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走進巴弄卓康:天邊哨所展新顏

發布時間: 2021-10-15 08:44:00 來源: 新華網

  巴弄卓康哨所位於(yu)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海拔5000多米,終年積雪,高寒缺氧。守衛在這裏的官兵,擔負著中尼邊境某段巡邏執勤任務。不久前,記者和連隊官兵一起乘車來到巴弄卓康哨所,感受到了天邊哨所的新變化。

  “上山這條路是2017年開始修建的。之前條件非常艱苦,哨所物資補給靠人背,上去一趟要七八個(ge) 小時。”巡邏車上,崗嘎邊防連副連長付浩介紹說。2016年,付浩大學畢業(ye) 後來到崗嘎邊防連,第一次上山累得筋疲力盡。“高原上快速走路都讓人大喘氣,何況還要背補給物資。”付浩說,如今我們(men) 開車從(cong) 連部到哨所隻需不到1小時。

  “以前的土路我走了5年,山陡路滑,一下大雪就會(hui) 封山。最嚴(yan) 重的一次,我們(men) 被困在山上小半年。”當兵8年的高鵬打開了話匣子,那年他上山沒多久,大雪下了一整夜,雪花鑽進簡陋營房,打在火爐上,“吱吱啦啦”地響了一夜。第二天,他們(men) 住的營區被大雪封住了。

  “靠吃壓縮餅幹和粉條度過了5個(ge) 多月,由於(yu) 缺水,衣服都黑乎乎的。”高鵬說,“現在路修通後,我們(men) 的執勤巡邏及生活條件得到巨大改善。”

  “去年配發了巡邏專(zhuan) 用的迷彩套裝,非常保暖,防風防雨效果也很好。”崗嘎邊防連一班班長吳傑接話說,已經當兵11年的他,見證了邊防連隊的變化。

  車窗外,雪山矗立。坐在窗邊的下士郭嘉誠,一臉專(zhuan) 注地聽著班長講述,他說:“這些我們(men) 沒經曆過,我們(men) 很喜歡聽老班長們(men) 講過去的事兒(er) 。”

  20歲的郭嘉誠今年2月剛上哨所時,國家電網已經通到哨所,原來的太陽能發電被取代,製氧機也能24小時運行,氧氣直通床頭。“唯一的遺憾是我們(men) 哨所仍然不能養(yang) 活花草。”郭嘉誠說。

  “你看山口上的那座房子,就是我們(men) 的執勤板房。”連指導員梁藝馨指著不遠處說。記者跟著梁藝馨走進執勤板房,屋內(nei) 裝有電加熱暖氣片,雖然外麵已經零星飄雪,板房內(nei) 依然溫暖舒適。

  “過去官兵一直在帳篷裏執勤,白天熱、晚上冷,去年上級配發了移動板房,後續還將換發保溫板房,條件越來越好。”梁藝馨說。

  在海拔5000多米的哨所,連順暢的呼吸都變得奢侈。而在海拔更高的巡邏路上,年輕的身影經常往來。

  “5分鍾後集合,前往62號界碑巡邏。”根據上級指令,付浩組織官兵巡邏。

  老兵高鵬申請一起前往,由於(yu) 身體(ti) 和家庭原因,駐守高原8年的高鵬今年申請退伍,他想完成最後一次巡邏任務。熟練地穿戴好裝具後,高鵬跟戰友們(men) 一起從(cong) 巴弄卓康哨所出發……

  在西藏,像巴弄卓康這樣的哨所還有很多,在人跡罕至的雪域高原,一群又一群可愛的人前赴後繼,他們(men) 守衛著祖國的邊境,也見證著祖國的強大。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望月,在喜馬拉雅山麓

    這個每月巡邏4次的點位,位於海拔5700多米的山口上。艱難的攀登是對官兵體力和意誌的雙重考驗,每一次抵達都會留下不同的記憶烙印。 [詳細]
  • 雲中哨所魚水情

    7月28日,普赤、次仁曲珍和達吉3位藏族老阿媽排坐在達吉家的沙發上,又一次撥通了詹娘舍哨所班長劉傑飛的視頻電話。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