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母親河”沿岸造起“綠色長廊”

發布時間: 2021-06-06 09:12:00 來源: 新華網


這是被林木覆蓋的雅魯藏布江山南段(6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雅魯藏布江是我國最長的高原河流,是西藏人民的“母親(qin) 河”。通過近40年的不懈努力,曾飽受風沙侵害的雅魯藏布江山南段沿岸已被鬱鬱蔥蔥的林木覆蓋,基本形成了一條“綠色長廊”。

  西藏山南市林業(ye) 和草原局副局長石振威介紹,山南市“十三五”期間完成生態安全屏障防沙治沙麵積65.66萬(wan) 畝(mu) ,植樹造林麵積40.17萬(wan) 畝(mu) ,封山育林麵積17.62萬(wan) 畝(mu) 。


這是雅魯藏布江(6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西藏自治區氣象局的監測資料顯示,位於(yu) 雅魯藏布江河穀地帶的拉薩貢嘎機場,災害性風沙天氣逐年減少;拉薩市環境空氣質量多年來總體(ti) 良好,去年1至10月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94.4%,這與(yu) 植樹造林密不可分。

  山南市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年降雨量隻有300毫米,很多地方被稱為(wei) “造林禁區”。從(cong) 1983年開始,當地林業(ye) 部門在雅魯藏布江沿岸開展人工植樹造林,並取得成功。此後,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實施連片的高標準造林項目。

  我國“造林人”向“造林禁區”發起了挑戰,積累了大量在高寒幹旱地區造林治沙的科技成果,造林綠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空中俯瞰山南市桑耶鎮(6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在雅魯藏布江山南段一處沙化嚴(yan) 重的山坡上,附近村民正在進行植樹造林(6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山南市雅魯藏布江河穀地帶,村民們(men) 在維護固沙用的草方格(2019年7月14日攝)。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山南市江北“萬(wan) 人萬(wan) 畝(mu) ”義(yi) 務植樹造林所用的樹苗(2021年3月7日攝)。新華社發(資料照片)


山南市貢嘎縣吉雄鎮劉瓊村村民正在為(wei) 樹苗澆水(6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山南市貢嘎縣吉雄鎮劉瓊村村民在檢查樹苗生長情況(6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