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5年,西藏62.8萬(wan) 貧困人口全部脫貧。2020年,西藏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突破1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農(nong) 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7%,連續18年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
西藏阿裏地區改則縣搶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尼瑪頓珠向中新社記者回憶:“我記得小時候放牧帶的糌粑很少,吃之前要摻入羊肝和羊肺等內(nei) 髒曬幹後磨成的粉末,那簡直難以下咽。”
“我們(men) 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尼瑪頓珠說,此後,他開始帶領搶古村牧民轉型做建築工,成立合作社,試點牧區改革等,試圖闖出一條適合藏北草原的脫貧路。
到2018年,搶古村施工隊、機修廠等收入達118萬(wan) 元,牧業(ye) 收入132萬(wan) 元,茶館、商店37.7萬(wan) 元。尼瑪頓珠說,搶古村抓住了機會(hui) ,率先實現脫貧致富,“有了之前的經驗,牧民們(men) 對以後的生活也信心十足”。
西藏有句俗語:遠在阿裏,苦在那曲。搶古村的改革經驗,借鑒了那曲市班戈縣的做法。班戈縣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楊波說,成立村級合作社是基於(yu) 當地現實作出的變革。
“這裏海拔高、草場資源有限,‘一方水土難養(yang) 一方人’。”他說,村級合作社可以整合優(you) 化牲畜、草場等資源,讓牧民們(men) 抱團發展。
班戈縣以北便是平均海拔近5000米的羌塘草原腹地,中國海拔最高的行政縣雙湖縣。此前,西藏自治區主席齊紮拉說,雙湖縣海拔過高,氣候環境惡劣,牧民們(men) 在那裏生存、生活質量無法進一步提高,“那裏是野生動物的天堂、人類生理極限的試驗場。”
2019年冬季,西藏官方啟動試點,將約4000名雙湖縣、安多縣的牧民搬遷至氣候宜人的雅魯藏布江中遊北岸,山南市森布日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安置點。
森布日幸福家園九年一貫製學校體(ti) 育老師白珍說,到森布日後,學校海拔降低了近1500米,她最直觀的感受是孩子們(men) 身高長得更快了,“這裏比雙湖更溫暖,孩子們(men) 也更愛運動了”。
50歲的嘎加對新生活非常滿足,他說,搬到雅魯藏布江畔後,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在貢嘎機場工作,他們(men) 家的牛羊留在了草原,並以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每年草補等政策性收入加上合作社的分紅約有3萬(wan) 元。他說,現在家裏的老人去拉薩轉經、看醫生等都很方便。
2021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十三五”時期,西藏教育事業(ye) 全麵發展,縣域義(yi) 務教育基本實現均衡發展,長期存在的輟學問題曆史性“清零”。
林芝市察隅縣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察隅縣上察隅鎮榮玉村村民阿迪家有3個(ge) 孩子,其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均接受過高等教育。在榮玉村數公裏外的西巴村、鬆林村等村落,大學生比例也比較高。
“我們(men) 村有50多戶,目前在讀大學生有18人,加上已經畢業(ye) 、工作的大學生有21人,合計39人。”鬆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知列說,村裏已連續多年沒有輟學情況。
察隅縣是西藏教育發展的縮影。西藏官方數據顯示,全區財政教育投入從(cong) 2012年的99.61億(yi) 元增長到2019年的288.27億(yi) 元,累計投入1747.99億(yi) 元(含2020年預算)。
知列認為(wei) ,年輕一代的農(nong) 牧民接受高等教育,既可有效阻斷貧困向下一代傳(chuan) 遞,也有利於(yu) 地區的未來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