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寶“藏”故事丨西藏雅魯藏布江中遊的“綠色奇跡”

發布時間: 2021-07-27 08:38:00 來源: 新華社

   7月,沿著雅魯藏布江岸邊的公路駛入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綠樹、碧水和藍天。


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公路兩(liang) 旁的綠色長廊(7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曾經,這裏是西藏有名的沙丘地。幾十年前,西藏在雅魯藏布江山南段開始建設防護林,已經打造了長160公裏、寬1.8公裏的雅魯藏布江綠色生態走廊。

   “現在,整個(ge) 生態環境比原先有了很大的變化,揚塵天氣逐年在減少,人們(men) 的幸福感不斷增加。”山南市林業(ye) 和草原局局長桑旦羅布告訴記者。


雅魯藏布江山南段沙丘上人工造林的樹苗(7月20日 無人機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出生於(yu) 山南市隆子縣一個(ge) 小村莊的頓珠今年42歲,至今他還珍藏著一篇用藏語寫(xie) 的題為(wei) 《我的理想》的文章。“不管在哪裏,山上沒有了植被,靠它生活的動物就會(hui) 越來越少,所以我決(jue) 定以後要當一名林業(ye) 專(zhuan) 幹,保護好我們(men) 的森林。”他寫(xie) 道。

   頓珠說,之所以寫(xie) 這篇作文,是因為(wei) 自己目睹了一些砍伐樹木等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wei) ,感覺到周圍山上的樹木逐年減少,原來的熊、豹子、鹿等野生動物數量不斷減少,就連村裏人砍柴都得到很遠的地方去。如今,他當時的理想真的變成了現實,他是山南市林業(ye) 和草原局的一名員工,從(cong) 事植樹造林和生態修複工作。

   現在,植樹造林在山南已經成為(wei) 一種新風尚。每年植樹節,這裏都會(hui) 組織大規模的植樹活動,得到當地幹部群眾(zhong) 的積極響應。

   在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當地群眾(zhong) 在沙地上栽種樹苗(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今年發布的《西藏和平解放與(yu) 繁榮發展》白皮書(shu) 顯示,西藏建立了1個(ge) 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5個(ge) 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封禁麵積達到4.8萬(wan) 公頃。

   “十三五”時期,西藏圍繞築牢重要的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投資5.23億(yi) 元,開展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建設,完成各類防沙治沙工程13.93萬(wan) 公頃,全區沙化擴展趨勢得到逆轉。

   讓荒漠變成綠洲,今年62歲的邊久很有發言權。他是山南市紮囊縣一個(ge) 苗圃基地的負責人。從(cong) 2004年開始,邊久在一片荒漠化的土地上種樹,目前他的這片苗圃種植有70多種樹木,綠化麵積400多畝(mu) 。

   山南市紮囊縣某苗圃基地負責人邊久在查看基地內(nei) 栽種的樹苗(7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晉美多吉 攝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的苗圃現在年產(chan) 值約400萬(wan) 元,雇傭(yong) 70多名長期工人。由於(yu) 邊久在高原綠化方麵的專(zhuan) 長,西藏多個(ge) 市縣找他協助城市園林綠化工作,為(wei) 青藏高原帶去了一片片綠色。

   據統計,2020年西藏森林覆蓋率達到12.31%,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提高到47%,濕地麵積達到652.9萬(wan) 公頃。

   不少治沙企業(ye) 也為(wei) 雅江流域綠化做出了貢獻。2015年以來,億(yi) 利集團發揮自身沙漠治理和生態修複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在山南市進行防沙治沙、生態建設,總投資超過1億(yi) 元,建設麵積約1.1萬(wan) 畝(mu) ,帶動1500餘(yu) 人就業(ye) 。

   環境綠了,生態好了,野生動物也回來了。記者在邊久的苗圃,看到了幾隻獐子在林間嬉戲。邊久回憶道,他最早在這裏發現獐子還是在2010年左右,苗圃裏還有狐狸,各種小鳥更是不計其數。

   “每天下午,小鳥們(men) 都會(hui) 出來‘開會(hui) ’,嘰嘰喳喳叫個(ge) 不停,我心裏別提多高興(xing) 了!”邊久說。

   文字記者:柳新勇、翟永冠

   視頻記者:洛卓嘉措、晉美多吉

   海報拍攝:晉美多吉

   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