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寶“藏”|這五年,西藏糧食產量累計超過500萬噸
糧食豐(feng) ,百姓安。記者從(cong) 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2020年全區糧食產(chan) 量達到103萬(wan) 噸,連續6年保持在100萬(wan) 噸以上,其中“十三五”期間累計產(chan) 糧521.99萬(wan) 噸。
拉薩布達拉宮對麵的金色麥田(2009年8月2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去年風調雨順,收成不錯!”日喀則市白朗縣巴紮鄉(xiang) 青稞大戶紮西高興(xing) 地說,去年種了103畝(mu) 青稞,收獲8萬(wan) 多斤。數據顯示,2020年西藏全區青稞產(chan) 量達83萬(wan) 噸,較2015年增加12.15萬(wan) 噸。
被稱為(wei) “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基礎地力低,年均降雨量少,中低產(chan) 田比例高。“加上傳(chuan) 統耕作方式粗放,即使是和平解放二三十年後,西藏糧食生產(chan) 仍處於(yu) 較低水平。”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種植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周強說。
位於(yu) 拉薩河穀的青稞田(2020年9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為(wei) 提高糧食產(chan) 量,西藏從(cong) 20世紀60年代開始進行青稞雜交育種。進入21世紀,西藏圍繞耕地改造、良種推廣、技術支撐等方麵,不斷提高口糧自我保障能力。
“十三五”以來,西藏整合“三項補貼”資金,累計投入近8億(yi) 元引導農(nong) 民做好耕地地力提升。以35個(ge) 糧食主產(chan) 縣為(wei) 重點,深化種植業(ye) 內(nei) 部結構調整,確保高質高效農(nong) 作物種植麵積穩中有升。
自治區還開展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麥類作物良種推廣、加大病蟲草害綠色防控等工程,目前已累計投入45億(yi) 元,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225萬(wan) 畝(mu) 。5年來累計推廣麥類作物良種1069萬(wan) 畝(mu) ,其中青稞良種覆蓋率由2015年的85%提高到2020年的90%以上。
西藏山南市紮囊縣鬆卡居委會(hui) 的居民在收割青稞(2019年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汝鋒 攝
青藏高原延續了千年的傳(chuan) 統耕作模式也在改變。2020年底,西藏農(nong) 業(ye) 機械總動力達到691.5萬(wan) 千瓦,比2012年底增加227.5萬(wan) 千瓦,全區已有170家農(nong) 機合作社和1086家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糧食每畝(mu) 單產(chan) 已由2015年的374.94公斤,提高到2020年的387.33公斤。
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林木說,經過多年發展,西藏主糧供應基本實現自給自足,下一步要加強青稞等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的精深加工和品牌創建,讓高原糧食滿足口糧需求的同時,更好助力百姓增收致富。
文字記者:王炳坤
海報拍攝:沈虹冰
視頻拍攝:堅讚、洛卓嘉措、孫陽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數說寶“藏”|這五年,西藏市場主體數量增長1.3倍
“十三五”期間,西藏市場主體活力不斷被激發,群眾創業辦事便利度、滿意度顯著提升。[詳細] -
數說寶“藏”|這五年,西藏七大產業實現增加值超1900億元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十三五”期間,西藏產業建設駛入快車道,全區高原生物、旅遊文化、綠色工業、清潔能源、現代服務、高新數字、邊貿物流七大產業實現增加值超1900億元,發展效益逐步顯現。[詳細] -
數說寶“藏”|這五年,西藏新增公路通車裏程3.83萬公裏
“十三五”期間全區新增公路通車裏程3.83萬公裏,創造了平均每年建成7660公裏公路的高原奇跡,每年新增公路通車裏程高於川藏公路與青藏公路之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