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雪域歡歌70載·西藏啟航新時代】搬進新家園 生活節節高

發布時間: 2021-08-16 09:41:00 來源: 人民日報

  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榮瑪高海拔搬遷安置點裏,從(cong) 草原深處的尼瑪縣搬來的尼加,已經喜歡上了這裏的新家。告別放牧生活,他成為(wei) 一名裝修工人。“在老家,一年隻有幾個(ge) 月能出門工作,現在一年四季都有錢賺,一家7口人年收入能有十幾萬(wan) 元。”

  西藏曾經的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高海拔牧區、南部邊境地區和東(dong) 部橫斷山區等海拔高條件差的地區。易地搬遷成為(wei) 這些地區擺脫貧困的方式。

  2016年以來,西藏加大了以扶貧脫貧為(wei) 目標的易地搬遷力度。截至2020年,西藏在海拔較低、適宜生產(chan) 生活的地區建成了964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區(點),26.6萬(wan) 人自願搬遷入住。

  擁有新環境

  格鬆次仁的老家在西藏昌都市芒康縣戈波鄉(xiang) 支巴村。這裏屬於(yu) 三岩片區,崇山疊聳,地勢險峻,土地貧瘠。

  位於(yu) 橫斷山脈腹地的三岩片區,包括昌都市貢覺縣克日鄉(xiang) 、羅麥鄉(xiang) 、沙東(dong) 鄉(xiang) 、敏都鄉(xiang) 、雄鬆鄉(xiang) 、木協鄉(xiang) 和芒康縣戈波鄉(xiang) 的45個(ge) 行政村,曾有農(nong) 村人口2741戶1.66萬(wan) 餘(yu) 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475戶8039人,貧困發生率達60.88%。

  幾年前,在充分調查研究、科學評估論證的基礎上,西藏作出實施三岩片區跨市整體(ti) 易地扶貧搬遷的決(jue) 策。以集中安置為(wei) 主、分散安置為(wei) 輔,1.16萬(wan) 三岩片區群眾(zhong) 分期分批搬遷到拉薩、日喀則、山南、林芝四市。

  2018年6月,格鬆次仁一家順利入住位於(yu) 拉薩市經開區的安置點。新家麵積100多平方米,家具家電齊全,周圍環境整潔。

  “西藏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地自然條件差,通水、通路、通電等成本高。將這部分貧困群眾(zhong) 搬出來,可從(cong) 根本上幫助他們(men) 拔掉窮根。”西藏自治區扶貧開發辦公室(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主任尹分水說。

  拉薩市當雄縣彩渠塘村,水霧氤氳。依托當地特有的溫泉資源,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建起一座康複中心,於(yu) 2017年7月31日啟用。經過3年的康養(yang) 治療,村民吉塔的高原性風濕病已大大緩解。

  吉塔的老家在海拔4800米的那曲市申紮縣。那裏冬天寒風刺骨,她因高原性風濕病常痛得走不了路。2017年,西藏建設羊八井精準扶貧風濕患者集中搬遷安置點。這裏海拔較低,緊鄰國道,交通便利,而且有更好的醫療、康養(yang) 條件。截至2020年底,來自阿裏、那曲、昌都的150戶683人搬遷入住彩渠塘村。

  “在這裏,治好了病痛,有了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底氣。”吉塔說。

  找到新工作

  在那曲市色尼區北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來自聶榮縣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多加在小區門口開了一家店鋪,銷售生活用品。

  “前期投資5萬(wan) 元,來自政府的創業(ye) 扶持資金。”說起易地搬遷對生產(chan) 生活條件的改善,多加來了興(xing) 致,“這裏不僅(jin) 有敞亮、溫暖的房屋,也有更多幹事創業(ye) 的機會(hui) 。”

  出資裝修21間門麵房,以優(you) 惠的價(jia) 格租給小區居民;開設傳(chuan) 統民族手工藝品扶貧車間,廣泛吸納婦女工作……安置小區所屬的興(xing) 民居委會(hui) 多措並舉(ju) ,促進搬遷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

  “在政策支持下,搬遷群眾(zhong) 有的在物業(ye) 公司做保安,有的開設小商店,大多數都有了自己的新工作。”居委會(hui) 工作人員索朗卓瑪介紹。

  西藏立足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和易地搬遷群眾(zhong) 自身實際,因地製宜發展搬遷配套產(chan) 業(ye) ,就近就地開發就業(ye) 崗位,引導搬遷群眾(zhong) 從(cong) 事種養(yang) 殖加工、商貿物流、旅遊服務等,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後續發展有門路、轉移就業(ye) 有渠道、收入水平有提高。

  搬遷到日喀則市江孜縣江熱鄉(xiang) 亞(ya) 吾塘易地扶貧安置點後,邊巴一家分到了12畝(mu) 耕地。一眼望去,青稞長勢正好,邊巴對即將到來的收獲滿懷憧憬,“之前土地產(chan) 糧不多,如今吃得飽還有錢掙!”

  山南市桑日縣卓吉村,距離縣城僅(jin) 10公裏,區位優(you) 勢催生了附加值較高的設施農(nong) 業(ye) 。蔬菜大棚裏,搬遷戶旦增歐珠正在忙個(ge) 不停。“搬來卓吉村,政府配套建設了大棚,在家門口就能發展產(chan) 業(ye) ,一年光蔬菜就能賣5000元。”

  據統計,西藏全區產(chan) 業(ye) 扶貧資金的5%用於(yu) 安置點產(chan) 業(ye) 發展,確保每個(ge) 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ye) 。越來越多的搬遷群眾(zhong) ,實現了穩得住、有就業(ye) ,逐步能致富。

  融入新生活

  全麵促進搬遷群眾(zhong) 社會(hui) 融入,是做好易地搬遷後續扶持的應有之義(yi) 。

  拉薩市柳梧新區開辦夜校,幫助搬遷群眾(zhong) 適應城市生活,授課內(nei) 容涉及城市生活基本知識、法律法規等。

  “幾十期夜校下來,搬遷群眾(zhong) 對城市生活的適應性更強了,在社區有困難就找黨(dang) 組織、找黨(dang) 員。”柳梧新區管委會(hui) 副主任朱勝軍(jun) 說。來自昌都的紮西羅布是個(ge) 傳(chuan) 統的康巴漢子,過去在家不常幹家務,前不久主動申請到環衛公司做城市保潔。

  對搬遷群眾(zhong) 的下一代來說,適應新生活來得更快些。

  2019年12月,初中生洛桑桑旦從(cong) 海拔5000米的那曲市雙湖縣搬遷到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安置點。這裏海拔低了,空氣濕潤了許多,更關(guan) 鍵的是離現代城市生活更近了。

  在貢嘎二中,洛桑桑旦的眼界越來越寬,平日裏和同學一起探討未來的人生,已全然不是當初那個(ge) 懵懂的少年。

  “如今路好了,基礎設施建設很快。”搬遷到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xiang) 已經兩(liang) 年多,紮西江村越來越堅定當初的選擇,“玉麥鄉(xiang) 旅遊興(xing) 旺,生活更有奔頭。”

  玉麥鄉(xiang) 曾是西藏最難抵達的鄉(xiang) 之一,一度隻有卓嘎、央宗姐妹和父親(qin) 一家三口。

  常聽卓嘎、央宗姐妹與(yu) 她們(men) 的父親(qin) 數十年如一日為(wei) 祖國守邊護邊的故事,紮西江村深受感動,“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卓嘎、央宗姐妹一樣,紮根邊陲當好玉麥人,把這片土地守護好,把家園建設好。”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