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Alog|“娜”一次援藏》誕生記

發布時間: 2021-09-01 09:18:00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西藏是我心中一直向往的遠方,2021年又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這樣一個(ge) 有特殊意義(yi) 的時候,我非常榮幸能作為(wei) 一名援藏記者,親(qin) 眼見證這裏70年發展的輝煌與(yu) 成就。

  來之前我就想,如果能在這樣一個(ge) 重要時刻,做出一些有特色的新聞產(chan) 品那該多好。

  我還記得那是剛來不久在林芝出差,我和編輯老師再次聊起這個(ge) 話題,她建議我可以從(cong) 援藏記者的視角展現西藏的發展變化。

  這是一個(ge) 很不錯的方向,接下來如何展現,以怎樣的方式,還得進一步思考。

  好多個(ge) 夜晚,我在分社辦公樓大平麵加班,一熬就到十一二點,初稿寫(xie) 得非常辛苦。我查了很多很多資料,看了稿庫裏許多許多稿子,但仍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

  要寫(xie) 西藏,標誌性的布達拉宮肯定繞不開。所以我寫(xie) 的第一篇稿件就是關(guan) 於(yu) 布達拉宮的。布達拉宮的前世今生被我查了個(ge) 底朝天,用了好幾個(ge) 晚上,我才非常費勁兒(er) 地把初稿提交給編輯。

  稿子寫(xie) 完總感覺不太對,實在是差點兒(er) 意思,連我自己都不想看。連我自己都不喜歡的東(dong) 西,憑什麽(me) 受眾(zhong) 會(hui) 喜歡看呢。

  果不其然,編輯反饋:“你寫(xie) 的這篇稿子,關(guan) 於(yu) 布達拉宮的很多信息通過別的渠道也能查到,大家為(wei) 什麽(me) 要來看你寫(xie) 的這篇呢?”

  這些話,一下子把我點醒了。確實啊,這不也是連我自己都不愛看的原因嗎?

  千篇一律的內(nei) 容枯燥乏味,有趣的表達卻是萬(wan) 裏挑一。

  新華社並不缺氣勢磅礴、精美措辭的稿子,寫(xie) 西藏方方麵麵的大稿子真是不少。如果以“我”的角度來看,就不能是和別人一樣、撲大街的內(nei) 容,肯定得是有我個(ge) 人印記的,是區別於(yu) “他人”的。於(yu) 是我又寫(xie) 了一篇。這篇寫(xie) 得非常快,或許是因為(wei) 從(cong) 自身出發,飽含真情實感,僅(jin) 用一個(ge) 多小時就完成了。

  當我把這篇發給編輯後,編輯說了一句“這個(ge) 感覺對了!”

  那一刻別提我有多高興(xing) 了!雖然很艱難,但這是一個(ge) 突破自我的過程,一個(ge) 衝(chong) 破固有化思維的過程,一個(ge) 創新創意的過程。這下,整個(ge) 新聞產(chan) 品的大方向就找到了。

  視頻有Vlog,那麽(me) 作為(wei) 音頻新聞產(chan) 品,這就是Audio log,可以簡稱Alog。最初我們(men) 定的這個(ge) 係列的題目是《我到西藏去》,後來集思廣益又增加了《“娜娜”援藏記》和《“娜”一次援藏》。

  8月15日,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會(hui) 前四天,經過5個(ge) 多月的打磨,《Alog|“娜”一次援藏》與(yu) 大家見麵了。

  經過四五稿的修改,最終呈現的第一期為(wei) 《從(cong) 北京到拉薩,有多遠?》。這一期介紹了我從(cong) 決(jue) 定援藏到順利出發的心路曆程,同時我看到了什麽(me) ,聽到了什麽(me) ,以第一視角真實地呈現給受眾(zhong) ,展現了西藏交通發展現狀,見證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青藏高原上演著交通發展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單一到立體(ti) 的奇跡。

  首篇當天新華社客戶端點擊量超過150萬(wan) ,網友留言超過1500條,獲得許多媒體(ti) 同仁和普通受眾(zhong) 的踴躍轉發與(yu) 一致好評。

  “70年的變化,肉眼可見”“70年翻天覆地,滄桑巨變”“世界屋脊的奇跡”“希望西藏的發展會(hui) 越來越好”“援藏真的是不容易啊”“一定要注意身體(ti) 健康安全”……

  在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大慶那一周,我們(men) 不斷開拓思路,頭腦風暴,創新出很多有意思的形式和內(nei) 容。在第三期《到了西藏,我叫德吉玉珍,你呢?》,講的是藏族同胞名字的故事。我真實地采用了分社藏族同事大量的同期聲和現場聲,裏麵還穿插了很多他們(men) 平時生活工作中有意思的小故事。

  在稿件要播發的前一天,我腦子裏突然又冒出一個(ge) 想法,既然音頻隻能聽見同事們(men) 的聲音,為(wei) 什麽(me) 局限於(yu) 音頻呢?可以做一個(ge) 小視頻,展現一下小夥(huo) 伴們(men) 的樣子。

  當天下午,我就拿著手機,以個(ge) 人視角真實地記錄了這些可愛的小夥(huo) 伴們(men) ,並把視頻作為(wei) “彩蛋”放在第三期節目結尾。

  真實的表達,充滿感情的筆觸,創新創意的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西藏,了解這裏的文化,了解這裏的變化。我想這就是傳(chuan) 播的意義(yi) 吧。

  接下來,我們(men) 計劃把《Alog|“娜”一次援藏》繼續做下去,我會(hui) 繼續以一名援藏記者的視角,給大家講述我與(yu) 這片雪域高原的故事,記錄我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給大家展示真實的西藏,真實西藏的發展變化。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