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專家學者:走市場化之路推動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傳承創新

發布時間: 2021-11-11 08:52: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藏族雕版印刷技藝至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人類印刷史上的“活化石”。這項古老技藝如何在時代傳(chuan) 承中實現跨越式創新發展,成為(wei) 當下令人注目的話題。

  9日下午,“非遺+扶貧”藏族雕版印刷技藝項目成果展暨文化論壇在拉薩舉(ju) 行。文化、非遺等領域的專(zhuan) 家學者匯聚一堂,為(wei) 藏族雕版印刷技藝的傳(chuan) 承發展支招建言。

  “我們(men) 在研讀西藏古代雕版及民間版印畫作時,時常為(wei) 其精湛技藝而驚歎。將藏族藝匠創造的這類藝術瑰寶與(yu) 海內(nei) 外其它文化形態相比較,則更顯示出藏文化的精妙和獨特的民族風采。”西藏美協名譽主席、藝術評論家、中國國家一級美術師餘(yu) 友心說,傳(chuan) 統的雕版印刷技藝曆史上對文化傳(chuan) 播、文明交流提供了最好的技術條件,其作品又有不可替代的審美價(jia) 值,傳(chuan) 承保護該技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藏族雕版印刷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不僅(jin) 屬於(yu) 中國也為(wei) 全人類所共享。”西藏自治區民族藝術研究所所長努木亦認為(wei) ,在數百年時光中,該項技藝是承載曆史記憶、延續文化血脈最重要的載體(ti) 。在傳(chuan) 承保護中首先應認識該項技藝對傳(chuan) 承藏民族“文脈”“根脈”的重要意義(yi) 。

  談及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傳(chuan) 承發展的具體(ti) 路徑,多位專(zhuan) 家學者認為(wei) ,“非遺”技藝束之高閣並不可取,傳(chuan) 承需要走市場化道路,根據時代需要研發係列衍生產(chan) 品,努力走進尋常人的生活中去。

  西藏唐卡畫院院長勉衝(chong) ·羅布斯達表示,傳(chuan) 承藏族雕版印刷技藝需要立足當下,加強對現代生活題材的創作。與(yu) 此同時,要促進非遺文化與(yu) 市場接軌,以經濟效益驅動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向前發展,否則傳(chuan) 承將麵臨(lin) 重重障礙。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men) 對手工技藝的關(guan) 注也在回歸。借此機會(hui) ,要想辦法讓藏族雕版印刷技藝走進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中去。”西藏大學藝術學院教授洛桑紮西建議,相關(guan) 機構和部門要多舉(ju) 辦展覽,還可設立專(zhuan) 門的博物館,讓市民有機會(hui) 體(ti) 驗雕版印刷技藝的美感。“隻有人們(men) 普遍了解、接受這項技藝,市場才會(hui) 打開,有了市場文化傳(chuan) 承就會(hui) 容易很多。”

  西藏博物館展覽部主任吉如·巴桑羅布建議關(guan) 注非遺傳(chuan) 承人的發展空間。他認為(wei) 政府部門可出台傾(qing) 向性政策,讓非遺傳(chuan) 承人有穩定的工作、生活保障以及施展才能的廣闊空間,避免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後繼乏人。

  西藏自治區群藝館(區非遺保護中心)副館長平措頓珠表示,傳(chuan) 承技藝離不開專(zhuan) 業(ye) 的教材。下一步可聯合該領域資深人士編寫(xie) 教材,並舉(ju) 辦專(zhuan) 題培訓班,提升從(cong) 業(ye) 者的技能水平。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