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探訪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館:這一天雪域高原迎來新生

發布時間: 2021-03-28 08:50: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62年前,攝影師藍誌貴用鏡頭定格了一位名叫桑登的西藏農(nong) 奴。《桑登求乞》《桑登分到了土地》兩(liang) 幅照片,分別記錄了桑登流浪行乞的悲慘及擁有土地後的歡欣。這既是經典的西藏影像作品,更成為(wei) 西藏民主改革的生動注腳。

  這兩(liang) 張衝(chong) 擊力極強的圖片陳列在即將開館的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中,該紀念館位於(yu) 西藏博物館內(nei) 。在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62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中新社記者探訪了該館。

  與(yu) 西方世界把西藏想象成“世外桃源”“香格裏拉”相反,民主改革前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社會(hui) 極度野蠻落後,紀念館中一張張黑白曆史圖片和文物實物等記錄著舊西藏的頹敗和農(nong) 奴的苦難。

  “即使雪山變成酥油,也是被領主占有;就是河水變成牛奶,我們(men) 也喝不上一口……”紀念館記載了這首農(nong) 奴中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歌謠。西藏民主改革前,農(nong) 奴和奴隸不占有土地和其他生產(chan) 資料,隻能依附於(yu) 領主的莊園為(wei) 生或充當世代家奴。農(nong) 奴可被任意買(mai) 賣、贈送、抵債(zhai) 、交換甚至殺害。展出的圖片中,11歲的格桑給領主背運東(dong) 西,孱弱的身體(ti) 被重物壓彎;拉魯莊園農(nong) 奴紮西珠瑪容身的房子低矮局促,牆壁一角已經垮塌;道路旁饑餓的流浪兒(er) 童正與(yu) 狗爭(zheng) 食……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擺脫了帝國主義(yi) 侵略勢力的羈絆。1959年3月28日,西藏民主改革徹底摧毀了舊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度,世界屋脊這片古老的土地翻開曆史全新的一頁。

  民主改革是西藏人民最為(wei) 迫切的願望。紀念館中陳列的一幅圖片顯示,1956年7月25日,拉薩北部地區65位農(nong) 民給十四世達賴的聯名信中寫(xie) 下“我們(men) 都是種地的農(nong) 民,比任何人都更焦急地盼望實行改革”,並在信中按下手印。

  攝影師陳宗烈拍攝於(yu) 1959年夏天的一幅照片則被放大陳列在展廳顯要位置。圖片中,拉薩達孜縣(現達孜區)塔傑鄉(xiang) 、章多鄉(xiang) 的翻身農(nong) 奴圍成一圈焚燒地契、文契和債(zhai) 約,臉上溢出笑容,舉(ju) 手投足盡是當家作主的喜悅。展廳中陳列的民主改革時期丈量土地的卷尺、使用過的手搖電話機等實物,則清晰再現了這段波瀾壯闊曆史中的細節。

  民主改革之後的西藏迎來全麵發展。紀念館展示了西藏許多個(ge) “第一”。第一所學校、第一座機場、第一家銀行、第一座電站……在經濟社會(hui) 實現跨越式發展之時,翻身農(nong) 奴也得到全麵自由發展。陳列顯示,農(nong) 奴出身的旺堆成長為(wei) 電影藝術家、才旦卓瑪成為(wei) 人民藝術家……

  “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新時代的西藏百業(ye) 興(xing) 旺、欣欣向榮。珠峰5G基站、現代農(nong) 業(ye) 科技示範園、多媒體(ti) 教學、壯美的自然風光……一幅幅彩色圖片中的故事正發生在今天的西藏,也預示著這片土地更美好的未來。

  24歲的則瑪拉姆正為(wei) 3月28日紀念館開館的講解而忙碌準備。她說,作為(wei) 農(nong) 奴的後代,對祖輩們(men) 遭受的痛苦感同身受;成長在新西藏,自己受益於(yu) 時代的發展。“我為(wei) 西藏驕傲,也希望更多人了解西藏的曆史和文化。”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