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雲南紮實推進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工作

發布時間: 2024-08-10 09:51:00 來源: 雲南日報

    雲(yun) 南紮實推進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工作——

    守護好生物多樣性寶庫

    亞(ya) 洲象增長到300餘(yu) 頭,滇金絲(si) 猴增長到3300餘(yu) 隻,西黑冠長臂猿、綠孔雀等20多種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大幅上升,漾濞槭、華蓋木等30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脫離滅絕威脅……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雲(yun) 南始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以極小種群物種保護為(wei) 抓手推進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工作,守護好祖國生物多樣性寶庫,築牢西南生態安全屏障,為(wei) 全國乃至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雲(yun) 南方案”。

    今年5月,《雲(yun) 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yu) 行動計劃(2024—2030年)》印發,明確了全省新時期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定位、戰略目標、戰略任務、優(you) 先領域和優(you) 先行動,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再上新台階,為(wei) 美麗(li) 中國七彩雲(yun) 南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守護種源“芯片”

    近日,在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山地苔蘚常綠闊葉林中,科研人員發現幾株毛脈青岡(gang) 。該物種於(yu) 1976年在金平分水嶺被發現並作為(wei) 新種發表,至今除模式標本外,再未采集到標本,相關(guan) 分布和群體(ti) 信息幾乎為(wei) 空白,《雲(yun) 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名錄(2021版)》將其列為(wei) 極小種群野生保護植物。

    時隔48年再次被發現,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林業(ye) 和草原科學研究所聯合金平分水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迅速對毛脈青岡(gang) 開展監測保護,同期采集種子,盡快開展近地和遷地保護。

    一個(ge) 物種就是一個(ge) 基因庫,拯救保護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就是保護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生物資源。作為(wei) 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雲(yun) 南於(yu) 2005年在全國率先提出野生動植物極小種群保護倡議,並於(yu) 2010年出台雲(yun) 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劃綱要和緊急行動計劃,將極小種群物種22.41萬(wan) 公頃集中分布區納入“生態紅線”劃定範圍並成功推動納入國家方案。

    尋找、發現、保護、繁育、回歸自然……為(wei) 不斷夯實保護基礎,全省已建立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蘭(lan) 科植物種質資源庫和12個(ge) 植物(樹木)園,保存植物近2萬(wan) 種、涵蓋全省90%以上極小種群物種。2021年以來,建立保護小區(點)30個(ge) 、近地或遷地保護基地13個(ge) 、物種回歸基地5個(ge) ,31種極小種群物種野外回歸。以科技賦能,建成極小種群物種保護重點實驗室和擴繁中心,36種植物人工繁殖技術取得突破。其中,具有極高藥用價(jia) 值的蒜頭果培育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推廣種植麵積3萬(wan) 畝(mu) ;高黎貢山特有的大樹杜鵑、滇藏欖等極小種群植物實現人工擴繁,並成功運用於(yu) 回歸種植和區域植被修複。

    2022年12月的加拿大蒙特利爾,極小種群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邊會(hui) 在COP15第二階段會(hui) 議主會(hui) 場“中國角”展覽展示區舉(ju) 辦,雲(yun) 南向全球展示和分享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典型案例,為(wei) 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中國方案”。如今,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概念已經理論化和國際化,成為(wei) 世界各國和地方政府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基本理論、保護模式、實踐經驗被意大利、俄羅斯、墨西哥、伊拉克等國家應用於(yu) 本土植物的保護。

    保護生態家園

    雲(yun) 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0隻滇金絲(si) 猴在科學分群後,先後放歸野外。創新搭建“滇金絲(si) 猴全境保護網絡”,雲(yun) 南建立聯合保護機製,通過“棲息地修複+物種保護+社區支持”的方式,持續加大保護地建設力度,並將保護地外的1133公頃滇金絲(si) 猴棲息地納入保護範圍,基本實現滇金絲(si) 猴全領域保護,為(wei) 全國旗艦物種保護提供新思路。

    監測數據顯示,白馬雪山保護區的滇金絲(si) 猴已從(cong) 初期的近500隻增加到現在的14個(ge) 種群2500隻左右,個(ge) 體(ti) 數量占中國滇金絲(si) 猴數量的65%。然而,猴群數量的不斷增長也給棲息地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把猴群數量控製在一定的規模範圍,進行科學分群後放歸,可以解決(jue) 猴群食物短缺問題,還能有效緩解樹木折斷、破壞等問題,對滇金絲(si) 猴的可持續保護和棲息地恢複意義(yi) 重大。”白馬雪山保護區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賴建東(dong) 介紹。

    修複保護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生態家園,是拯救極小種群物種的關(guan) 鍵。雲(yun) 南持續加大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恢複力度,2021年以來,累計修複改造亞(ya) 洲象食源地600餘(yu) 公頃,整合劃定綠孔雀棲息地560餘(yu) 公頃,高黎貢白眉長臂猿棲息地修複和廊道建設項目順利啟動實施。提升智能化保護水平,將紅外相機、無人機等信息技術集成運用於(yu) 極小種群動物監管,研發象臉、猴臉自動識別、自動預警技術,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金線鲃重現滇池流域,珍稀瀕危物種雲(yun) 豹成功回歸,極小種群物種保護質效大幅提升。同時,持續深化跨境保護,與(yu) 越南簽署邊境林業(ye) 及野生動植物保護合作協議,建立20萬(wan) 公頃的中國西雙版納—老撾北部三省跨邊境聯合保護區域,共同開展亞(ya) 洲象、大果紫檀、交趾黃檀等物種保護。

    先行先試探索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保護路徑,在極小種群保護的征途上,雲(yun) 南創新野生動物肇事補償(chang) 機製,在全國率先出台《雲(yun) 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chan) 損害補償(chang) 辦法》,截至目前,全省累計投保7.1億(yi) 元、兌(dui) 付保險金6.56億(yi) 元。探索亞(ya) 洲象保護與(yu) 安全防範有效途徑,先後建立亞(ya) 洲象監測、預警和防控一體(ti) 化體(ti) 係及應急處置體(ti) 係,實施社區隔離防護、食源地建設等工程,全麵提升亞(ya) 洲象保護水平。2021年,亞(ya) 洲象群在雲(yun) 南北上南歸之旅,向全球生動展示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樣本”,贏得廣泛讚譽。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全省將繼續扛牢生物多樣性保護責任,紮實推進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工作,鞏固拓展極度瀕危物種搶救性保護成果,為(wei) 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作出雲(yun) 南貢獻。

(責編: 賈春玲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