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烏巴·平措南加一家五代人:守護好祖國的邊境線

發布時間:2020-12-30 09:37: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e26eeda2-a6bc-4598-b4bc-94e6e25e6a16.jpg

  圖為(wei) 烏(wu) 巴·平措南加的妻子次仁卓嘎和6個(ge) 子女合影,左二為(wei) 格桑玉珍,右一為(wei) 曲阿。記者 溫凱 洛桑旦增 達珍 攝

  在日土,以烏(wu) 巴·平措南加為(wei) 代表的家族可以稱之為(wei) 傳(chuan) 奇——因為(wei) 他們(men) 一家五代人,在跨越一個(ge) 多世紀的漫長時光裏,始終做著同一件事情:守護祖國的邊境線。

  故事的開始得從(cong) 1882年說起,這一年,桑培羅布(烏(wu) 巴·平措南加的外祖父)在烏(wu) 江村的喀納一帶出生了。

  到了1902年,成年的桑培羅布在放牧時發現,鄰國牧民的放牧範圍一點點地向自家方向擴大。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他通過蓋羊圈安家的方式,形成固定標識,來宣示中國對這片土地的所有權。他在今天距離邊境線僅(jin) 有20公裏的地方蓋起了羊圈,並把家從(cong) 100公裏外的居住點遷了過來,在這裏生活了50多年。

  後來,邊防部隊通過儀(yi) 器勘探駐址時,選出來的位置竟然和桑培羅布用肉眼選的羊圈分毫不差。桑培羅布得知消息後,主動把這片地讓給部隊,又在原址旁40米處蓋起了新的羊圈,與(yu) 邊防部隊相伴了60餘(yu) 年。

  旦珍旺姆是桑培羅布的小女兒(er) ,在一次放牧的時候,旦珍旺姆看到一名鄰國牧民在自家的牧場上放牧,急忙趕過去和對方辯理,讓其離開。對方見來的隻是 一個(ge) 女人,並沒有理會(hui) 她,雖然對方比自己高大強壯許多,旦珍旺姆沒有退縮,她衝(chong) 上去,與(yu) 對方撕扯開來,最終,這個(ge) 牧民趕著自己的羊群離開了,再也不來了。

  有一年大雪封山,當地群眾(zhong) 沒有糧食吃,旦珍旺姆便自告奮勇,頂風冒雪趕著家裏的10餘(yu) 頭犛牛去邊防連換糧食。邊防連得知這一情況後,沒有收下她的犛牛,二話沒說就把省下來的糧食送到困難群眾(zhong) 家裏,還把不多的飼草也全部送給旦珍旺姆,讓她回去分給群眾(zhong) 。

  時光荏苒,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三代傳(chuan) 人、旦珍旺姆的兒(er) 子烏(wu) 巴·平措南加又挺身而出,接過家族守邊衛國的曆史使命和薪火傳(chuan) 承。

  一年冬天,邊防連要把羊從(cong) 湖的南岸趕往北岸時,遭遇天寒路滑,大部分羊滑倒在冰上,隨時都會(hui) 出現凍傷(shang) 、凍死的情況。烏(wu) 巴·平措南加得知後,立即趕往事發地,幫助部隊把羊群安全拉上岸。為(wei) 了幫助部隊的羊子安全過冬,他又主動提出把這些羊合到自家的羊群裏,義(yi) 務幫部隊放牧到春季。

  還有一年,邊防連之間要運輸軍(jun) 用物資,由於(yu) 部隊沒有交通工具,烏(wu) 巴·平措南加得知後主動帶著全部的馬和犛牛及一家老小,在80公裏的路途上來回運送物資兩(liang) 次,及時幫助部隊解決(jue) 了軍(jun) 需品的運輸難題。

  又有一年,鄰國部隊轉移哨所。烏(wu) 巴·平措南加曆盡艱辛,幫助部隊偵(zhen) 察到了對方據點。他還集中家裏的牲畜,幫助部隊運送給養(yang) ,與(yu) 部隊共渡難關(guan) ,受到了部隊領導的嘉獎。

  後來,一場邊境衝(chong) 突發生了。在祖國最需要的時候,家境殷實的烏(wu) 巴·平措南加毫不猶豫,拿出170多隻羊以及糧食、茶、酥油、糌粑捐獻給部隊,並精心挑選出90頭公犛牛,拋下妻兒(er) 老小,隻帶著弟弟洛桑次仁及20多名村裏的群眾(zhong) ,穿越封鎖,在100多公裏的運輸線上,拚盡全力為(wei) 部隊來回運送了整整兩(liang) 個(ge) 月的軍(jun) 用物資。

  烏(wu) 巴·平措南加的小兒(er) 子曲阿自幼聽著祖輩守護邊境和父親(qin) 支援部隊的故事長大,在家風的熏陶下,他樹立起了“建設家鄉(xiang) 就是守護祖國邊境”的人生理想。

  參加工作後,曲阿在科技戰線上頗有建樹,如今已經成為(wei) 了阿裏地區科技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他以隊伍建設為(wei) 首位,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的步伐,以科普宣傳(chuan) 為(wei) 基礎,積極探索“農(nong) (牧)戶+協會(hui) ”的運行模式,初步建立了以科普示範基地為(wei) 依托,普及與(yu) 提高相結合的覆蓋縣、鄉(xiang) 、村、戶的四級科普體(ti) 係。

  在烏(wu) 江村乃至日土縣開展各類宣講活動中,人們(men) 總能看到縣政協委員、烏(wu) 巴·平措南加女兒(er) 格桑玉珍的身影。這些年,特別是“四講四愛”群眾(zhong) 教育實踐活動啟動以來,作為(wei) 一名農(nong) 牧民宣講員,格桑玉珍每年春天和冬天都會(hui) 各開展一次宣講,目前已經累計宣講9次,參與(yu) 群眾(zhong) 上千人,每次宣講,格桑玉珍總能贏得現場群眾(zhong) 的一致好評。

  曲阿的兒(er) 子熱貝貴紮今年27歲,畢業(ye) 後,他應聘上了位於(yu) 拉薩的一家大型國企,卻在入職前夕放棄,最終選擇到家鄉(xiang) 一家企業(ye) 工作。

  “在拉薩入職前,我突然想到了爺爺講的那些故事,想到了家裏還有93歲高齡的奶奶,家鄉(xiang) 雖然自然條件比不上拉薩,但這裏是我的故鄉(xiang) ,我想把她建設得更好。”熱貝貴紮滿懷壯誌地說道。

  100餘(yu) 年來,烏(wu) 巴·平措南加家族的一代又一代人,憑著一脈相傳(chuan) 的愛國守邊、擁軍(jun) 愛民的紅色基因,在國家需要之際,挺身而出、為(wei) 國效力,在平凡的工作之中,不求功名、默默奉獻,最終奠定了今日五代傳(chuan) 奇家族的繁茂根基和累世聲名。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