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上,公路蜿蜒於(yu) 高山峽穀之間,地震、泥石流、塌方、雪崩等自然災害頻發。在這裏從(cong) 事養(yang) 路工作,既艱苦又危險。西藏自治區高等級公路管理局拉貢機場養(yang) 護中心職工紮西林具卻十分珍視自己的工作,“一次次應急搶險保通,讓我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榮譽感,這些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
2013年,剛加入養(yang) 路職工行列的紮西林具便經曆了一次生死考驗。在波密至墨脫公路建設項目中,一段公路剛修通便遭遇雪崩。為(wei) 在搶險黃金期打通雪崩路段,項目部決(jue) 定成立突擊隊,紮西林具第一個(ge) 報了名。
一邊是山上鬆動崩塌的積雪,一邊是深不見底的懸崖,危險程度可想而知。紮西林具讓同伴撤至安全區域,自己卻駕駛挖掘機在懸崖邊操作。道路即將搶通時,雪崩再次發生,萬(wan) 幸,他沒有受傷(shang) 。同伴們(men) 焦急地上前查看,紮西林具想到的卻是“還好沒有砸壞挖掘機”。
2015年4月,一次地震對國道318線造成嚴(yan) 重損壞,讓日喀則市聶拉木縣樟木鎮成了孤島。災情就是命令!紮西林具連夜趕赴災區。搶修持續了幾天幾夜,最後階段被一處塌方體(ti) “卡住了脖子”,挖掘機隨時可能掉落懸崖。迎著危險,紮西林具衝(chong) 上前去,操作挖掘機在方寸之地作業(ye) 。4個(ge) 多小時以後,道路終於(yu) 打通,6300多名群眾(zhong) 成功脫險,而他顧不上休息,緊接著投入其他路段的搶修工作……
“老一輩養(yang) 路職工用最簡單的工具修補、挖填,現在,裝備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了。”紮西林具感慨道,工作條件好了,“兩(liang) 路”精神卻永遠不能丟(diu) ,“我要立足崗位,做一名光榮的‘鋪路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