯,孩子們(men) 都很開心。”德令哈市民王忠奎說,在這裏不僅(jin) 能體(ti) 驗采摘、垂釣等活動,還能看到農(nong) 產(chan) 品的加工過程。


圖為(wei) 紅光村遊樂(le) 園。(受訪單位供圖)

  “我們(men) 紅光村的第二屆文化旅遊嘉年華馬上要開了,我希望能通過這個(ge) 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德令哈,了解紅光村,也讓我們(men) 的農(nong) 產(chan) 品越來越出名。”劉四軍(jun) 說。

  “彩虹步道”上孩子們(men) 嬉戲打鬧,采摘園裏遊客來來往往好不熱鬧,紅光村裏奏響的“田園交響曲”每一個(ge) 旋律都是村民產(chan) 業(ye) 致富的“強音”。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