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藏故事】農奴娃成長記:十八軍老戰士巴桑
巴桑1934年出生在日喀則拉孜縣的一個(ge) 農(nong) 奴家庭。父親(qin) 早逝,小時候的巴桑跟著媽媽在領主家當傭(yong) 人,兩(liang) 個(ge) 哥哥在領主家一個(ge) 放羊一個(ge) 喂馬,一家人吃盡了苦。
長大後,巴桑不願過被奴役的生活,想離開家,可家裏一貧如洗,連飯都沒得吃,也沒有地方可去,就這樣,日子在痛苦煎熬中一天天過去。
上世紀50年代,解放軍(jun) 來到了巴桑的家鄉(xiang) ,巴桑堅定地參加了解放軍(jun) 。聊起為(wei) 何參軍(jun) ,巴桑講述了他的一段經曆。
解放軍(jun) 不僅(jin) 是一個(ge) 戰鬥隊,也是一個(ge) 宣傳(chuan) 隊、工作隊。在解放軍(jun) 的宣傳(chuan) 下,巴桑慢慢懂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是老百姓的救星,解放軍(jun) 就是受苦人的恩人。
1956年,進步風潮吹進拉孜縣,激蕩著這位20歲青年的心。“我們(men) 一家人都在領主家做工,每天從(cong) 早忙到晚卻仍然吃不飽穿不暖,我不想過這樣的日子,看到村裏好多年輕人都參軍(jun) 了,我也特別想去。” 和母親(qin) 、哥哥商量之後,巴桑毅然決(jue) 定,去參軍(jun) ,去參加人民解放軍(jun) !
於(yu) 是,1956年3月,巴桑在日喀則獨立營入伍,成為(wei) 了一名解放軍(jun) 戰士。初入部隊,巴桑的心情既緊張又興(xing) 奮,既幸福又擔心。
“剛入伍時我就想,部隊裏吃穿保障什麽(me) 都好,還教我學文化、學政策、學本事,我一定要好好幹。”回想起剛入伍時的情景,巴桑仍難掩激動。
為(wei) 了方便開展工作,在連隊裏,巴桑一麵學習(xi) 漢語一麵當翻譯,同時,他也教戰友們(men) 說藏語。
兩(liang) 年多的時間,巴桑迅速從(cong) 一名普通的戰士成為(wei) 了重機槍班的班長、連隊的副排長,他的進步大家有目共睹。
巴桑是一名優(you) 秀的軍(jun) 人,他膽量過人,有勇有謀。正當百萬(wan) 翻身農(nong) 奴滿懷信心,迎接新生活的時候,分裂分子發動了武裝叛亂(luan) 。叛亂(luan) 分子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巴桑義(yi) 憤填膺,迅速投入了討伐叛匪的戰鬥。1959年9月,在一次剿滅叛匪的戰鬥中,巴桑小腿負傷(shang) ,傷(shang) 愈不久,他就立刻回到部隊。
1961年部隊把巴桑送到西藏軍(jun) 區白澱幹校學習(xi) 。畢業(ye) 後,他被分配到西藏軍(jun) 區步兵一五七團任排長。
1962年,巴桑又隨軍(jun) 到前線參戰,手臂負傷(shang) 。“外軍(jun) 侵擾我們(men) 的國家,按照中央的部署,作為(wei) 軍(jun) 人,我們(men) 要衝(chong) 鋒在前,誓死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當時我隻想堅決(jue) 服從(cong) 命令聽從(cong) 指揮,勇往直前,根本沒想會(hui) 流血犧牲。”巴桑說。
在此次對敵戰鬥中,巴桑作戰勇猛,西藏軍(jun) 區授予了巴桑二等戰功獎狀和勳章。
1963年至1980年,巴桑先後在部隊從(cong) 排長成長為(wei) 隊長、處長,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多次受到嘉獎,兩(liang) 次榮立三等功。
榮譽紛至遝來,巴桑沒有忘記這一切都是黨(dang) 和人民給的。1981年,巴桑轉業(ye) 到林芝縣人民醫院擔任副院長職務。1983年,根據上級安排,巴桑調到林芝縣政協工作,1991年退休。
“回想那段時光,工資不高,工作條件差,但我們(men) 都沒有怨言,大家建設西藏的熱情都很高。”巴桑說。
見證巨變70年,他感慨地說:“我從(cong) 一個(ge) 農(nong) 奴的孩子成為(wei) 一名解放軍(jun) 戰士再到一名國家幹部,我的成長經曆說明,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讓我們(men) 農(nong) 奴翻身得解放,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黨(dang) 給了我們(men) 一切,我們(men) 不能忘卻曆史,不能忘記黨(dang) 的恩情。今天西藏的變化,是以前想也不敢想的,想也想不到的。”
巨變,就在我們(men) 身邊。巴桑說,以前,沒有路;現在,不僅(jin) 有鐵路、高速路還有空中航線。以前,群眾(zhong) 生活窮困,吃穿困難;現在,天南海北的食物,想吃什麽(me) 都買(mai) 得到,老百姓的口袋越來越鼓。
“要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愛黨(dang) 、愛祖國、愛社會(hui) 主義(yi) !”巴桑說,西藏有今天的繁榮,老百姓的生活能夠這樣幸福,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人民奮鬥的結果,年輕一輩要接過接力棒,繼續前行,把西藏建設得更加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敢叫天險變通途——重走十八軍“入藏第一險”夏貢拉山
從夏貢拉山東麓崎嶇的山路向上行進,與我們同行的向導洛鬆頓珠指向隱約出現在半山腰的一條廢棄的騾馬驛道,告訴我們那條羊腸小道便是沿用千百年的茶馬古道,也是當年十八軍翻山的老路。[詳細] -
尋訪了212位進藏解放軍後,我決定留在西藏
走進位於西藏波密縣委大院內的紅樓,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麵照片牆,牆上有200多位老人的照片,照片上方有一行字:致敬“十八軍”·感恩“老西藏”。[詳細] -
走進“十八軍獨立支隊進藏第一鄉”西藏聶榮縣永曲鄉:唐古拉山的見證
巍巍唐古拉,山脈橫貫二千裏,白雪為冠六千米,青藏之界,江河分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