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影式犛牛、綬帶鳥、盤羊......藏北鑿刻岩畫中的精靈背後藏著這些秘密
由青藏高原考古研究專(zhuan) 家團隊與(yu) 總台記者組成的“納木錯環湖科考隊”走進藏北高原和無人區,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對古代岩畫、古遺址、古墓葬及地質地理環境,展開綜合考察,並首次對藏北的鑿刻岩畫進行科學測年。科考隊員對尼瑪縣128幅岩畫的調查發現,藏北高海拔地區不少動物形象都在岩畫中有所反映,體(ti) 現了羌塘高原獨特的自然與(yu) 人文之美。
總台記者 陳琴:現在我們(men) 是跟隨科考隊員來到了海拔4700米的加林山岩畫這麽(me) 一個(ge) 分布區域,這裏的位置就是在尼瑪縣榮瑪鄉(xiang) 依布茶卡鹽湖的旁邊,我們(men) 看見科考隊員正在對這幅岩畫進行登記和記錄。
加林山岩畫是鑿刻在火成岩上的岩畫,仔細觀察這個(ge) 編號為(wei) 55號的岩畫,由方格和其他幾何紋、犛牛、羊等動物組成。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an) 學院特聘教授 張建林:比較古老,剪影式犛牛,還有下邊剪影式動物,表麵還有長期風吹雨淋形成的岩曬。
河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考古係教授、國際岩畫斷代中心主任 湯惠生:這個(ge) 穿方格的這種筒裙的這樣的一個(ge) 形象,跟柵欄有關(guan) 。每個(ge) 柵欄下都有一個(ge) 動物,表明已經捕獲的意思,所以說這就是北方草原的,還是一個(ge) 體(ti) 係一個(ge) 風格。
上個(ge) 世紀80年代,曾經有西藏學者到訪過加林山岩畫,但是像納木錯環湖科考這樣係統全麵調查,而且以科學測年方式展開,還是第一次。
河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考古係教授、國際岩畫斷代中心主任 湯惠生:這是火成岩,這裏麵有石英顆粒,就是比較大的石英顆粒,這看得見。
測年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40倍顯微鏡,觀察岩畫刻痕內(nei) 石英晶體(ti) 的虧(kui) 損情況,也就是對微腐蝕痕的觀測。
來自河北師範大學國際岩畫斷代中心的湯惠生教授,多年來致力於(yu) 中國岩畫科學測年,這也是他第一次在藏北對鑿刻岩畫進行科學測年。
經過仔細觀察,科考隊在加林山岩畫點共提取到五組用於(yu) 科學測年的數據。
河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考古係教授、國際岩畫斷代中心主任 湯惠生:我把測量數據讀取了,回去跟這個(ge) 已知年代的石虧(kui) 數據進行對比,然後就知道它的這個(ge) 大概年代了。
岩畫上的“動物世界” 解讀藏北岩畫魅力
野犛牛、藏羚羊、盤羊、鷹等等,這些棲息在羌塘高原的精靈出現在藏北岩畫中,一幅幅生動活潑、極具藏北岩畫藝術魅力的遠古圖畫在我們(men) 麵前鋪展開來,一起去聽聽科考專(zhuan) 家的解讀。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an) 學院特聘教授 張建林:你看這個(ge) 騎著馬彎弓射箭這樣的題材。居於(yu) 中間的這個(ge) 羚羊,前後有兩(liang) 個(ge) 狼來撕咬它,這是前麵一個(ge) ,這後邊一個(ge) ,這中間是一個(ge) 大羚羊,一個(ge) 小羚羊,構成了一個(ge) 完整畫麵。
一大一小的兩(liang) 隻公藏羚羊,角向前伸,旁邊還有一個(ge) 執弓獵人。在海拔4760米的班戈縣多易岩畫點,犛牛、羊、狼、鷹、獵人、巫師等圖像組合的狩獵場景還很多,表現了高原史前狩獵文化的特征。
這隻公羊,它長長的角向後彎曲,既像北山羊,也像是藏原羚,這些都是古人的藝術想象。羌塘,即藏語“北方高地”之意,如今已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棲息著大量野生動物。在多易山,科考隊共發現了173幅鑿刻岩畫。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an) 學院特聘教授 張建林:非常重要的發現,對我們(men) 研究藏北地區早期的遊牧文化和早期文明,應該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資料。
藏北岩畫既有曠野鑿刻類,也有洞穴塗繪類。犛牛、羊、鹿、馬、鷹、犬等動物圖像,獵人、牧人、武士、巫師等人物形象居多,題材以狩獵、放牧、角鬥、祭祀為(wei) 主。洞穴塗繪岩畫,也有豐(feng) 富的內(nei) 涵。
總台記者 陳琴:現在我們(men) 就來到納木錯環湖科考岩畫調查點的1號點,您看到這個(ge) 岩畫是由紅色的赭石這個(ge) 顏料做成的,看起來特別像一隻可愛的小鳥。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an) 學院特聘教授 張建林:這隻鳥非常特殊,在它的脖子後麵有一個(ge) 類似飄帶。
鳥的脖子上纏著飄帶,這種“綬帶鳥”的樣式最初來自中亞(ya) ,至唐代時十分盛行,青海都蘭(lan) 吐蕃大墓出土絲(si) 織物中也有此類紋樣。而納木錯岩畫中的綬帶鳥,嘴上銜著枝狀物,所以又叫“含綬鳥”。在納木錯四周的洞穴岩畫裏,身體(ti) 呈對頂三角形的羊和鹿也不少。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an) 學院特聘教授 張建林:這種兩(liang) 個(ge) 三角形相對的這種動物軀體(ti) ,是在中亞(ya) 地區比較典型的。是一個(ge) 非常有意思的一個(ge) 研究課題。
在紮西島西區,科考人員發現了兩(liang) 隻特別美麗(li) 的公鹿。它們(men) 的鹿角向內(nei) ,肚子上分別畫有兩(liang) 道杠和3個(ge) 圓圈。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an) 學院特聘教授 張建林:這種三個(ge) 圈的這種很少見。是一個(ge) 新的裝飾紋樣吧。
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藏北岩畫圖像呈現出如此豐(feng) 富的內(nei) 涵,與(yu) 藏北自然生態環境、遊牧生業(ye) 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息息相關(guan) 。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 李永憲:它麵對這個(ge) 湖泊非常開闊,然後背靠高山,所以它還是有一種就是我們(men) 藏北遊牧部落比較傳(chuan) 統的一個(ge) 領地意識,在岩石上留下我們(men) 特有的印記。
科考記錄珍貴的西藏早期“車輛”岩畫
車輛是古代交通運輸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國遊牧生業(ye) 區古代岩畫中的重要題材,此次科考隊在尼瑪縣夏桑岩畫遺存地,記錄了一幅珍貴的車輛圖像,對於(yu) 青藏高原早期交通有什麽(me) 意義(yi) ?一起來了解一下。
總台記者 陳琴:現在我們(men) 是來到尼瑪縣城東(dong) 南方向大概130公裏的卓尼鄉(xiang) ,這裏的海拔大約是4700多米,那在整個(ge) 山區有大概三個(ge) 岩畫點。
為(wei) 了在陡峭的山崖上尋找這幅“車輛岩畫”,科考隊員和縣裏、鄉(xiang) 裏的十幾位幹部,在崖壁上攀爬了幾個(ge) 小時。
2001年,西藏大學藝術史學者洛桑紮西曾在藏北考察中,發現並記錄了這幅車輛岩畫,填補了西藏車輛岩畫的空白。此次考察,專(zhuan) 家們(men) 對藏北高原早期車輛岩畫的意義(yi) ,有了更進一步研究。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an) 學院特聘教授 張建林:這個(ge) 確定成車是沒有問題的,因為(wei) 它這個(ge) 是兩(liang) 個(ge) 車輪嘛,這個(ge) 是軸,這個(ge) 是它的車輿,它跟後來秦漢以後那種雙轅的這種車是完全不一樣的,這是早期的車。
這幅車輛岩畫,車輪有十字形輻條,前麵的挽畜為(wei) 二馬,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其形製屬秦漢時期或更早的風格。畜力車,最早出現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兩(liang) 河流域,後來經草原地區向東(dong) 傳(chuan) 播,至商代已在我國北方地區使用。科考隊張建林、湯惠生教授曾經在西藏阿裏、青海盧山、野牛溝等地發現過車輛岩畫。青藏高原遠古沒有使用車輛的習(xi) 慣,但為(wei) 什麽(me) 岩畫上會(hui) 有車呢?
河北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考古係教授、國際岩畫斷代中心主任 湯惠生:車更多的是一種觀念文化的考古,實際上,在青藏高原中,曆史上來看沒有車。那它為(wei) 什麽(me) 要描述呢?對於(yu) 狩獵所寄予的希望,有更多的社會(hui) 意義(yi) 和文化象征在裏頭。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an) 學院特聘教授 張建林:歐亞(ya) 草原東(dong) 部的車輛岩畫的製作的這種習(xi) 俗,從(cong) 北向南通過青海,翻過昆侖(lun) 山和唐古拉山到了藏北高原,然後進一步再傳(chuan) 播,就是車輛岩畫的這種傳(chuan) 播的線路。
為(wei) 了更好地保存資料,科考隊員決(jue) 定把這幅包括有車輛圖像的畫麵拓印下來。拓片被送到成都,由四川大學專(zhuan) 業(ye) 技師對它進行了裝裱、拍照。
中國岩畫學會(hui) 副會(hui) 長、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教授 李永憲:那麽(me) 這樣的一個(ge) 圖像馬拉車,騎馬的人、犛牛、三隻鹿、公鹿,所有的動物、人物、車輛,它們(men) 都是朝一個(ge) 方向行進。
目前,西藏近百處岩畫遺址中已發現十餘(yu) 幅車輛圖像,集中分布在阿裏和那曲等地區。專(zhuan) 家認為(wei) ,這些車輛圖像在岩畫中的出現,說明車輛在高原早期畜牧文化中有著特殊的意義(yi) ,值得深入研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納木錯環湖科考:藏北高原新發現多處細石器地點
在中國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之際,今年8月,長期從事青藏高原考古研究的專家團隊與總台記者組成“納木錯環湖科考隊”,首次對西藏第二大湖納木錯環湖地區及藏北高原展開綜合考察。[詳細] -
打開藏北高原史前藝術寶庫 納木錯科考有啥新發現?
青藏高原分布著青海湖、色林錯、納木錯等著名的高原湖泊和冰川、河流,它們既是高原生態保護的重點,也是孕育青藏高原古代文明的搖籃。[詳細] -
藏北大地上的英雄讚歌
進軍藏北先遣連,不怕苦來不怕難。寒冬將盡陽春暖,堅持會師在高原。赤膽忠心為人民,越是艱苦越光榮。紅旗一杆插藏北,春風萬裏度昆侖。[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