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和平解放70年】藏文化70年之變:一改往日“神秘” 走出雪域高原

發布時間: 2021-08-14 08:53: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西藏和平解放70年間,藏文化發展曆經萬(wan) 千變化,在教育普及與(yu) 質量提升的基礎上,個(ge) 人保護傳(chuan) 承意識被喚醒,而中央與(yu) 地方的不斷傾(qing) 力投入,更讓藏文化一改往日“神秘”色彩,走出雪域熠熠生輝。

圖為(wei) 日喀則市一場文藝節目的藏戲表演(資料圖)。趙朗攝
圖為(wei) 日喀則市一場文藝節目的藏戲表演(資料圖)。趙朗攝

  1951年前的舊西藏,饑餓困苦是農(nong) 奴們(men) 的集體(ti) 記憶,本地沒有一所現代意義(yi) 上的學校,文盲率高達95%,更談不上文化保護的自覺意識。數據顯示,和平解放後,1951年至2020年,中國官方累計投入教育經費2239.65億(yi) 元(人民幣,下同),推動西藏建立起從(cong) 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現代教育體(ti) 係。

  受訪專(zhuan) 家認為(wei) ,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被打破,等同打破命運枷鎖,學知識、實現夢想、創造價(jia) 值,成為(wei) 人生自由選擇。語言文字的學習(xi) 打破了蒙昧,這是關(guan) 注、傳(chuan) 承、發展文化的必備基礎。

  西藏自治區民族藝術研究所所長努木來自藏北牧民家庭,從(cong) 中央民族大學畢業(ye) 後回藏從(cong) 事語言文字和民族藝術研究。他認為(wei) ,接受教育後,無論從(cong) 事何種職業(ye) ,對藏文化發展均有保護傳(chuan) 承作用,“文化保護傳(chuan) 承覺醒得益於(yu) 教育發展,這成為(wei) 大家的共識”。

  個(ge) 體(ti) 保護傳(chuan) 承意識覺醒外,官方保護藏文化的投入力度亦前所未有。

  在新西藏,藏語文的學習(xi) 、使用受到法律保護;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分別於(yu) 1994年、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2018年底,官方還啟動了周期10年,投資3億(yi) 元的布達拉宮文物(古籍文獻)保護利用項目;格薩爾、藏戲、藏醫藥浴法成為(wei) 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2006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2.09億(yi) 元,用於(yu) 西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的保護等工作;建立西藏藏醫藥大學,培養(yang) 了7000餘(yu) 名藏醫藥專(zhuan) 業(ye) 人才。

圖為(wei) 拉薩郊縣的賽馬節(資料圖)。何蓬磊 攝
圖為(wei) 拉薩郊縣的賽馬節(資料圖)。何蓬磊 攝

  羅布林卡金頂屋麵修繕保護工程項目負責人邊巴卓瑪說:“一直以來,中央政府對少數民族,尤其是邊疆民族地區的文物保護重視有加”,數百年的古建文物至今“容顏”無損,這得益於(yu) 中央政府不惜重金實施的保護。

  西藏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古籍部副主任才洛說,自2010年,西藏開展古籍普查登記,7市(地)已知場所的古籍普查接近尾聲。10餘(yu) 年的普查拯救了許多瀕臨(lin) 消失的古籍,為(wei) 剖析西藏久遠的燦爛文明提供了史料依據。

  從(cong) 個(ge) 人保護傳(chuan) 承意識的覺醒,到官方傾(qing) 力投入,藏文化一改“神秘”形象,頻頻“走向”世界。

  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熱巴舞傳(chuan) 承人、西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澤吉便將熱巴舞帶向了歐美。她表示,從(cong) 最初的老家昌都山區,到西藏自治區專(zhuan) 業(ye) 舞台,再從(cong) 全國舞台走向世界,“西藏給了熱巴舞更亮的聚光燈,我也因熱巴舞找到人生價(jia) 值”。

圖為(wei) 夏日羅布林卡(資料圖)。趙朗攝
圖為(wei) 夏日羅布林卡(資料圖)。趙朗攝

  “走出去”的同時,西藏也包容不同民族、國家的文化“走進來”。全國性的體(ti) 育賽事、歌手選秀、電競賽事等活動走上高原,網絡的發展拉近了偏遠地區農(nong) 牧民與(yu) 世界的距離。

  德西是一名高校法律教師,工作之外還是名舞蹈老師,現代舞、爵士舞、西班牙舞均是長項。她說:“像鍋莊是我們(men) 藏民族最擅長的舞蹈,但國外潮流舞蹈在西藏也很受年輕人追捧。”

  舞蹈僅(jin) 是藏文化繁榮的一個(ge) 縮影。如今,藏族繪畫藝術、音樂(le) 等也在歐洲、東(dong) 南亞(ya) 、美洲、非洲等地綻放光芒,西藏文化名片已愈來愈響亮。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