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鋒之光:繼承先輩精神 他把青春獻給邊關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趁年輕,定要不負芳華。”1994年出生的王興(xing) 在接受采訪時說。幹一行愛一行,為(wei) 了提高自身業(ye) 務水平,他自學外語,積極準備檢查員考試。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衝(chong) 鋒在前,第一個(ge) 寫(xie) 下“疫情請戰書(shu) ”,在疫情防控線上結識了在海關(guan) 工作的女朋友,兩(liang) 人共同守護國門,抗擊疫情。王興(xing) 2014年9月入伍,2015年7月入黨(dang) ,曾榮獲個(ge) 人三等功一次、嘉獎兩(liang) 次。他始終恪守信念,懷著對黨(dang) 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事業(ye) 的執著追求,把滿腔的熱血和全部的赤誠奉獻給他所熱愛的移民管理事業(ye) 。
再艱苦也不放棄學習(xi)
初見王興(xing) 還是在2017年8月阿裏的一個(ge) 抗洪搶險現場,憨厚樸實的大個(ge) 子,一臉泥土,用力地揮舞著手中的鐵鍬。當時阿裏地區連降大雨,噶爾縣加木鄉(xiang) 水位不斷暴漲,河堤隨時可能被衝(chong) 垮,他主動申請加入到抗洪搶險第一線,衝(chong) 鋒在前、不懼困難,與(yu) 單位戰友連續奮戰6個(ge) 小時才控製住險情。阿裏地區自然環境惡劣,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雖然條件艱苦,但這個(ge) 從(cong) 小在大都市長大的小夥(huo) 子從(cong) 來沒有半點怨言。
“我的爺爺曾經隨十八軍(jun) 進藏,參加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爸爸也是西藏汽車十六團的汽車兵。”作為(wei) 藏三代的王興(xing) ,從(cong) 小受到家人的熏陶,他對西藏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情感,對當兵充滿了期待,所以在高中畢業(ye) 時就主動參軍(jun) 入伍,“好男兒(er) 就應該來當兵”。
入伍後,他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與(yu) 他人有一定差距,於(yu) 是下定決(jue) 心要提升自己。 “有時候真想放棄,每天執勤都是十多個(ge) 小時,執完勤還要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ti) 去學習(xi) ,真不知道自己是為(wei) 了什麽(me) ?”王興(xing) 回憶,那時他有無數次想放棄學習(xi) ,當完兩(liang) 年義(yi) 務兵就卷鋪蓋回家。在迷茫的時候他把這個(ge) 想法打電話告訴了父親(qin) ,父親(qin) 經常跟他分享康藏公路的故事,王興(xing) 從(cong) 中學到了很多。
想著先輩們(men) 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自己這點困難又算什麽(me) 呢?從(cong) 此,他改掉了往日的消極態度,別人休息,他看書(shu) ,熄燈後就在被窩裏看書(shu) ,不懂就問,努力總結,在他的不懈努力和戰友的幫助下,2017年他以優(you) 異的成績考上了廣州邊防指揮學院。入學後他更是嚴(yan) 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xi) ,積極參與(yu) 各項安保工作,在校期間,王興(xing) 圓滿完成了廣州大慶安保、廣州財富論壇安保等任務,得到了校領導的一致好評。
築愛邊關(guan) ,隻為(wei) 心中的堅守
2019年1月1日,王興(xing) 脫下軍(jun) 裝,換上警服,成為(wei) 了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2020年6月警大畢業(ye) 後,王興(xing) 來到偏遠的樟木口岸工作。
“我最怕雨季上山巡邏,螞蟥咬得我全身都是血疙瘩。”因為(wei) 剛到樟木,王興(xing) 顯得有些不適應,上山執勤時螞蟥好像有意欺負這個(ge) “外來人”,專(zhuan) 門追著他咬,腿上滿是傷(shang) 口。孤寂的樟木口岸,枯燥的邊檢工作,對於(yu) 20來歲的王興(xing) 來說,這裏隻有工作,沒有生活,直到疫情防控中他偶遇人生的另一半。
“那天下午下著小雨,我正在做通關(guan) 準備,但國門柵欄半天推不動,一個(ge) 正在橋上做防疫準備的海關(guan) 同誌見狀便熱心地過來幫我,讓我很感動。”王興(xing) 樂(le) 嗬嗬地回憶,兩(liang) 人當時套在防護服裏,絲(si) 毫沒察覺到來幫助自己的,是個(ge) 女同誌。
在一次口岸貨物檢查完畢後,雙方脫下防護服,王興(xing) 這才驚訝地發現“他”竟然是個(ge) 女孩子。正是這場意外的邂逅,改變了王興(xing) 曾經渴望離開樟木口岸的想法,“她一個(ge) 女孩子都沒問題,何況我還是個(ge) 男同誌?”2021年6月,王興(xing) 和這名女生結婚了,原本兩(liang) 人有機會(hui) 到拉薩工作,但他們(men) 主動向上級申請,雙雙自願留在樟木堅守。“我跟她約定好了,一起在友誼橋堅守崗位,為(wei) 口岸安全穩定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一年、兩(liang) 年,哪怕會(hui) 更久。”王興(xing) 一臉堅毅地說道。
懷揣信念,守護邊疆一草一木
“王興(xing) 現在已經是業(ye) 務小能手了,很多邊檢知識我們(men) 這些老同誌都得向他請教。”現在在口岸提起王興(xing) ,同事們(men) 都是從(cong) 心底裏佩服他。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王興(xing) 麵對境外嚴(yan) 峻的疫情形勢,始終把“外防輸入”當成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對待,特別是站好口岸防控疫情第一道崗,尤為(wei) 重要。晚上執勤巡邏,白天防疫檢查,“五加二”、“白加黑”是家常便飯,在樟木一年來,他排查轄區流動人員80餘(yu) 人次、查驗出入境運輸車輛300餘(yu) 台次,累計報送每日防疫簡報200餘(yu) 期,他始終堅守在國門一線,全力保障口岸安全暢通,確保防疫物資“零延時”通關(guan) ,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的使命和擔當。無論是戰士、軍(jun) 官還是現在的移民管理警察,深受父輩影響的王興(xing) 始終懷揣著紮根邊疆、奉獻邊疆的信念,守護這裏的一草一木。在他看來,爺爺和戰友們(men) 扛著和平解放西藏的大旗跋山涉水,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才換來了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和平新西藏。現在西藏社會(hui) 和諧、人民幸福,自己要和愛人一起,繼承好老一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光榮傳(chuan) 統,紮根在邊關(guan) ,守護好邊關(gua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記十八軍老戰士汪則瑞:在西藏留下奮進的足跡
1949年6月,17歲的汪則瑞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十八軍52師的一名戰士。[詳細] -
赤康村,盛滿希望的田野
1951年10月,張國華、譚冠三率領的十八軍剛翻過海拔近6000米的冷拉山,在犧牲4名戰士、損失10餘匹騾馬後,墨竹工卡縣帶著拉薩河穀的濕潤空氣撲麵而來——拉薩,近在咫尺了。[詳細] -
十八軍老戰士方傑:進藏路上的青春讚歌
方傑,女,漢族,1933年2月出生,河南周口人。1948年7月參軍入伍,曾先後參加過淮海、渡江等戰役。1950年10月,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52師文工隊一員,隨部隊進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