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021年西藏自治區旅遊工作會(hui) 議在拉薩召開,會(hui) 議總結“十三五”時期及2020年全區旅遊工作,認真梳理“十四五”時期西藏旅遊先導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加快推動全區旅遊業(ye) 實現高質量複蘇。
“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旅遊係統始終扭住推動高質量發展工作不放鬆,扭住聚焦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不懈怠,扭住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目標不偏移,提前超額完成了“十三五”時期各項目標任務,旅遊先導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旅遊業(ye) 對於(yu) 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的綜合帶動功能全麵凸顯,向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十三五”期間,全區累計接待國內(nei) 外旅遊者15763.26萬(wan) 人次、完成旅遊收入2125.96億(yi) 元,旅遊經濟在全區國民經濟總收入中占比達到33.3%。打造具備旅遊接待能力的鄉(xiang) 村旅遊點300多個(ge) ,特色旅遊小鎮26個(ge) ,家庭旅館達到2377家,帶動2.15萬(wan) 戶、7.5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圓滿完成旅遊帶動7.2萬(wan) 貧困人口脫貧目標。落實中央預算內(nei) 項目資金188個(ge) ,共計202582萬(wan) 元,落實國家旅遊發展基金補助地方資金共計19354萬(wan) 元,落實自治區旅遊發展專(zhuan) 項資金19332.82萬(wan) 元。大力推進以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為(wei) 代表的國家級重點產(chan) 品打造,巴鬆措、紮什倫(lun) 布寺、雅魯藏布大峽穀5A級景區成功掛牌,魯朗國際旅遊小鎮被評為(wei) 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玉麥納入國家美麗(li) 鄉(xiang) 村生態旅遊環線,拉魯濕地名列首批10家國家濕地旅遊示範基地之一,拉薩市城關(guan) 區、林芝魯朗景區管委會(hui) 入選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林芝市獲評“2019中國避暑旅遊樣板城市”。圍繞12345的旅遊空間布局和旅遊產(chan) 品開展宣傳(chuan) 促銷,“人間聖地,天上西藏”、“地球第三極”等旅遊品牌效應凸顯。
2020年,西藏自治區旅遊係統堅持統籌兼顧、使命擔當,認真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超常規推動旅遊行業(ye) 複工複產(chan) 。堅持服務中心、保障大局,重點突出鄉(xiang) 村旅遊繁榮發展,以出色成效助力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堅持規劃引領、項目跟進,加快推動全區旅遊基礎設施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持續提升旅遊公共服務水平。堅持產(chan) 業(ye) 先導、融合發展,積極發揮旅遊多麵效應,不斷豐(feng) 富市場產(chan) 品供給。堅持宣傳(chuan) 營銷、品牌擴張,全方位打造西藏旅遊傳(chuan) 播矩陣,有效提升西藏自治區旅遊知名度和影響力。2020年5月開始,西藏旅遊在全國旅遊市場複蘇率中排名第一,率先在全國實現複蘇與(yu) 正增長。2020年,鄉(xiang) 村旅遊接待遊客1061萬(wan) 人次,實現收入12.17億(yi) 元,旅遊業(ye) 帶動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12.5萬(wan) 人、25.9萬(wan) 人次,實現總收入6.3億(yi) 元。農(nong) 牧民直接和間接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就業(ye) 8.6萬(wan) 人次,人均實現收入4300餘(yu) 元。
2021年,西藏自治區旅遊行業(ye) 將科學謀劃好“十四五”西藏旅遊發展,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落實推動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推動全區旅遊適應大眾(zhong) 旅遊新階段、小康旅遊新時期。西藏旅遊先導產(chan) 業(ye) 提質擴容、消費升級,充分認知和把握全區旅遊麵臨(lin) 的新形勢和新機遇,抓好以國內(nei) 旅遊大循環為(wei) 主的創新轉型。緊緊圍繞“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繼續壓實疫情常態化防控責任,深入推進旅遊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提高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增加旅遊產(chan) 品有效供給,提升“地球第三極”品牌影響力,深入推進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建設。
據介紹,2021年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將開展“百年偉(wei) 業(ye) 曆程·七十輝煌跨越”紅色旅遊係列活動。全區旅遊係統將進一步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開展紅色教育、傳(chuan) 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遊,激發人民群眾(zhong) 愛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努力營造堅定信念、不忘初心、共慶建黨(dang) 百年、共慶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的濃厚氛圍,激勵全區人民投身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曆史偉(wei) 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