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朗鎮位於(yu) 林芝市巴宜區東(dong) 部,轄域麵積達315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385米,318國道橫穿全鎮東(dong) 西。魯朗藏語意為(wei) “龍王穀”,又稱“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庫”“一個(ge) 美得讓人不想家的地方”等美譽。
魯朗又稱“神仙居住的地方”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藏東(dong) 南穀地豐(feng) 潤的雨水與(yu) 溫暖的陽光,為(wei) 魯朗帶來了繁茂的植被與(yu) 怡人的氣候,擁有色季拉國家級森林公園、南迦巴瓦峰、魯朗林海等獨具魅力的自然景觀和明吉村、紮西崗村等獨具特色的人文資源。
魯朗前有色季拉山,後有通麥天險,經常大雪封山堵路,過去它更多是過路司機等候留宿的地方。不過,隨著魯朗國際旅遊小鎮的建成,魯朗正在成為(wei) 越來越多的遊客爭(zheng) 相打卡的網紅旅遊點。
魯朗國際旅遊小鎮是廣東(dong) 省重點援藏建設項目,也是西藏自治區重點旅遊開發項目,曆經粵藏兩(liang) 省區八年精心規劃建設運營,總投資已超40億(yi) 元。
藍天下的魯朗國際旅遊小鎮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2020年5月,小鎮被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列入首批自治區級康養(yang) 和綠色旅遊示範基地試點名單,成為(wei) 西藏首批自治區級康養(yang) 和綠色旅遊示範基地試點。
胡雄英是魯朗管委會(hui) 黨(dang) 工委副書(shu) 記、常務副主任,2013年他從(cong) 廣東(dong) 來到西藏林芝,今年已經是他參與(yu) 援藏工作的第八個(ge) 年頭,這八年他見證了魯朗國際旅遊小鎮從(cong) 設計、建成到運營,也見證了魯朗這幾年日新月異的變化以及林芝旅遊業(ye) 的蓬勃發展。
胡雄英在接受記者采訪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近年來,林芝市將旅遊發展與(yu) 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結合,鼓勵農(nong) 牧民發展家庭旅館增加收入。
當初胡雄英剛到魯朗的時候,這裏的旅遊業(ye) 尚未形成規模,村裏的民宿大多麵向過路司機和背包客,“一晚上房價(jia) 二三十塊,非常便宜,現在旺季每間房一晚上的價(jia) 格為(wei) 400元左右”。
目前,小鎮中的藏族餐館和民宿大多都是由本地村民經營。據介紹,2019年魯朗小鎮共接待遊客82.85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852.41萬(wan) 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小鎮共接待遊客58.07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290.92萬(wan) 元。
現代化旅遊業(ye) 的擴張改變了藏族老百姓傳(chuan) 統的生活方式,不過,據胡雄英透露,起初小鎮的發展並沒有想象中那麽(me) 順利。
小鎮建設之初在綠化養(yang) 護方麵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是牧民的牛馬常常會(hui) 將精心養(yang) 護的綠化搞得一團亂(luan) ,景區內(nei) 到處都是牛糞、馬糞。胡雄英曾反複勸導,嚐試說服牧民把牛馬拴起來,但他們(men) 都不同意。
“後來村兩(liang) 委幹部帶頭拿著塑料袋到景區撿牛糞,久而久之村裏老百姓也開始自發跟著維護環境,其實藏族百姓的心地是很善良的。”胡雄英說。就這樣,村民們(men) 從(cong) 過去的半耕半牧轉變為(wei) 吃“旅遊飯”,如今,旅遊業(ye) 已成為(wei) 魯朗及林芝的支柱性產(chan) 業(ye) 。
小鎮環境優(you) 美、幹淨整潔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回憶起過去八年的援藏工作,諸如此類的故事比比皆是。胡雄英將援藏工作概括為(wei) “用力、用心、用情”,廣東(dong) 援藏工作隊每一輪輪期為(wei) 三年,但三年過後,胡雄英並沒有選擇離開,“如果當初沒有來援藏,我在工作上的綜合能力肯定不會(hui) 比現在強。”
為(wei) 了增強遊客的參與(yu) 感和體(ti) 驗感,胡雄英牽頭在魯朗河邊設置遊覽觀光道,並在高山牧場和納麥騎馬射箭場開設新項目,滿足遊客藏地騎馬、體(ti) 驗工布響箭等特色民俗的需求。
高山牧場 央視網記者 王靜遠 攝
“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落實,內(nei) 心有滿滿的愉悅感”,在胡雄英看來,魯朗國際旅遊小鎮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旅遊項目,它在帶動當地貧困人口就業(ye) 、為(wei) 精準扶貧注入新鮮血液、改善魯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林芝旅遊產(chan) 業(ye) 升級等方麵都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相信魯朗的明天一定會(hui) 更加美好!”胡雄英笑著說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