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洛桑他青,開封地區衛生學校醫師八班學生,來自西藏少數民族地區,不懂漢語。若該生外出迷路,敬請社會(hui) 各界革命群眾(zhong) 將他送到學校,為(wei) 盼。”
穿越近半個(ge) 世紀的時光隧道,一張珍藏箱底的發黃字條,從(cong) 塵封已久的檔案裏浮現。字裏行間,溢滿暖暖真情,融匯切切關(guan) 愛。殷殷囑托,承載著河南大學對一批又一批藏族學子的款款深情。
難忘漢藏情深
中央關(guan) 心西藏,全國支援西藏。1975年,160名藏族孩子來到原開封地區衛生學校(2000年並入河南大學)學習(xi) 、生活。
拚音識字,一勾一畫;加減乘除,一字一句。手把手地教,麵對麵地學,耐心、細致,像教咿呀學語的幼童。一年後,這個(ge) 班的藏族學生有了突飛猛進的成長。
從(cong) 雪域高原到中原大地,水土、氣候等有天壤之別,西藏班肺結核發病率很高。當時住院學生達20多個(ge) ,分散在學校各個(ge) 附屬醫院。老師們(men) 衣不寬帶,不分白天黑夜地陪伴、嗬護。買(mai) 來當時稀缺的白糖、橘子,端來在家裏燉好隻有在孩子或老人生病時才舍得吃的雞蛋羹,澆上一點點小磨香油,看著學生一勺一勺地吃完。
曲妮急性闌尾炎,需要立刻手術。堅強的小姑娘躺上手術台,從(cong) 開始到結束,沒有喊一句疼。她告訴記者:“學校安排了最好的醫院、最好的醫生,這裏的老師像媽媽,讓我內(nei) 心很踏實。有媽媽在,不怕。”
紮西頓珠得了肝包囊腫,疼痛難忍。學校邀請了校友、市人民醫院的權威專(zhuan) 家主刀,做了台超難度的手術,獲得圓滿成功,把他從(cong) 死神手裏搶了回來。他眼含熱淚深情地說:“河南,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這裏是我的第二故鄉(xiang) !”
實習(xi) 期間,老師們(men) 特別重視培養(yang) 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學生喜樂(le) 回憶說:“在一年多實習(xi) 中,我參與(yu) 手術1000多次,主刀920多次,觀看手術3000多次。”
這批年輕學生中,有一部分是赤腳醫生,大部分都是貧下中農(nong) 、翻身農(nong) 奴出身,年齡最小的妮妮才15歲。他們(men) 學成返藏後,基本上分到了縣以下醫療、防疫部門工作,成為(wei) 西藏基層醫療事業(ye) 的拓荒者。
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yun) 推動另一朵雲(yun) 。老師的大愛無疆,熔鑄著藏族學子秉承河大精神,堅定為(wei) 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
碩果溢滿高原
每年暑假,一批西藏學子滿載而歸,又一批滿懷夢想的西藏新生走進校園,河南大學源源不斷地為(wei) 世界屋脊輸送著新鮮血液。
在河南大學文學院,就讀於(yu) 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的2018級藏族學生洛珠加措,是一個(ge) 來自拉薩市堆龍德慶縣的大男孩。他有著藏族兒(er) 郎好身板,剛來時有些緊張拘謹,輔導員趙婧鼓勵他競選體(ti) 育委員,他參加了院足球隊以及長跑訓練隊。洛珠加措在學院秋運會(hui) 和校運動會(hui) 上,連連斬獲佳績。
被問到作為(wei) 藏族學生,為(wei) 何選擇就讀漢語言文學專(zhuan) 業(ye) 時,洛珠加措說:“藏族同胞學習(xi) 漢語的熱情與(yu) 日俱增,將來想要有一番作為(wei) ,融入精彩的世界,漢語就是通行證。大師雲(yun) 集的河南大學,是我向往的聖地。我感到自己很幸運,我還會(hui) 鼓勵弟弟妹妹們(men) 都來我的母校學本領。”
校園裏活躍著很多洛珠加措們(men) ,他們(men) 在中原汲取豐(feng) 厚營養(yang) ,學成後到青藏高原大顯身手。
近年來,河南大學成立了藏學研究所,2005年申報成功馬克思主義(yi) 民族理論與(yu) 政策、中國民族曆史、國際民族問題三個(ge) 方向碩士點。河南大學民族研究所先後主持了數十項藏學研究課題,入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民委項目、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等,在藏學研究領域碩果滿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