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江南”林芝民眾脫貧記
38歲的白瑪多吉在西藏林芝尼洋河畔開了家藏式家具廠,“雕刻機日夜不停,廠裏現在訂單忙不過來,本來計劃最近給開在縣裏的實體(ti) 店做些展品,但現在連做展品的時間也沒有。”11月中旬的一天,他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4年前,他家還屬於(yu) 工布江達縣的貧困戶。
白瑪多吉說,此前,西藏民眾(zhong) 有將木工請到家裏訂做家具的習(xi) 慣,自己年少時便和木工師傅們(men) 在林芝走村入戶,學習(xi) 技藝。“2016年初,我見其他人買(mai) 的家具質量一般,我覺得我可以做出更好的,於(yu) 是萌生了開家具廠的想法。”
2017年,白瑪多吉向親(qin) 友們(men) 借了些錢,又向銀行申請了30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低息貸款,終於(yu) 將工廠開起來了。他回憶,第一年多在摸索、學習(xi) 中度過,家具廠勉強維持。
由於(yu) 做工精細、價(jia) 格合理,白瑪多吉的口碑日漸傳(chuan) 開,此後,他的生意越來越火。他說,2019年,家具廠實現了40多萬(wan) 元利潤,而今年1至10月,利潤已經超過了60萬(wan) 元。
值得一提的是,家具廠8名工人均是當地農(nong) 牧民,白瑪多吉教會(hui) 他們(men) 木工技藝和上漆等,如今他們(men) 每人月薪保底有4000元,忙碌時則有萬(wan) 餘(yu) 元。
同在尼洋河畔,如今定居在國道318線一側(ce) 的央吉一家的脫貧方式則是“挪窮窩”。“2016年之前,我們(men) 一家人住在離這裏十餘(yu) 公裏外,一個(ge) 叫鐵塔溝的地方。”70歲的央吉回憶,老屋處於(yu) 深山的一處台地上,由於(yu) 偏遠,須天天背水生活。
她說,自己獨自撫養(yang) 兒(er) 子長大,隨著孫兒(er) 孫女步入成年,她不想後輩繼續困在鐵塔溝。“2016年,溝裏就剩我一戶了,生活愈加不便。年初我便向村裏申請,說想搬到尼洋河邊,靠近國道。”
2016年10月,央吉舉(ju) 家搬至政府安置的新房。水、電以及網絡等齊全,還帶了個(ge) 院子。記者在她家看到,院子裏有幾棵蘋果樹,枝丫上還留了些紅彤彤的蘋果。老人介紹,他的孫子工作是駕駛工程車輛,收入不錯,今年與(yu) 人合夥(huo) 買(mai) 了一輛貨車出租,增加收入。而孫女大學畢業(ye) 後則在林芝當地一藏藥廠工作。
央吉說,搬出鐵塔溝後,一家人擺脫了貧困,生活日漸好轉,如今衣食無憂。現在她年齡大了,最大的期待是早日抱上重孫。
林芝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黨(dang) 組書(shu) 記閆新航介紹,林芝位於(yu) 西藏東(dong) 南部、雅魯藏布江下遊,因風景秀麗(li) ,被譽為(wei) “西藏江南”。他說,中國最後一個(ge) 通公路的縣墨脫縣便位於(yu) 林芝,林芝脫貧工作麵臨(lin) 貧困人口“即分散又連片集中”的難點。
“2016年至今,林芝市每年製定脫貧攻堅涉農(nong) 資金實施方案,累計落實46.53億(yi) 元。”他說,林芝市還設立了風險補償(chang) 及擔保基金,近5年發放扶貧產(chan) 業(ye) 貸款15.54億(yi) 元,易地扶貧搬遷貸款1.72億(yi) 元。
白瑪多吉的家具廠及央吉一家,正是扶貧產(chan) 業(ye) 貸款和易地扶貧搬遷的受益者。
閆新航說,2019年1月,林芝朗縣、墨脫、察隅三個(ge) 深度貧困縣正式脫貧摘帽。至2019年年底,林芝市累計減貧6900餘(yu) 戶、2.38萬(wan) 人。2020年初至今,林芝市沒有新增和返貧人口,曆史性全麵消除絕對貧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景美客自來 西藏林芝農牧民旅遊脫貧記
“從我們紮西崗村穿過的國道318線被譽為中國‘最美公路’,上世紀90年代,自駕遊逐漸興起,我是我們村最早參與旅遊住宿經營的。”[詳細] -
西藏拉薩德慶村脫貧記
從拉薩市中心出發沿109國道驅車向西約70公裏,便來到了堆龍德慶區德慶鎮德慶村。過去這裏曾是一片荒郊,如今已成了靚麗的鄉村;過去這裏有不少人外出乞討,如今各家各戶都已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過去這裏的人最大的願望是吃一頓飽...[詳細] -
全國海拔最高縣駐村夫妻幫扶脫貧記
從拉薩北上300公裏,再西行500公裏,才能來到這個海拔4700米、位於無邊草原和不盡寒風中的牧業村落——西藏那曲市雙湖縣牛維改棟村,這裏是羌塘草原的一部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