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偷羊賊”也能當黨員——一堂基層黨課中的西藏近代史

發布時間: 2021-03-28 08:41:00 來源: 新華社

   “我1964年入黨(dang) ,是全縣翻身農(nong) 奴裏第一批入黨(dang) 的三個(ge) 人之一。那是我人生轉折的一年!”說這話的是藏族老人旦增措姆。在西藏薩嘎縣雄如鄉(xiang) 卓巴布村黨(dang) 支部委員會(hui) 組織的一堂黨(dang) 課上,這位即將年滿79歲的老人成為(wei) 特殊的主講人。

   今年是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62周年。在“3·28”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來臨(lin) 之前,健在的翻身農(nong) 奴走上西藏各地的基層黨(dang) 課講台,用自己的親(qin) 身經曆,帶領廣大幹部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重溫西藏曆史上的偉(wei) 大轉折。

   在雄如鄉(xiang) ,旦增措姆老人是黨(dang) 課上的“明星講師”。雖然年事已高,腿腳不便,但她講話依然思路清晰。

   不過,來聽課的幹部群眾(zhong) 沒想到,在舊西藏,這位老黨(dang) 員還曾是一名“偷羊賊”。

   旦增措姆出生於(yu) 1942年,一輩子都生活在西藏西部這片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牧場上。小時候,她們(men) 全家都是村子附近一座寺廟的農(nong) 奴,靠為(wei) 寺廟放羊換取一點糧食糊口;產(chan) 出的羊肉、奶和皮毛等產(chan) 品全部歸寺廟所有。而她一家八口人,隻能擠在一頂帳篷裏住。

   “睡覺時,身下墊著幹羊糞當褥子,帽子摘了墊在腦袋下就是枕頭,藏袍蓋在身上就是被子。”旦增措姆說,“那時的袍子裏全是虱子,太陽一曬能數出好多,自己身上就像長了個(ge) 虱子窩!”

   在民主改革前的舊西藏,像旦增措姆一樣的農(nong) 奴占了當時西藏總人口的95%以上。在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下,由官家、貴族和寺廟上層僧侶(lv) 三大領主組成的農(nong) 奴主階級集中占有以土地、牧場為(wei) 主的生產(chan) 資料,對農(nong) 奴實施人身控製和奴役,進行苛捐雜稅盤剝,許多農(nong) 奴從(cong) 出生起就繼承了沉重的債(zhai) 務。

   “我八九歲時,寺院的債(zhai) 家裏實在還不起了,父母就趁天黑,帶我們(men) 趕著羊跑了。”旦增措姆說,一家人本想逃到沒有人的草原上重新開始生活,但還是被寺院抓了回來。

   因為(wei) 偷羊,她的父親(qin) 被毒打,落下終身殘疾;住的帳篷也被寺廟收走抵債(zhai) ,全家隻能住到一處山洞裏,靠四處乞討和給富人家打零工為(wei) 生。

   “不是實在活不下去,我們(men) 也不會(hui) 去偷呀!”旦增措姆說著說著流下了眼淚。

   她還記得,在民主改革前的家鄉(xiang) ,既有像她這樣想逃走的人,也有從(cong) 其他地方逃難而來的人。

   但在沒有自由和平等的時代,被壓迫的人們(men) 無論逃到哪裏,都找不到夢中那種“吃得飽、穿得暖、睡得了安穩覺”的生活。

   半個(ge) 多世紀後,老人的話令在場的農(nong) 牧民無不陷入沉思。

   1959年3月,命運的轉折來臨(lin) ,黨(dang) 中央領導西藏各族人民進行民主改革,百萬(wan) 農(nong) 奴終於(yu) 迎來了徹底解放。

   這些在舊西藏曾經可以被當成別人的財產(chan) 而被買(mai) 賣、轉讓、贈送、抵押的人,生命中第一次獲得了人身自由,分到了土地、房屋、牲畜,有了屬於(yu) 自己的財產(chan) 。

   旦增措姆主動參與(yu) 到了為(wei) 自己爭(zheng) 取解放的行列中。在民主改革正式開展之前,解放軍(jun) 組織的工作組已經來到雄如,旦增措姆加入了文藝隊,通過歌舞的形式向群眾(zhong) 宣傳(chuan) 政策。

   在工作組裏,她還認識了自己未來的丈夫。他的家鄉(xiang) 在南木林縣,曾經也是一名農(nong) 奴。工作組到達南木林後,他主動當起了翻譯,並跟著隊伍來到了雄如。不久後,兩(liang) 人結為(wei) 了夫妻。

   這場婚姻在舊西藏幾乎不可能發生。舊西藏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規定,農(nong) 奴主掌握著農(nong) 奴的生、死、婚、嫁大權,不屬同一農(nong) 奴主的男女農(nong) 奴結婚要繳“贖身費”,農(nong) 奴的孩子也注定終身為(wei) 農(nong) 奴。

   “是革命的隊伍讓我們(men) 走到了一起。”旦增措姆說。

   如今,旦增措姆的小家已經發展為(wei) 十口人的大家庭。這些年,她擔任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在黨(dang) 的婦女組織工作過。63歲從(cong) 工作崗位退下後,她依舊時常把黨(dang) 徽別在胸前。

   她也見證著家鄉(xiang) 的變化。村裏從(cong) 民主改革之初的一窮二白,變為(wei) 了今天的水電路訊網全部暢通;牧民們(men) 住上了“邊境小康村”項目統一建設的住房,基礎設施保障條件進一步改善。2019年,薩嘎縣正式脫貧摘帽。

   “從(cong) 前的日子,要到處給別人作揖、磕頭才能活下去。共產(chan) 黨(dang) 來了之後,誰也不用求,什麽(me) 都不用愁了。”旦增措姆說。

   再提起當初“偷羊”求生的經曆,老人會(hui) 付之一笑,笑裏有時也會(hui) 帶著淚。

   現在,她家裏有40多頭犛牛、60多隻羊。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