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水電到大網電
在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供電服務站工作人員在玉麥鄉(xiang) 竹器廠檢查機器設備(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炳坤 攝
掃帚機、筷子機、牙簽機、木碗機……一台台整齊地排列著,巴桑次仁像長官檢閱士兵一樣,在廠房內(nei) 踱步。“檢閱”完畢,他頗帶幾分驕傲地說:“再過兩(liang) 周左右,就有技術人員來搞培訓。等村民們(men) 學會(hui) 操作機器,竹器加工廠將開工生產(chan) ,這可是鄉(xiang) 裏的第一座工廠!”
巴桑次仁是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玉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是玉麥發展變化的見證者。“對於(yu) 偏遠的玉麥來說,基礎設施就是最大的民生,這幾年大家的生活日新月異,固土守邊更加安心了。”他說。
在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工作人員在查看水電站的水輪機(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炳坤 攝
從(cong) 山南市出發,沿著九曲十八彎的盤山道開車7個(ge) 多小時,穿過一片雲(yun) 霧繚繞的原始森林,藏在群山環抱中的玉麥鄉(xiang) 便映入眼簾。高聳的“玉麥鄉(xiang) ”牌樓旁,國家電網玉麥鄉(xiang) 供電服務站引人注目。在這裏,巴桑次仁曾經工作過5年,既管供電,又管發電。
由於(yu) 山高路遠,人口太少,直到2009年,玉麥鄉(xiang) 才引溪水修建了一座小型水電站,結束了當地不通電的日子。作為(wei) 水電站的首任站長,巴桑次仁白天守著轟隆作響的水輪機,每2小時檢查登記一次指標數據,晚上聽著巨大的機器聲入眠。一旦聲音出現變化,他就會(hui) 從(cong) 睡夢中驚醒,起床檢查水輪機葉片,防止被樹枝或石頭卡住。
這樣的堅守,隻換來當時全鄉(xiang) 9戶32人的日常照明用電。有的家庭買(mai) 來功率稍大的家用電器,卻由於(yu) 電壓不穩被燒壞。
在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一名村民在溫室大棚內(nei) 給蔬菜澆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炳坤 攝
2018年2月,國網山南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翻越海拔4760米的日拉山,架了108根電杆,將10千伏的輸電線路接入玉麥鄉(xiang) 。“從(cong) 小水電到大網電,村民再也不用擔心電器被燒壞,鄉(xiang) 裏的通信基站也能穩定運行了。”巴桑次仁說,“仿佛一夜之間,我們(men) 進入了現代生活。”
用電隻是玉麥民生變遷的一個(ge) 縮影。這幾年在邊境小康示範鄉(xiang) 建設中,玉麥鄉(xiang) 采取政府出資扶持的方式,將居民住宅改造一新;鄉(xiang) 裏還建起了小學和幼兒(er) 園,讓兒(er) 童就地就近入學。
為(wei) 改變當地人的吃菜困難,隆子縣扶貧部門投資在鄉(xiang) 裏建起4座大棚,第一茬胡蘿卜、辣椒、小白菜正在溫室內(nei) 育苗生長。2016年,國家投入巨資建設玉麥通往外界的柏油路,改變了這裏冬季大雪封山、與(yu) 世隔絕的狀態。
西藏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的蔬菜大棚基地(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炳坤 攝
基礎設施健全帶來的便捷生活,讓玉麥鄉(xiang) 的人氣旺了起來。2019年4月,47戶外地居民搬遷到這裏,玉麥鄉(xiang) 的戶籍人口增至191人。
如今,玉麥鄉(xiang) 正在規劃更多產(chan) 業(ye) 。在玉麥鄉(xiang) 政府以南10公裏處,一座礦泉水廠建成完工,預計年底前就可安裝設備,啟動生產(chan) 線。此外,鄉(xiang) 裏規劃的犛牛集中飼養(yang) 廠房、招商引資的藏香豬養(yang) 殖場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產(chan) 業(ye) 多了,基礎設施也在提檔升級。2019年,玉麥鄉(xiang) 啟動新的配電工程建設。這幾天,山南供電公司正組織對工程進行驗收。國網安徽電力援藏幹部、山南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郝韓兵說,對電力進行增容和線路延伸,就是要讓玉麥人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助力增收致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玉麥鄉群眾暢談巨變
深秋時節的西藏玉麥,山巒間縈繞著朦朧的白霧,早晨的冷風讓人直打哆嗦,但寒冷的天氣絲毫不影響玉麥村群眾激動的心情。[詳細] -
邊境書香濃——西藏玉麥鄉“國門書屋”小記
24日上午,伴著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緩緩飄落的雪花,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主辦,西藏報刊出版中心承辦的2019“書香西藏”全民閱讀之“國門書屋”建設活動在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舉行。[詳細] -
西藏隆子縣玉麥鄉: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西藏玉麥鄉,一度是一家三口撐起的“三人鄉”,如今仍然是我國人口最少、人均麵積最大的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