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遠程近距“對話”普氏原羚

——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一線報道之三

發布時間: 2024-07-24 16:53:00 來源: 青海日報


中國普氏原羚之鄉(xiang) 。


農(nong) 田中休憩的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作為(wei) 湖濱沙化草地的代表物種,僅(jin) 分布在青海湖環湖地區,是青海湖乃至青藏高原上的旗艦物種。一說起普氏原羚,就不得不提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鎮,這裏是普氏原羚種群數量最多的活動區域,因此也被稱為(wei) “羚羊小鎮”。

  青海湖環湖地區,分布有多個(ge) 普氏原羚活動區域,但哈爾蓋鎮為(wei) 何被稱為(wei) “羚羊小鎮”?剛察縣自然資源和林業(ye) 草原局草原站站長趙殿智介紹,從(cong) 2007年至2017年,這裏建立了國家首個(ge) 普氏原羚專(zhuan) 屬保護區,即“青海湖普氏原羚特護區”,掛牌成立剛察縣青海湖普氏原羚特護區保護站,哈爾蓋鎮被授予“中國普氏原羚之鄉(xiang) ”稱號。

  如今,哈爾蓋普氏原羚科普研學基地成為(wei) 大眾(zhong) 開展研學、科普教育的生態“窗口”,越來越多的人走進這裏,與(yu) 普氏原羚“對話”,當物種習(xi) 性、活動區域等被更多人了解,正是在綠色發展的維度中,推動普氏原羚實現更好保護。

  走進哈爾蓋普氏原羚科普研學基地,普氏原羚科普館的監測大屏上,是哈爾蓋區域內(nei) 普氏原羚活動的實時畫麵。講解員當增卓瑪指著畫麵普及相關(guan) 知識:“普氏原羚被稱為(wei) 草原上的‘大熊貓’,它們(men) 身上有兩(liang) 處明顯的特征,就是‘心’形的羚角和屁股,如果察覺到有危險靠近,屁股上的白毛就會(hui) 外翻提醒同伴。”

  實時監測畫麵顯示:雌性普氏原羚正挺著大肚子挪步覓食,遠處一隻雄性普氏原羚正左顧右盼為(wei) 其巡護。火車呼嘯而過,普氏原羚僅(jin) 僅(jin) 抬頭望了一眼後,緊接著低頭覓食。趙殿智表示,目前監測所使用的是億(yi) 像素陣列式計算攝像機,這套監測設備在監測普氏原羚活動軌跡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6月到8月是普氏原羚產(chan) 羔季節,可以隨時掌握它的產(chan) 羔情況,並在遇到難產(chan) 的情況時開展救助。

  而後,當增卓瑪帶著大家登上瞭望塔,通過高倍望遠鏡將一隻隻普氏原羚拉近聚焦,讓大家遠程近距離觀察普氏原羚活動情況及棲息環境。

  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和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青海湖示範區創建的雙重戰略機遇下,找準生態保護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平衡點,哈爾蓋鎮迎來了又一次提質向“新”的發展機遇。

  圍繞“保護”和“發展”這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詞,哈爾蓋鎮以建設“羚羊小鎮”為(wei) 契機,先後投入2500萬(wan) 元,建成普氏原羚科普館、瞭望塔、汙水處理站、攝影長廊、景區圍欄等設施,推進自然教育縱深發展。

  “以自然研學、科普宣教為(wei) 主,基地自去年6月15日試運營以來,接待訪客2000餘(yu) 人次。”普氏原羚科普研學基地負責人祁軍(jun) 介紹說,作為(wei) 青海湖國家公園生態旅遊發展格局中的關(guan) 鍵一環,在特色自然科普宣教點輔助遊客體(ti) 驗、自然教育和生態體(ti) 驗等方麵開展了諸多探索。

  開展生態研學、科普宣教,底氣是普氏原羚保護取得的成效。在普氏原羚科普研學基地,一波又一波訪客乘興(xing) 而來、滿意而歸,生態環保理念在越來越多人的內(nei) 心深處紮根。

  趙殿智欣喜感歎:“隨著保護力度和宣傳(chuan) 力度的不斷加大,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牧人和普氏原羚、家畜和普氏原羚和諧共處,而且生態管護員為(wei) 普氏原羚保護發揮了很大作用。”

  剛察縣全麵落實河(湖)長製+林(草)長製、生態管護員巡護製度,建立健全生態管護員隊伍,加強對普氏原羚等物種及其棲息地的監測巡護,特別對野生動物的越冬地、繁殖地和遷徙停歇地加強巡護。而且,每年枯草期,剛察縣從(cong) 縣級層麵拿出一部分資金,用來購買(mai) 一定量的飼草料,並在固定區域投放,滿足普氏原羚越冬食物所需。

  從(cong) 哈爾蓋草原上看全省普氏原羚保護“圖鑒”,種群數量從(cong) 上世紀九十年代300多隻恢複至3400餘(yu) 隻,達到保護初期的近11倍。

  數據變化,變的是一次次向好的成果和謀定思變的出路,求質求效的發展中處處是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的蓬勃活力,唯一不變的是堅守的初心,保護生態一直在路上。

  凝望遠方,草原上的普氏原羚悠閑自得,趙殿智感慨:“戰略‘紅利’不斷釋放,相信普氏原羚保護將更加科學化、規範化,隨著生物多樣性的不斷豐(feng) 富,相信碧波蕩漾的青海湖也將更加壯美。”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