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嘎拉山下那一片燈火通明
當1日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在雅魯藏布江畔,40歲的紮西駕駛電力維修車,載著同事穿過縣城、越過大橋、走過山崖……40分鍾後,他們(men) 來到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
紮西是西藏山南市貢嘎縣供電公司員工,他工作的貢嘎縣森布日村,是西藏針對極高海拔地區居民實施生態搬遷的一個(ge) 大型安置點。幾個(ge) 月前,4000餘(yu) 名藏北牧民跨越近千公裏搬到這裏,開啟全新生活。紮西和同事每天來到這裏,就是要保證居民使用“電網燈”的便捷和安全。
換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背上厚重的維修工具包,一天的工作從(cong) 巡線開始。紮西和同事從(cong) 6公裏外的10千伏變電站出發,沿著架空線路爬高山、過陡坡,查看每一段線路是否有破損或隱患。確認完線路安全,紮西累得氣喘籲籲,坐在地上喝上幾口水,又開始挨家挨戶上門檢查。
森布日搬遷安置點的居民主要來自那曲市雙湖縣、安多縣等高海拔地區,搬遷前,許多家庭隻能自發電照明。
走進55歲居民查格新開的甜茶館,紮西一邊檢查電暖氣、消毒櫃、抽油煙機等電器和線路接頭,一邊跟店主攀談。
查格老家在那曲市雙湖縣雅曲鄉(xiang) 確爾村,搬遷前89戶村民分布在方圓數千平方公裏的草原上,家家戶戶隻能靠光伏太陽能板配蓄電池供電。光伏發電功率很小,還依賴光照條件,碰上陰天、下雨,晚上照明就受限。“這裏的供電充足、穩定,我們(men) 再也不用為(wei) 斷電而煩惱了。”查格的話讓紮西心生自豪。
對許多牧民來說,從(cong) 平均海拔5000米左右的藏北高地搬遷到海拔較低的藏南河穀區域,便捷的電力服務是生活更加現代化的起點,這也成為(wei) 高原電力人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早在搬遷前,西藏山南供電公司就努力做到配套設施先行。國網安徽電力援藏幹部、山南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郝韓兵介紹,公司開啟“5+2”“白加黑”模式,大家排班蹲守在建設現場,隨時協調解決(jue) 施工難題,“短短3個(ge) 月內(nei) ,改造了10千伏架空線路5.1公裏,新建10千伏電纜線路6.5公裏。”
由於(yu) 許多牧民對大電網還不習(xi) 慣,入住之初,國網長沙電力公司援藏隊員們(men) 對住戶逐一上門進行接線檢查,同時製作藏漢雙語的安全用電宣傳(chuan) 海報,張貼在住戶家中和供電設施上,幫助大家掌握安全用電常識。
服務居民不僅(jin) 限於(yu) 本職工作。臨(lin) 近中午,居民次仁拉姆打電話求助,紮西和同事立即上門,不到20分鍾就維修好了因使用不當燒壞的小家電。像這樣的義(yi) 務維修,紮西每周都能碰到幾次。
堅守在“五一”假期,紮西向記者描繪他心中的這樣一幅圖景——夜晚時分,當夕陽在山邊隱去身影,森布日的燈光成排亮起,將後麵的嘎拉山照得更加動人。紮西說,望著這片燈火通明折射出的“煙火氣”,就是我們(men) 感到最幸福的時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生活像甜茶一樣越熬越醇——西藏森布日搬遷者在創業中擁抱新生活
格多所在的森布日村,是西藏極高海拔地區居民生態搬遷安置點。4個多月前,格多和4000多名藏北牧民跨越近千公裏,搬遷到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村。[詳細] -
格多和洛巴的“甜蜜人生”
高原四月,春色芳菲,34歲的藏族漢子格多和妻子洛巴吃過早飯,來到自家開的帳篷甜茶館,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格多的老家在西藏那曲市安多縣色務鄉,一個藏北偏遠的牧區。[詳細] -
西藏貢嘎縣森布日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一期工程全麵通電
26日,隨著1條10千伏配電線路的合閘送電,西藏自治區“十三五”重大民生項目——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一期工程全麵通電,將為1708戶、5537名居住在極高海拔地區農牧民群眾順利搬遷入住提供用電保障。[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