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和平解放70年】藏族學者:“西藏環境破壞論”是認識匱乏、無的放矢的抹黑

發布時間: 2021-08-20 09:23: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作為(wei) “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地球第三極”,西藏的生態保護曆來備受關(guan) 注。和平解放70年來,如今的西藏,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成為(wei) 社會(hui) 自覺,冰川草地溪流純淨如初,飛禽走獸(shou) 遊魚歡快怡然,成為(wei) 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

  “近年來,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果豐(feng) 碩,特別是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我們(men) 在下鄉(xiang) 進行生態學野外科學考察時,藏狐、藏羚羊、藏原羚及藏野驢等都十分常見。”近日,西藏生態學專(zhuan) 家、西藏大學生態學教授拉瓊受訪時表示,更難能可貴的是,西藏野生動物對人的親(qin) 近性特別好,“動物們(men) 知道,我們(men) 不會(hui) 對它們(men) 造成傷(shang) 害”。

  作為(wei) 西藏大學生態學學科帶頭人和本地生態學者,拉瓊從(cong) 上世紀90年代初便開始從(cong) 事高原植物學、生態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見證了西藏生態領域研究的係統化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科學化。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提高,中國對青藏高原環境的投入及保護力度是空前的。”他說,西藏執行嚴(yan) 格的環保準入機製,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視生態環境評估及保護措施的實施,其團隊也參加了像拉林高等級公路建設的生態評估和複核等工作。

  拉瓊認為(wei) ,近年來,境外部分人發表的所謂“西藏環境破壞論”,是對當前西藏認知的匱乏,是無的放矢的抹黑。

  有學界分析認為(wei) ,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舊西藏,基本處於(yu) 被動適應自然條件和對自然資源的單向索取狀態,談不上對西藏生態環境重要性的認識,更談不上科學有效的保護。

  “上世紀50年代,十八軍(jun) 進藏後在拉薩拉魯濕地周邊,拉薩飯店至哲蚌寺數公裏沿線種了很多柳樹、楊樹。”解放軍(jun) 原十八軍(jun) 子弟吳勇說,如今綠樹成蔭的魯定北路兩(liang) 側(ce) 行道樹,便是父輩栽種而成。

  他說,得益於(yu) 西藏和平解放後重視生態,不斷植樹造林,以往拉薩冬春時節常見的風沙天氣如今出現頻率越來越低,難覓蹤影。

  官方數據顯示,過去5年,西藏全區生態建設不斷推進。深入實施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防沙治沙等工程。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提高到47%。西藏還全麵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目前陸生野生脊椎動物種類達1072種,黑頸鶴增至8000多隻,藏羚羊約30萬(wan) 隻。

  西藏山南市林業(ye) 和草原局介紹,近年來山南市植樹造林40.11萬(wan) 畝(mu) ,封山育林17.62萬(wan) 畝(mu) ,防沙治沙71.79萬(wan) 畝(mu) ,沿雅魯藏布江中遊已形成了一條長160餘(yu) 公裏、45萬(wan) 餘(yu) 畝(mu) 的生態走廊。

  山南市乃東(dong) 區澤當鎮居民達瓦堅參年過七旬,守護雅魯藏布江防護林已有20餘(yu) 年。他說,以前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冬春時節風沙極大。

  上世紀80年代,山南開始試驗在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及兩(liang) 岸的沙化土地上植樹。“現在,山上的野生動物也下到林子裏,雅魯藏布江的生態環境變得非常好了。”達瓦堅參說。

  氣象部門提供的沿雅魯藏布江一線沙塵日數年際變化趨勢圖顯示,1978年至2014年,沿江一線沙塵天氣呈明顯減少趨勢,最少為(wei) 2008年,僅(jin) 有2天。此後的2015年至2019年,沙塵天氣也明顯減少。(完)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