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之花”綻放雪域高原
尼木雪拉藏紙是西藏傳(chuan) 統的三大藏紙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曆史,其製作技藝被列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與(yu) 藏香、雕刻並稱“尼木三絕”。圖為(wei) 尼木雪拉藏紙製作者正在剝去草根外皮。王雨霏 攝
藏紙、藏戲、藏香、藏藥……
曾幾何時,這些具有濃鬱高原色彩的非遺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總是有些神秘。但隨著這些年西藏不斷加大對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發展和宣傳(chuan) 的工作力度,諸多豐(feng) 富多彩的非遺項目揭開了神秘麵紗,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這些曆史的沉澱、傳(chuan) 統文化的基因,讓大眾(zhong) 近距離感受到了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迷人魅力。
今年以來,西藏各級非遺戰線的工作人員積極克服疫情影響,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造性地開展西藏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年度既定目標和任務。
創新載體(ti) 讓非遺“活”起來
在每年的拉薩雪頓節,除人山人海的展佛盛況,最熱鬧的就是羅布林卡和宗角祿康公園進行的藏戲表演了。那幾天,來自民間的藏戲隊會(hui) 在這些地方輪番表演自己的拿手戲。
像藏戲隊一樣,西藏的縣區藝術團、行政村文藝演出隊等充分利用文化遺產(chan) 日和各種傳(chuan) 統節慶,認真組織開展非遺展演等一係列非遺宣傳(chuan) 和展示活動,使其吸引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
自治區文化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非遺瑰寶的發揚光大,離不開宣傳(chuan) 推廣、互動體(ti) 驗、展示展演。為(wei) 了讓非遺‘活’起來,今年以來,西藏各級文化行政部門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實際,圍繞傳(chuan) 統體(ti) 育、傳(chuan) 統醫藥和餐飲類項目,因地製宜,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chan) 日’係列活動,宣傳(chuan) 推廣係列活動達21場次,吸引8萬(wan) 餘(yu) 名觀眾(zhong) ,發放宣傳(chuan) 資料3萬(wan) 餘(yu) 份,各類活動共邀請20餘(yu) 家新聞媒體(ti) 進行了宣傳(chuan) 報道,開展網絡宣傳(chuan) 70餘(yu) 條次,點擊量達2萬(wan) 餘(yu) 次,向全區262萬(wan) 手機用戶推送了主題信息。遺產(chan) 日期間,舉(ju) 辦的‘西藏文化遺產(chan) 主題圖片展’,吸引了3000餘(yu) 人次參觀,讓觀眾(zhong) 零距離感受、感悟西藏獨特文化遺產(chan) 的魅力。”
不僅(jin) 如此,西藏還組織西藏優(you) 敏芭古藏香等14家工坊、企業(ye) 、合作社的18家店鋪參加全國“非遺購物節”活動。通過“西藏非遺”“西藏群藝館”等公眾(zhong) 平台推出《非遺購物節預熱·雪域非遺 健康生活》係列圖文、西藏文化遺產(chan) 主題攝影展、馬術表演和藏棋展示推廣、藏醫健康講座、非遺美食等影像視頻12條,轉載達70餘(yu) 次,點擊量達2萬(wan) 餘(yu) 次,達到了“更新觀念、拓展載體(ti) 、廣泛宣傳(chuan) 、鍛煉隊伍”的預期效果。10月份,成功舉(ju) 辦2020年藏戲演出季活動,由拉薩市、日喀則市等地8支民間藏戲隊350餘(yu) 名民間藏戲藝人演出《蘇吉尼瑪》《頓玉頓珠》《卓娃桑姆》《曲傑諾桑》《白瑪雯巴》等8場傳(chuan) 統藏戲,每場演出時長約7小時,持續公演8天,吸引近2萬(wan) 市民和遊客觀看,成為(wei) 了古城拉薩文化旅遊新名片。組織各市地和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參加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hui) 線上、線下活動,使西藏非遺項目進一步融入全國非遺展示新格局。
積極申報 促進融合發展
自治區文化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根據《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關(guan) 於(yu) 開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優(you) 秀保護實踐案例遴選工作的函》的有關(guan) 精神,我們(men) 緊緊圍繞工作理念正確、保護措施有效、保護成果顯著的申報要求,結合西藏國家級非遺項目保護現狀,推薦遴選藏戲和藏族邦典、卡墊編織技藝(傑德秀邦典)為(wei) 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優(you) 秀保護實踐案例。西藏推薦的‘西藏尼木:吞達村探索非遺扶貧之路’從(cong) 全國179個(ge) 案例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20非遺與(yu) 旅遊融合發展優(you) 秀實踐案例。”
與(yu) 此同時,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遺公約》的要求,今年以來,自治區文化廳還積極落實“藏醫藥浴法”申遺時的莊嚴(yan) 承諾,並開展相關(guan) 工作。與(yu) 西藏藏醫藥大學聯合舉(ju) 辦“藏醫藥浴法和全國名中醫旺堆學術思想及臨(lin) 床經驗傳(chuan) 承”培訓班,來自四川、雲(yun) 南、甘肅、青海四省涉藏州縣和各市地藏醫院部分業(ye) 務骨幹100餘(yu) 人參加培訓。
推廣經驗 夯實傳(chuan) 承根基
用心扶貧,用行濟困。為(wei) 進一步擴大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的覆蓋麵,讓更多的群眾(zhong) 創收致富,區文化廳協調區扶貧辦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推進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建設的通知》,指導督促各市地對符合設立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條件的企業(ye) 、合作社開展摸底調研工作和相關(guan) 掛牌事宜。截至2020年10月份,全區共設立非遺扶貧工坊108家,直接吸納171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ye) ,人均月收入達3675元。不僅(jin) 如此,為(wei) 推廣尼木非遺扶貧工作經驗,舉(ju) 辦了全區非遺扶貧就業(ye) 工坊技能培訓班,參訓學員達59人,其中非遺工坊負責人占46%,建檔立卡貧困戶占30%,對進一步提升非遺工坊負責人能力素質,助推工坊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自治區文化廳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為(wei) 進一步推動西藏非遺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促進非遺+扶貧、非遺+旅遊融合發展。按照自治區文化廳年度工作計劃,區文化廳非遺處、區群藝館(區非遺保護中心)通過組織申報、主管部門初審、專(zhuan) 家評審、實地考察、媒體(ti) 公示等程序,評審公布30個(ge) 項目列入第一批自治區級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目錄、命名8個(ge) 自治區非遺特色縣鄉(xiang) 村、75個(ge) 第三批自治區非遺項目傳(chuan) 習(xi) 基地,進一步夯實了西藏非遺保護傳(chuan) 承發展基礎。
回望過去,我們(men) 凝心聚力,步步精彩。展望未來,我們(men) 滿懷信心,砥礪前行。我們(men) 堅信,在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無私支援下,在區黨(dang) 委的團結帶領下,在全區各級文化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一朵朵煥發旺盛生命力的“非遺之花”將在雪域高原處處綻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讓“非遺”煥發新活力
酒香不怕巷子深。雖然“卓番林”藏族手工藝品牌店在拉薩老城區深處——恰彩崗古建大院內,但因手工藝品別具一格,所以慕名而來的人還是特別多。[詳細] -
百年木刻技藝綻放魅力 西藏民眾巧借“非遺”致富
從西藏昌都的江達縣城驅車出發,經過了崎嶇顛簸的山路,翻越了連綿山脈,記者到達波羅鄉外衝村。[詳細] -
非遺傳承人朗嘎:陳塘夏爾巴歌舞的“活化石”
日喀則市定結縣,有著國家曆史文化名鎮美譽的陳塘鎮,孕育了夏爾巴人獨特的民族文化,賦予了夏爾巴原生態歌舞更多的靈魂,夏爾巴歌舞傳承人朗嘎就生活在此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