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白雲(yun) 下,雪山草原間,一座座嶄新的鐵塔熠熠生輝,縱橫交錯的電線一直延伸到偏遠鄉(xiang) 村,給千家萬(wan) 戶帶去了更為(wei) 敞亮的生活。
位於(yu) 海拔5000多米哲拉山中的林芝市察隅縣南雪村,是一個(ge) 隻有9戶人家的偏僻小村落。
每到采挖蟲草的季節,村民次仁多吉就背著行囊,一天十幾個(ge) 小時紮在深山裏,常常跟家人處在失聯狀態。他說:“過去給手機充電可不容易,有時候索性就不帶了,有好幾次家裏有事都聯係不上我,真是急死人。自從(cong) 用上了大網電,這樣的事再也沒有了,出門聯係也方便,家人也比較安心。”
曾經的南雪村,40多個(ge) 村民用電僅(jin) 靠一台隻有12千瓦的小水力發電機。每當用電比較集中的時候,小水電就顯得容量不足,燈管也變得昏暗許多,想看電視還必須連上穩壓器。到了冬季,大雪封山,水力發電機發不出電,全村人幾乎無電可用,能夠用上安全穩定的電是他們(men) 最大的心願。
2018年11月23日,藏中電力聯網工程竣工投運。該工程新建、擴建500千伏及配套變電站16座,新建500千伏及配套線路2000多公裏,為(wei) 沿線約3000個(ge) 小城鎮(中心村)、150餘(yu) 萬(wan) 各族群眾(zhong) 解決(jue) 了用電難問題,同時也將為(wei) 川藏鐵路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力供應。
自從(cong) 用上了大網電,次仁多吉第一時間把家裏的穩壓器收起來了。“過去要看電視必須連上穩壓器,現在電壓穩定,電視畫麵非常清晰,穩壓器可以‘退休’了。”次仁多吉高興(xing) 地說。
在日喀則市定結縣陳塘鎮小學,由於(yu) 電力的缺乏,學校的老師每天放學後要督促學生在學校完成家庭作業(ye) ,夜裏隻能拿著手電筒編寫(xie) 教案。
“有時候上早自習(xi) ,學生們(men) 也隻能用手電筒進行照明。”學校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學校配置了電子琴房、多媒體(ti) 教學設備,但是苦於(yu) 沒有穩定的電力,學生們(men) 無法使用這些先進的設備。自從(cong) 阿裏聯網工程作為(wei) 上級電源啟動帶電後,為(wei) “三區三州”電網工程送來大網電,現在孩子們(men) 上學、老師教學和學校的日常生活用電都沒有問題了。
在山南市森布日極高海拔生態搬遷安置點,村內(nei) 道路幹淨整潔,每家每戶燈火通明,各類家電應有盡有。為(wei) 切實解決(jue) 搬遷安置小區安全可靠供電問題,國網西藏電力積極發揮電力供應支撐保障作用,投資842萬(wan) 元,改造10千伏架空線路5.4公裏,新建10千伏電纜線路5.106公裏,新建環網櫃9台,提前兩(liang) 個(ge) 月完成安置小區電力配套建設。
搬遷群眾(zhong) 卓吉高興(xing) 地說:“以前住的地方太偏僻,供電設施陳舊老化,停電是常有的事。可是現在,幾乎家家都用上了電飯鍋、電磁爐、冰箱等家用電器,自從(cong) 用電有了保障,村裏基本上每戶人家都裝了寬帶,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各種業(ye) 務。”
從(cong) 小型發電機到大電網聯通,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隨著西藏電網不斷延伸,西藏牧民的生活越來越敞亮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