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一夜風。太陽出來後,風止了,天更藍了,拉姆曲珍和洛桑曲珍穿上法官製服,別好法徽,開上掛著國徽的車,向草原進發。
這輛車,再加上這兩(liang) 位西藏那曲市尼瑪縣人民法院法官,組成了羌塘草原上亮眼的“流動法庭”。
草原遼闊,道路蜿蜒。車輛翻過高坡,跨過河流,來到了尼瑪縣一處名為(wei) “小康新居”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尼瑪縣地處羌塘草原腹地,高寒缺氧,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由於(yu) 牧民居住分散,出行不便,“流動法庭”便派上了大用場。
車未停穩,牧民們(men) 已經在一處小廣場上聚集了。拉姆曲珍和洛桑曲珍從(cong) 車上抬下一張折疊桌,拿下兩(liang) 張簡易凳,再加上幾摞法律書(shu) 籍,宣講台就這麽(me) 收拾停當。
尼瑪縣人民法院法官拉姆曲珍手中的民法典(2021年2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格桑朗傑 攝
“馬上要過年了,今天來主要是給大家進行一些普法宣傳(chuan) ,順便再看看有沒有鄰裏矛盾糾紛需要化解。”拉姆曲珍幾句話說完了開場白。
“這段時間,電信詐騙的案件開始增多,給大家提個(ge) 醒,不熟悉的人不要轉賬,有什麽(me) 不懂的問題要跟村幹部多溝通。”拉姆曲珍說。
“第二個(ge) 問題是,春節和藏曆新年臨(lin) 近,大家借錢、還錢的情況多了起來,提醒大家不要像原來那樣隻是口頭約定,還是要打借條、打收據,免得以後產(chan) 生糾紛。”拉姆曲珍接著說。
拉姆曲珍宣講完,輪到洛桑曲珍登場。她揚了揚手裏的紅色民法典:“民法典已經開始實行了,將會(hui) 全麵影響我們(men) 的生活。比如說,孩子給遊戲大額充值可以退款。再比如,網貸被‘套路’也不用怕了,民法典明令禁止高利放貸。”
例行的普法活動結束後,拉姆曲珍和洛桑曲珍開始給牧民分發法律讀物。正忙碌間,索丹拉著丈夫白朗過來了,一見到法官,還沒說話,眼圈先紅了:“法官,我要打官司。”
拉姆曲珍趕緊拉著兩(liang) 口子找地方坐了下來,一問才明白,原來索丹抱怨白朗愛喝酒,不幹家務活,“我想離婚,日子過不下去了”。
拉姆曲珍和洛桑曲珍心中有數了。她倆(lia) 先仔細聽了夫妻雙方的陳述,再從(cong) 法律入手,條分縷析,認真幫索丹兩(liang) 口子調解糾紛。在兩(liang) 位法官的耐心勸說下,不一會(hui) 兒(er) 索丹的臉上就有了笑容。等到兩(liang) 個(ge) 人手拉手離開時,索丹看起來一身輕鬆。
類似的事情,兩(liang) 位法官已經不知道處理了多少次。“處理家庭糾紛還比較容易,最難處理的是民間借貸。有的牧民法律意識比較薄弱,借款也相對隨意,大多是口頭協定,不好認定借貸人之間的關(guan) 係,處理起來就會(hui) 複雜些。有些還需要現場開庭審理,出具審判書(shu) 等法律文件。”洛桑曲珍說。
“流動法庭”在平均海拔超過4700米的羌塘草原上流動,滿足了人們(men) 的司法需求,也讓法治的思維一點一滴滲入牧民的心裏。
西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行裝處處長普瓊紮西介紹,2009年以來,全區基層法院全麵啟動了“車載流動法庭”民生工程,“有了‘車載流動法庭’後,可以更好為(wei) 群眾(zhong) 答疑解惑,及時化解矛盾,就地法治宣傳(chuan) ,構建更高效的司法便民體(ti) 係。”
那曲市中級人民法院辦公室負責人邢佑行介紹,“十三五”期間,那曲市40餘(yu) 輛車載流動法庭行駛裏程達110餘(yu) 萬(wan) 公裏,現場答疑3300餘(yu) 人次,化解矛盾糾紛2300餘(yu) 件,現場開庭160餘(yu) 次,開展法治宣傳(chuan) 430餘(yu) 次。
“十年前‘馬背法庭’活躍在羌塘草原上,馬背上馱著審理案件所需的法官袍、文案、法槌,書(shu) 記員跟法官跟在馬後麵跑。”洛桑曲珍說,“如今,‘馬背上的法庭’已經變為(wei) ‘車輪上的法庭’,但司法為(wei) 民的真諦,一直在傳(chuan) 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