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十八軍老戰士方傑:進藏路上的青春讚歌

發布時間:2021-10-29 09:12: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河南鄭州,在自治區人民政府駐西安辦事處鄭州幹休所一棟樓內(nei) ,記者一行敲響了方傑老人的家門。

  開門的老人,身材瘦小、挺直,花白的頭發掩蓋不住老人幹脆利落的氣質,特意穿上的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紀念服和掛在胸前的一排紀念章,讓我們(men) 一下子就感受到了一名退伍老兵的風采。

  方傑(原名方秀芝),女,漢族,1933年2月出生,河南周口人。1948年7月參軍(jun) 入伍,曾先後參加過淮海、渡江等戰役。1950年10月,作為(wei)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第18軍(jun) 52師文工隊一員,隨部隊進藏。先後在西藏工委文工團、日喀則班禪文工隊、自治區電影公司等單位工作。1988年離休回其他省市,現定居河南省鄭州市。

  說明來意後,老人親(qin) 切地拉著我們(men) 的手走進屋裏。70年前進軍(jun) 西藏,方傑親(qin) 曆和見證了西藏的和平解放。今天,88歲的她將為(wei) 我們(men) 講述70年前那段苦樂(le) 相伴的進軍(jun) 故事。

  1948年7月的一天,早上6點,方傑去菜市場買(mai) 菜,碰到了當時周口市政府工作人員李素,正在宣傳(chuan) 參軍(jun) 政策。飽受動亂(luan) 社會(hui) 的顛沛之苦,加上宣傳(chuan) 隊對共產(chan) 黨(dang) 政策的宣傳(chuan) ,讓方傑當即下定決(jue) 心參軍(jun) 入伍。就這樣,方傑跟著李素走進部隊,完成了人生的一次大轉折。

  參軍(jun) 入伍後,部隊給新兵們(men) 發了新衣。手捧新衣,方傑笑得很開心,眼淚卻止不住地流。雖然她的家庭條件不差,但由於(yu) 父母重男輕女,方傑從(cong) 小到大都隻能穿三個(ge) 姐姐的舊衣服,從(cong) 來沒穿過一件新衣服。當晚,部隊為(wei) 他們(men) 舉(ju) 辦了隆重的歡迎儀(yi) 式。這個(ge) 像家一樣的集體(ti) 給了方傑從(cong) 來沒有感受到的溫暖。那之後,隨部隊四處征戰,再苦、再累也沒有讓方傑退縮。

  進軍(jun) 西藏前,方傑對西藏的認知幾乎為(wei) 零。回憶進藏那段歲月,方傑沒覺得有多苦,正值青春,她和戰友的美好回憶讓艱難行軍(jun) 路也變得充實、溫馨起來。

  據方傑回憶,出發前,每個(ge) 人都打好背包,裝上被子、褥子、皮鞋、皮衣、鹽、糧食等,裝豬油的竹筒掛在皮帶上,吃飯的碗也捆上了,最基本的負重有四五十斤。這些負重,對身材瘦小的方傑來說稍顯沉重,可她卻沒有喊過一聲苦、叫過一句累。

  在四川瀘定,方傑第一次與(yu) 鐵索橋“相遇”,並終身銘記。當時她們(men) 過的那座鐵索橋,搖晃得特別厲害,橋麵不到一米寬,鋪著窄窄的小板子,距離水麵有六七層樓那麽(me) 高,水浪洶湧,讓人恐懼。“我剛走了幾步,就頭暈得厲害,趕緊蹲下來。當時我負重50斤左右,隊長又在我肩上加了一袋大米。就這樣,我走一步停一會(hui) 兒(er) ,花了半個(ge) 小時才搖到對岸。”蹲在橋頭,盯著那搖擺不定的橋麵,她驚魂未定,一小時後才慢慢從(cong) 驚恐中恢複過來。

  走過四川,翻越飛沙走石的二郎山。隨著海拔逐漸攀升,氣候條件日益惡劣,方傑他們(men) 麵臨(lin) 的困難和挑戰越來越多。

  方傑記得,在翻越二郎山前,老同誌讓她們(men) 提前把棉衣棉褲皮靴子都穿上,一是減輕負重,二是怕山上太冷。誰知那天二郎山卻很熱,熱得大家都扛不住了,便開始一件件脫掉棉衣棉褲,脫一路扔一路。結果,走著走著天又下起了大雨,刮起大風,飛沙走石,嘴都不敢張開。一張嘴,迎麵飛來的石頭子兒(er) 打得牙齒噠噠響,疼得厲害,被扔在路上的衣服沒能及時運上來,大家凍得直打哆嗦。可是,再哆嗦也不敢張嘴,害怕石子兒(er) 把牙打碎了。

  順著羊腸小路下山,滿是黃豆大小的碎石子,特別滑。女兵們(men) 反而覺得非常好玩,一個(ge) 個(ge) 就坐在地麵上滑到了坡底,像滑梯一樣。到了坡底,大家相互看看彼此都樂(le) 開了。原來,每個(ge) 人的褲子都被小石子磨出了兩(liang) 個(ge) 圓圓的洞。至今回想起來,方傑還覺得十分好笑。

  方傑還記得,在翻越昌都瓦合山時,天地間白茫茫一片,雪深半米厚,寒冷無比。晚上紮營雪地,大家搭起簡易帳篷,鋪上單薄的一層帆布後便和衣而睡。半夜,大雪飄落,狂風四起,幾下就把帳篷刮倒了。方傑她們(men) 幾個(ge) 小姑娘被壓在厚厚的積雪下,爬了好長時間才爬出帳篷。積雪化成的水把她們(men) 的鋪蓋和棉服全都浸濕了,小姑娘們(men) 一個(ge) 個(ge) 水嗒嗒鑽出帳篷,在寒風中瞬間變成了“糖葫蘆”。方傑笑稱,頭上紮的小辮子凍成了一節一節的冰柱子,像極了一串串的糖葫蘆。

  在從(cong) 昌都到拉薩的途中,其中一段路需要趟十幾條冰河。當時,方傑和同行的一名叫李國華的小姑娘遇到了生理期,身體(ti) 長時間泡在冰冷的河水中行軍(jun) ,加上沒有很好地補充體(ti) 能,趟過10條冰河後,天漸漸黑了,氣溫驟降,兩(liang) 人實在走不動,逐漸脫離了大部隊。方傑有些絕望,想著不會(hui) 就這樣“光榮”在此地吧。正在她們(men) 絕望之際,突然聽到前方傳(chuan) 來一陣馬蹄聲,隻見一名軍(jun) 人騎馬來到她們(men) 跟前。

  後來她們(men) 才知道,這位軍(jun) 人姓喬(qiao) 。了解到方傑兩(liang) 人的情況後,他從(cong) 自己的包裹裏拿出兩(liang) 袋小餅幹遞給她們(men) 。打開一看,已經發黴,這也是他長時間不舍得吃保留下來的。方傑和李國華就著雪水分享了其中一包餅幹,體(ti) 能才稍稍恢複。現在想想,當時的那包餅幹,是那樣的彌足珍貴。

  如今,時光流逝70載。已是耄耋之年的方傑,身體(ti) 硬朗,性格開朗。老人開心地說,各級領導和部門非常關(guan) 心他們(men) 這些老同誌的生活,大家生活富足,吃穿不愁,健康有保障。平日裏,她喜歡寫(xie) 寫(xie) 詩、唱唱歌、打打太極,快樂(le) 地安度晚年。

  “我很想回西藏看看,看看她六十年的變化,重走一下曾走過的路,再看看她的自然景觀!感受天上的火車,再享受一下高原陽光的溫暖……”這是老人以前閑暇時寫(xie) 下的詩句,詩裏不僅(jin) 有方傑對當年那段青春歲月的懷念,也飽含著對西藏的美好祝福。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