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非遺”煥發新活力
遊客在“卓番林”藏族手工藝品牌店內(nei) 購物。
出自拉薩婦女之手的特色手工藝品。
“卓番林”藏族手工藝品牌店內(nei) 隨處可見的藏式元素。
婦女們(men) 參加由拉薩市婦聯舉(ju) 辦的2020年《實用技能人才培育工程》針織班。
西藏卓番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20鼠年特製玩偶——喜馬拉雅彩虹鼠,在今年第六屆“拉薩巧手”商品旅遊大賽中獲得二等獎。
編織羊毛係列產(chan) 品。
學習(xi) 編織技能。
工作中的德央。
遊客在“卓番林”藏族手工藝品牌店內(nei) 購買(mai) 手工藝品——布偶。
酒香不怕巷子深。雖然“卓番林”藏族手工藝品牌店在拉薩老城區深處——恰彩崗古建大院內(nei) ,但因手工藝品別具一格,所以慕名而來的人還是特別多。
走進“卓番林”藏族手工藝品牌店內(nei) ,俊巴漁村製作的皮具、拉薩小巷中製作的布偶、白朗縣農(nong) 民編織的藏毯等西藏各地出產(chan) 的日用手工藝品特別吸引眼球。在店內(nei) 一角,畢業(ye) 於(yu)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28歲大學畢業(ye) 生德央,正在電腦上敲打著西藏卓番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工作計劃。
“2019年底,我加入了‘卓番林’團隊,接觸到西藏傳(chuan) 統文化及產(chan) 品。我和我的團隊不僅(jin) 肩負著傳(chuan) 承、發揚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重任,更重要的是我們(men) 要對民族傳(chuan) 統文化進行研究、挖掘、梳理、提煉,將其有價(jia) 值的內(nei) 容記錄、保護下來,出一本專(zhuan) 門記載民族傳(chuan) 統文化及傳(chuan) 承人故事的書(shu) ,給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化財富,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並將其傳(chuan) 承下去。”德央認真地說。
據了解,“卓番林”產(chan) 品以自主原創、本土製作、精美素雅為(wei) 特色和亮點,吸引了很多對此感興(xing) 趣的人,建立了一定的市場。如今,在運營10多年後,“卓番林”已有一套成型的模式:發現合適的手工藝者,及時與(yu) 他們(men) 探討工藝問題,為(wei) 他們(men) 提供技術、設計、市場等,對現有產(chan) 品進行改良,做出新穎的設計,組織培訓,開拓市場甚至為(wei) 手工藝者提供貸款,確認產(chan) 品合格後正式下放訂單。
位於(yu) 古建大院二樓的拉薩首個(ge) “社區工廠”內(nei) ,每天都能看到藏族婦女們(men) 忙碌的身影。她們(men) 坐在縫紉機前,將手中的毛線編織成一件件具有藏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
嘎嘎是眾(zhong) 多社區婦女中的一員,勤勞的她從(cong) 不願閑在家裏。每天不厭其煩地為(wei) 前來“社區工廠”學習(xi) 技能的社區留守婦女傳(chuan) 授縫紉技藝,帶動她們(men) 實現就業(ye) 增收。在“卓番林”多彩的手工藝品中,有許多出自嘎嘎之手的精致作品。“我以前在旅館當過服務員,也做過商店店員,製作過各式文創玩具投放旅遊市場,但這都不是我理想中的工作。2005年,我正期待自己能有一個(ge) 穩定工作時,西藏卓番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為(wei) 我提供了就業(ye) 崗位和免費技能培訓。在‘卓番林’工作的15年時間裏,手工技藝讓我找到了自身價(jia) 值。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hui) 盡心盡職地將我所學到的手藝毫無保留地教給其他婦女,希望能帶動更多的姐妹實現增收。”嘎嘎堅定地說。
在拉薩市婦聯的支持下,今年5月,“卓番林”在拉薩掛牌成立了“阿佳學堂+社區工廠”,不斷拓展婦女創業(ye) 就業(ye) 空間,通過開展課堂教學、場景模擬和實操訓練等技能培訓,讓社區婦女掌握一技之長,提高她們(men) 的就業(ye) 率和勞務增收。
“作為(wei) 一名生長在西藏的孩子,學成後再建家園一直是我的夢想。畢業(ye) 後5年,我申請了4項區級項目、8項市級項目,如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審批的《我和青稞》大型紀錄片等。”德央告訴記者,2018年,她參與(yu) 了西藏紀錄片的拍攝,一年多的文化挖掘、尋找、拍攝,讓她知道在這片土地上有許多需要汲取的文化和知識。這份被觸動的心,讓她清楚這是一份值得她做且應該做的事情,不單單是一份情懷,也是一份責任。2019年,德央正式參與(yu) 到西藏卓番林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任職項目經理,實現當年建設美麗(li) 家園的夢想。
“起初得知‘卓番林’背後的故事,讓我產(chan) 生了這是使命的想法,接著親(qin) 眼目睹‘卓番林’的手工藝人及社區、合作社的阿佳們(men) 的堅持、努力,我深感震撼。這裏就像是一個(ge) 文化的轉換台,傳(chuan) 統文化通過技藝展現,手工藝人通過產(chan) 品訴說故事,‘卓番林’將傳(chuan) 統文化帶給世人,而現在‘卓番林’又將這份手藝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傳(chuan) 承、保護。在近4個(ge) 月的工作時間裏,從(cong) 成立‘阿佳學堂+社區工廠’到投建網紅景點,5個(ge) 項目的申請、負責、參與(yu) 等工作,讓我明白這條路並不易走,但其背後的意義(yi) 是我最珍貴的財富。‘卓番林’將繼續對文化進行梳理、提煉,讓文化通過二次創造成為(wei) 更適合現代生活的產(chan) 品。”德央堅定地說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百年木刻技藝綻放魅力 西藏民眾巧借“非遺”致富
從西藏昌都的江達縣城驅車出發,經過了崎嶇顛簸的山路,翻越了連綿山脈,記者到達波羅鄉外衝村。[詳細] -
【新時代·新西藏·新青年】青春匠心讓西藏“非遺”煥發新活力
長期以來,勤勞的西藏人民創造了燦爛豐富的民族文化。其中,虱雕、藏戲、卓番林、藏藥浴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絢麗的奇葩。[詳細] -
非遺傳承人朗嘎:陳塘夏爾巴歌舞的“活化石”
日喀則市定結縣,有著國家曆史文化名鎮美譽的陳塘鎮,孕育了夏爾巴人獨特的民族文化,賦予了夏爾巴原生態歌舞更多的靈魂,夏爾巴歌舞傳承人朗嘎就生活在此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