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修複文化瑰寶 還原文明記憶——藏文古籍修複師央拉的一天

發布時間: 2021-05-04 10:11:00 來源: 新華網

   春日的拉薩,天空湛藍,鳥語花香,處處一派生機。央拉如往常一樣步行至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開始了她又一個(ge) 尋常的工作日。

   央拉,今年48歲。201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讓當時還是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藏文閱覽室工作人員的她走進了古籍的世界。


央拉正在檢查一葉修複中的瀕危藏文古籍。(資料照片 晉美多吉攝)

   “那天在普查館藏古籍文獻時,我無意中看到部分古籍因年代久遠出現磨損、絮化等現象。我心裏很不安,便詢問了身邊當時正在援藏的國家圖書(shu) 館古籍館副館長薩仁高娃,‘古籍這樣了怎麽(me) 辦?’”央拉回憶說。

   薩仁高娃告訴她,國家圖書(shu) 館有專(zhuan) 門從(cong) 事古籍修複的人員,他們(men) 能讓這些文化瑰寶延續生命。

   就這樣,在館領導的支持與(yu) 協調下,央拉義(yi) 無反顧地踏上了學習(xi) 修複技藝之路,成了西藏為(wei) 數不多的古籍修複師。

   9年時間轉眼即逝,如今央拉已成長為(wei) 一名有著豐(feng) 富經驗的修複師。

   9:30分,西藏自治區圖書(shu) 館西側(ce) 古籍修複中心內(nei) ,央拉像往常一樣打開電腦、掃描儀(yi) 等設備,開始了準備工作。

   一切就緒,她從(cong) 一個(ge) 裝有破損瀕危古籍文獻的紙箱內(nei) 拿出一葉古籍。待仔細觀察後,開始了對這葉古籍的電子建檔工作。

   出庫日期:2021年4月22日、館藏地:山南市隆子縣白嘎寺……包括古籍破損信息、修複方案、對照圖例等在內(nei) 的20餘(yu) 項內(nei) 容被央拉一一詳實錄入電子檔案中。

   “這葉古籍可大致斷代為(wei) 15世紀—19世紀,是一葉記載了當地藏醫藥相關(guan) 內(nei) 容的寫(xie) 本。”央拉說,目前它存在酸化、老化、輕微絮化、局部缺損等情況,可定級為(wei) 3級破損。

   文獻信息建檔完畢,央拉小心地將這葉古籍拿到水池內(nei) ,用溫水輕輕清洗、撤潮,在撕裂處刷上漿糊,並用傳(chuan) 統狼毒草藏紙進行補破、補缺,然後噴潮、壓平。


央拉正在修複一葉瀕危藏文古籍。(資料照片 晉美多吉攝)

   她說,傳(chuan) 統藏文古籍文獻雖年代久遠,但由於(yu) 質地精良,清洗工序,不僅(jin) 不會(hui) 損壞紙張、暈染墨汁,相反還能改善其因保存不當導致的厚重灰塵、黴蝕、酸化等問題。

   第一葉破損古籍前期修複工作完畢已是上午11時許。央拉說:“這屬於(yu) 非常順利的情況。其實,有時修複一葉破損較為(wei) 嚴(yan) 重的古籍需要兩(liang) 天或更長時間。”

   央拉說,不同於(yu) 漢文古籍,“藏文古籍一般為(wei) 雙麵書(shu) 寫(xie) ,修複過程中,為(wei) 保護古籍上的文字,修複師必須先將一葉古籍從(cong) 中對半揭開,並在其間夾一層命紙,再進行後期的補破、補缺等工序。”

   一葉小小的古籍就這樣在央拉的手中重獲新生。

   而少為(wei) 人知的是,幾乎每一葉正在搶救中的瀕危古籍,背後都包含著西藏各級古籍普查保護工作人員數十年的不懈努力。

   2014年,西藏山南隆子縣白嘎寺殿堂修複過程中發現大量珍貴古籍文獻。經相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曆時半個(ge) 月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3萬(wan) 多葉珍貴古籍,其中破損古籍7000多葉。

   2015年,考慮到這批古籍的珍貴性與(yu) 瀕危狀況,經溝通,白嘎寺決(jue) 定將所有破損古籍送至修複中心進行搶救性修複。5年過去,目前修複中心已無償(chang) 完成其中近4000葉古籍的修複工作。

   “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古籍文獻保護工作力度,基層群眾(zhong) 古籍文獻保護意識不斷增長,越來越多的瀕危古籍開始相繼‘浮出水麵’,我們(men) 的工作也更加任重道遠。”央拉說。


央拉正在檢查一葉瀕危藏文古籍。(資料照片 晉美多吉攝)

   古籍文獻不可再生,每一部分都有其曆史的記憶,這就要求修複師在盡可能保留其原貌的情況下,對每一葉瀕危古籍進行“對症修複”。

   一葉、兩(liang) 葉、三葉,這一天央拉共完成了五葉破損古籍的前期修複工作。據悉,待壓平、風幹的古籍定型後,她還將對修複後多餘(yu) 的補紙進行剪裁等工作。

   下午6:30分,7個(ge) 半小時的工作到此結束。

   藍靛金汁書(shu) 寫(xie) 的藏文古籍修複如何攻破?怎樣運用傳(chuan) 統自然顏料進行紙張染色,從(cong) 而更好保護文獻的原真性?央拉說,修複路上還有很多“疑難雜症”等待破解,這也促使她渴望能不斷精進修複技藝。

   “未來,我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修複更多瀕危古籍,進而為(wei) 這些文化瑰寶中蘊含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明永續利用、薪火相傳(chuan) 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央拉說。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