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2000年為(wei) 進藏先遣連烈士立的紀念碑。記者 張宇 攝
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內(nei) 容。
春節過後,先遣連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每天都要送葬,好些人抬著戰友的屍體(ti) 倒在了送葬路上。
剛開始,他們(men) 把戰友抬得遠一點,選一個(ge) 好地方埋下。
死的人多了,墳墓離土窩子越來越近了。
活著的人已經沒有力氣把屍體(ti) 抬到更遠的地方去了。
有一天,全連就舉(ju) 行了11次葬禮。
全連80%的人起不來了。
於(yu) 洪是第一野戰軍(jun) 有名的戰鬥英雄……臨(lin) 死前的那個(ge) 晚上,他把皮筒子套在手上,爬到也在病中的甘玉兆的地窩子裏,深情地對甘玉兆說:“我還有4個(ge) 銀元,放在你這裏,替我拿著,這是我一生中最後交的一次黨(dang) 費……”
“現在班裏沒有幾個(ge) 人了,同誌們(men) 都走了,我的病看來也拖不了幾天,西藏還沒有解放,大部隊肯定快來了,你要把他們(men) 帶出去,困難快到頭了,可惜我也要走了……等西藏解放的時候,給我……燒些紙錢吧……”
——摘自《進藏英雄先遣連》
夏日的先遣鄉(xiang) ,陽光溫熱,微風拂麵。
先遣鄉(xiang) 位於(yu)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西與(yu) 革吉、日土毗鄰,北與(yu)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於(yu) 田縣交界,麵積2.2萬(wan) 平方公裏。鄉(xiang) 鎮所在地海拔4560米,是改則縣距離縣城最遠、條件最艱苦的“北部三鄉(xiang) ”之一。我們(men) “追尋先遣連足跡”采訪報道組,從(cong) 改則縣城往西北部的先遣鄉(xiang) 前進。
143公裏的路程,除個(ge) 別路段要走土路外,多數已鋪好柏油路。3個(ge) 多小時後,先遣鄉(xiang) 到了。藍天白雲(yun) 間,一座由岩石構成的大山,有一種別樣的壯美。“解放軍(jun) 進藏第一村”醒目的紅色標語,似乎也在提醒來人,這裏曾發生過一場史詩般的英雄傳(chuan) 奇,被載入共和國史冊(ce) 。
進入鄉(xiang) 裏,“先遣鄉(xiang) 茶館”“紮麻芒堡茶館”“山南茶館”等茶館和賣日用品的商店熱鬧非凡,高亢的牧歌從(cong) 遠處傳(chuan) 來,仿佛那個(ge) 充滿鬥誌與(yu) 激情的年代從(cong) 未遠離。
從(cong) 先遣鄉(xiang) 鄉(xiang) 鎮往西9公裏,就是由首批進藏英雄先遣連官兵命名之地——紮麻芒堡。這裏也是先遣連英雄紀念碑所在地。
紮麻芒堡(藏語意為(wei) :很多帶芒刺的矮灌木)被當地牧民稱為(wei) “江索郭”(藏語意為(wei) :圍獵野驢的地方)。先遣鄉(xiang) 紮布村老村委會(hui) 主任紮日解釋道:“從(cong) 前,這裏就是野生動物常出沒的地方,也是周圍百公裏範圍內(nei) ,散居的牧人圍獵野物的主場地。”
在紮麻芒堡舊址,一座斑駁陳舊的紀念碑與(yu) 新建於(yu) 2011年的先遣連紀念碑遙相矗立。環顧四周,地窩子、馬棚、掩體(ti) 、交通壕、碉堡等遺跡,至今依稀可見,李狄三、巴利祥在內(nei) 的多名進藏先遣連英烈犧牲於(yu) 此。
進藏先遣連曆史性的功勳和阿裏最為(wei) 壯烈的故事,發生在紮麻芒堡,而為(wei) 銘記這段曆史建立起來的先遣鄉(xiang) ,正是先烈們(men) 用生命和熱血換來的。
先遣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鄉(xiang) 長傑賽說,先遣鄉(xiang) 於(yu) 1999年撤區並鄉(xiang) 後正式成立,下轄紮布、那日鬆巴、瑪果、德布康繞、熱雄、巴熱6個(ge) 行政村。全鄉(xiang) 489戶,2233人,2019年整鄉(xiang) 脫貧。
“鄉(xiang) 鎮機關(guan) 供氧設施目前修好了,就等國電通了便可使用。相比以前,這裏的條件是越來越好了。”傑賽說。
傑賽是山南市隆子縣人,2009年大學畢業(ye) 後來到阿裏工作,他見證了先遣鄉(xiang) 十多年間的巨大變化。“鄉(xiang) 村間的柏油路基本通了,鄉(xiang) 裏的職工周轉房也建好了,牧民群眾(zhong) 家家戶戶用上了太陽能光伏電,在家門口吃上了幹淨的井水。從(cong) 前‘等、靠、要’思想觀念也得到轉變,外出務工的人越來越多。”身為(wei) 鄉(xiang) 長,傑賽的話裏透著高興(xing) 。
距離先遣鄉(xiang) 政府所在地不遠,有幾排杏黃色的小康示範安居房,有幾戶大門敞開著,改則縣宣傳(chuan) 部常務副部長巴桑羅布帶我們(men) 走進了幾戶人家。
曲紮,34歲,幾年前他從(cong) 巴熱村來紮布村打工,後來就在這裏娶妻安居。他會(hui) 開油罐車,就在前兩(liang) 月,他剛剛將2萬(wan) 元收入腰包。據曲紮介紹,他的收入加上全家6口人每年的草場補貼和妻子的生態補助收入,他們(men) 一家早已脫貧,正在奔向更好的日子。
在鄉(xiang) 小學當過廚師的次紮原是先遣鄉(xiang) 巴熱村人,2001年起他搬遷到鄉(xiang) 裏,現在,他和妻子都有穩定的收入。
次紮告訴記者,他已故的父親(qin) 諾拉曾見過先遣連官兵,還幫助過解放軍(jun) 用犛牛馱物資。他聽父親(qin) 講,那時,艱苦的條件、惡劣的氣候,使原有的80頭馱牛,最終隻活著趕回了一半。
先遣連的故事或傳(chuan) 說,至今傳(chuan) 頌在先遣鄉(xiang) 牧民口中。這裏的牧民認定,如果沒有進藏英雄先遣連官兵當年視死如歸、冒著生命危險挺進無人區解放阿裏、解放西藏,就沒有他們(men) 今天的幸福生活。
紮布老人有近40年黨(dang) 齡,他家的藏式櫃最醒目處,擺著幾十本榮譽證書(shu) 。2012年4月21日,他與(yu) 妻子吉吉姆,把吉吉姆家與(yu) 先遣連官兵交往時留下的11枚銀元,全部無償(chang) 捐給了阿裏軍(jun) 分區軍(jun) 史館。阿裏軍(jun) 分區為(wei) 此給老人一家頒發了一個(ge) 證書(shu) ,他視若珍寶。
“進藏英雄先遣連官兵的大無畏精神,永遠留在了紮麻芒堡,代代相傳(chuan) 。我們(men) 就是在這個(ge) 精神的影響下長大和變老的人。永遠感黨(dang) 恩,永遠跟黨(dang) 走,是我們(men) 的心聲。”紮布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