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在雪域高原見證一位七旬老人的初心

發布時間: 2021-05-19 09:01:0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2021年,適逢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青藏鐵路開通15周年。3月初,我在瀏覽中國照片檔案館館藏照片時,無意間發現這樣一張老照片:新華社記者在20年前拍攝的一張從(cong) 天津匯往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的匯款單。

  匯款人署名:“七九年援藏幹部”,並附言:“為(wei) 青藏鐵路建設表示一點心意。祝鐵路早日修到西藏去!”匯款金額1118元。

  經當時的記者回憶,這是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收到的第一筆匯款,金額跟當年青藏鐵路計劃開工建設的總長度(1118公裏)數額相同。

  這張匯款單上的“七九年援藏幹部”是誰?他為(wei) 什麽(me) 會(hui) 匯出這樣一張匯款單?他現在過得如何?抱著這些疑問,我開始了尋訪之旅。

  從(cong) 一位熟悉天津援藏工作的幹部那裏,我找到線索,聯係上了一位微信名為(wei) “夢回藏東(dong) ”的老人。當看到匯款單照片時,他承認了這是他的字跡。

  接著,我又通過匯款單存根等細節反複核實,確定了他就是那位匯款人,全名李純民,今年70歲,退休前就職於(yu) 中交天津航道局。

  4月下旬,我和另一位記者先去了李純民天津家中做前期采訪。之後,我們(men) 還去了天津大學采訪了受李純民發起的愛心基金資助的學生紮西措姆。

  4月底,從(cong) 北京到天津,再由天津到四川成都轉機到西藏昌都,我一路跟隨李純民。

  這是去年才做了支架手術的他第20次進藏。

  “采訪我的媒體(ti) 也有,但跟著我去西藏實地采訪的隻有你們(men) 。”

  “不能什麽(me) 都聽我說,你們(men) 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一路上,李純民這樣說。

  類烏(wu) 齊,藏語裏“大山”的意思,位於(yu) 西藏東(dong) 北部,平均海拔約4500米。一下飛機,便是高原。

  這雖然不是我第一次進藏,但多少還是有點高原反應。從(cong) 邦達機場開到類烏(wu) 齊縣城,山路曲折蜿蜒,一路顛簸與(yu) 頭疼為(wei) 伴。

  到了酒店,同行的一位年輕男同誌就因為(wei) 高原反應,直接躺在酒店裏吸氧了。

  70歲的李純民還是精神矍鑠,他一邊叮囑我們(men) 要放慢腳步,好好休息,一邊跟人商討這兩(liang) 天的行程:崗色鄉(xiang) 小學,類烏(wu) 齊縣第二小學,伊日鄉(xiang) 小學,桑多鎮第二中心小學,縣教育局,濱達水電站,藏族群眾(zhong) 家……

  我在類烏(wu) 齊縣的4天3晚,走了好幾所學校好幾個(ge) 地方,看著李純民是如何帶著施工人員,落實一間間學校的熱水設施,一部部教學一體(ti) 機。

  因為(wei) 見不得“孩子們(men) 用刺骨的冷水洗頭洗腳,尤其是女孩子”,他與(yu) 校長的交談全部圍繞著如何改善孩子們(men) 的生活學習(xi) 環境,尤其是熱水供應設施問題。

  助學筆記在他的手機記了一屏又一屏,找他辦事的電話一個(ge) 接著一個(ge) 。他幾乎和每所學校的校長都親(qin) 如兄弟,每到一所鄉(xiang) 鎮小學,都會(hui) 聽到孩子們(men) 親(qin) 切地喊“李爺爺”。

  他把對當地孩子們(men) 最真切的關(guan) 愛融入一盆盆熱水,一間間新教室,一台台空調,一部部教學一體(ti) 機裏。

  “一人援藏,全家援藏;一次援藏,終生援藏。”這是藥不離身的李純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他認真、細致、事必躬親(qin) ,贏得當地藏族鄉(xiang) 親(qin) 發自肺腑的尊重。

  “生命不隻在於(yu) 長度,還在於(yu) 寬度。”這也是閑暇時喜歡旅遊,學習(xi) 藏語和英語,生活節儉(jian) 的老人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

  正是有這樣的情懷,才使得他十多年來一直堅持為(wei) 援藏助學而奔忙。

  如同他當年寄出一張張不具名的匯款單,有責任,有情結,有感恩,更有不改的初心。

  此次采訪,時間跨度大,我們(men) 還征集了不少李純民1979年到1984年間拍攝的老照片。

  讓老照片“煥發新生”,一直是新華社中國照片檔案館的職責所在。它珍藏著1892年以來的曆史照片1000多萬(wan) 張。不同時代百姓的生活影像,匯聚成浩瀚的曆史。

  回到那張看上去平凡無奇的匯款單照片。如果不是憑著十多年圖片編輯工作積累下來的新聞敏感度,那張照片也就仍埋沒於(yu) 海量的照片當中。從(cong) 看到,到尋訪,再到跟隨采訪對象共赴高原,挖掘人物深層次的情感,這就是影像的魅力所在。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