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中國二次青藏科考分隊完成海拔逾4500米錯鄂湖科考作業

發布時間: 2021-08-03 09:05: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國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人類活動曆史及其影響”科考分隊,7月31日至8月1日圓滿完成西藏自治區申紮縣境內(nei) 、海拔逾4500米高原湖泊錯鄂的科考作業(ye) ,通過湖泊鑽探平台及重力鑽取樣器等科考設備,順利采集到湖底長岩芯、湖泊沉積物等科研樣品,推測樣品最遠可研究追溯至4萬(wan) 年前。

來自廣西柳州的一位小學生與(yu) 科考隊員出發前合影。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p  align=
來自廣西柳州的一位小學生與(yu) 科考隊員出發前合影。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錯鄂湖是本次科考任務重點湖泊之一,也是行程中第二個(ge) 在湖岸紮營和利用湖泊鑽探平台作業(ye) 的科考湖泊。科考分隊7月30日從(cong) 尼瑪縣出發,當天下午抵達錯鄂湖岸邊,在申紮縣自然資源局(林業(ye) 與(yu) 草原局)支持下,紮營於(yu) 該局設在湖岸邊的保護站,隊員們(men) 隨後組裝調試湖泊鑽探平台、充氣快艇等設備,為(wei) 後續上湖心位置作業(ye) 采樣做充分準備。

科考隊員展示錯鄂湖科考采集樣品。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p  align=
科考隊員展示錯鄂湖科考采集樣品。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本次科考領隊、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侯居峙研究員介紹說,錯鄂湖這兩(liang) 天作業(ye) 時段較為(wei) 風平浪靜,相比較而言是本次科考程迄今湖況最好的一個(ge) 考察點,繼7月31日順利在水深約30米處采集長6米的湖泊沉積物岩芯及若幹湖泊沉積物樣品後,隊員們(men) 8月1日又在另一處水深較淺位置,頂著高原烈日和強紫外線,成功采集長約8米的沉積物岩芯。

  科考隊員在湖泊鑽探平台上開展科考作業(ye) 準備。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p  align=
科考隊員在湖泊鑽探平台上開展科考作業(ye) 準備。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他指出,這些沉積物岩芯樣品預計可追溯至4萬(wan) 年前,可為(wei) 研究錯鄂湖及周邊人類生存環境等提供科學數據。此外,考古學家近年在附近發現一處距今3-4萬(wan) 年的尼阿底舊石器遺址,此次錯鄂湖科考研究可為(wei) 4萬(wan) 年前古人類如何進入青藏高原腹地繁衍生息、青藏高原古人類活動曆史及其影響研究提供更多科學數據。

  錯鄂湖星空璀璨,一顆流星劃過。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p  align=
錯鄂湖星空璀璨,一顆流星劃過。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在錯鄂湖岸紮營當晚,廣西柳州帶著上小學五年級兒(er) 子自駕遊的一對夫婦過來攀談,得知營地裏是二次青藏科考隊員,孩子非常興(xing) 奮,“糾纏”住科考隊員們(men) 不停谘詢科學問題,科考隊員們(men) 雖然因緊湊的行程而疲備不堪,但還是向熱愛科學的孩子耐心講解,普及科學知識。第二天一早上湖之前,科考隊員還滿足孩子要求,一起在湖泊鑽探平台前合影。孩子的父親(qin) 表示,很幸運遇上青藏科考隊員一行,希望孩子珍惜這次特殊的經曆,更多了解課本背後的知識,學習(xi) 包括科考工作者在內(nei) 廣大科研人員為(wei) 國家科技發展默默奉獻的精神。

  錯鄂湖水清澈透明。 <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chinanews.com/'></p><p  align=
錯鄂湖水清澈透明。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據了解,錯鄂湖位於(yu) 西藏自治區當前第一大湖泊色林錯的南麵,遠古時期曾與(yu) 色林錯連成一體(ti) ,後因青藏高原隆升局部差異及水位變化等因素而分割,現也被稱為(wei) 是色林錯的衛星湖。錯鄂湖麵海拔約4562米,湖水麵積約244平方公裏,湖水按礦化度分類為(wei) 微鹹淡水湖,因當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目前湖內(nei) 水生植物在各鳥島周圍生長茂盛,湖水清澈透明,湖中鳥島吸引眾(zhong) 多野生鳥類聚集。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