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瓊結縣:“菜籃子”裝滿幸福味
“小白菜4元1斤、蘋果8元1斤、桃子7元1斤……”近日,記者一行在西藏山南市瓊結縣蹲點采訪時發現,瓊結縣的果蔬品種豐(feng) 富、供應充足,價(jia) 格基本與(yu) 拉薩持平。與(yu) 當地群眾(zhong) 一聊才得知,這是山南市實施的“菜籃子”工程帶來的實惠與(yu) 便利。
近年來,瓊結縣依托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段千畝(mu) 連片蔬菜基地,將特色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優(you) 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讓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吃上了新鮮蔬菜,還走出了一條幫助當地群眾(zhong) 致富增收的新路。
應勢而生,發展蔬菜產(chan) 業(ye)
從(cong) 澤當鎮出發,在前往瓊結的路上,路邊的現代化鋼結構塑料溫室十分醒目,工人們(men) 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鋼結構焊接、平整地麵……據介紹,這是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段千畝(mu) 連片蔬菜基地二期工程。
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段千畝(mu) 連片蔬菜基地是貫徹落實自治區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落實山南市委、市政府推進“九大產(chan) 業(ye) ”,保障改善民生、構建“民生山南”,培育發展蔬菜基地的民生工程。該工程分為(wei) 一期、二期,一期總投資1.69億(yi) 元,占地1024畝(mu) ,包括新建日光溫室348座、育苗溫室10座、智能溫室1座及綜合業(ye) 務用房、農(nong) 資倉(cang) 庫、分揀包裝冷鏈中心。目前,基地已種植大棚340餘(yu) 座,主要有茄子、黃瓜、西紅柿、辣椒、蘿卜、花菜、草莓等11個(ge) 蔬菜、水果品種。
該基地由山南市雅礱生態農(nong) 牧業(ye) 有限公司建設運營,在滿足幹部群眾(zhong) 的吃菜需求的基礎上,依托萬(wan) 畝(mu) 生態種植基地和高新技術優(you) 勢,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打造現代高原精品蔬菜基地。
據公司總運營技術負責人管大鵬介紹,蔬菜基地二期工程總投資1.31億(yi) 元,占地969畝(mu) ,包含大跨度單體(ti) 溫室45座、連棟塑料溫室3座及相關(guan) 配套設施,目前該工程進度已完成70%,預計年底竣工。公司致力於(yu) 打造一個(ge) 以科技為(wei) 支撐、以精品瓜菜健康種苗生產(chan) 和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示範展示為(wei) 抓手的生態有機循環產(chan) 業(ye) ,進一步帶動瓊結縣乃至山南市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
借勢而為(wei) ,擴大銷售渠道
“2020年春節和藏曆新年期間,我們(men) 共銷售蔬菜近8萬(wan) 斤,銷售金額40餘(yu) 萬(wan) 元。”山南雅礱生態農(nong) 牧業(ye) 有限公司法人索朗歐珠告訴記者,為(wei) 保障全市蔬菜供應,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時令蔬菜采摘、清洗、運輸、銷售工作,有效降低了蔬菜流通成本,確保了市場供應。
走進蔬菜基地一期工程,記者跟隨工作人員來到溫室大棚內(nei) ,紅的、黃的、大的、小的西紅柿已完全成熟,旁邊綠油油的小白菜長勢喜人,幾位基地工作人員提著筐子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紅柿。
基地一期工程投入運營以來,采取龍頭帶動、訂單生產(chan) 、農(nong) 戶自營、初加工、產(chan) 品直銷“五位一體(ti) ”運營模式,大力開展育苗及大棚種植工作,致力於(yu) 向市場提供綠色、無公害蔬菜。為(wei) 擴大銷售渠道,基地借助“拉薩山南一體(ti) 化”發展機遇,將蔬菜銷售到拉薩等地。“今年基地實行滾動式定植播種,在去年基礎上穩步提升蔬菜市場供應量。最近,我們(men) 跟拉薩堆龍德慶區農(nong) 貿市場簽訂了合同,預計到時候每天要向農(nong) 貿市場供應蔬菜水果5到6萬(wan) 斤。”聊起基地的產(chan) 出,管大鵬如數家珍。(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龍頭帶頭,打工分紅雙收入
為(wei) 優(you) 化農(nong) 村經濟結構,增加農(nong) 牧民收入,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生產(chan) 模式,通過土地流轉、開展技術培訓、後期承包經營或在基地就業(ye) 等方式,使當地群眾(zhong) 不僅(jin) 能從(cong) 基地領到分紅,有的在基地打工還能多一份收入。
“我們(men) 家流轉了6畝(mu) 土地,收入比種青稞劃算,現在我在這裏做焊工,每個(ge) 月能拿到8000元。”聽說蔬菜基地在招人,多吉跟村裏的幾個(ge) 小夥(huo) 子從(cong) 拉薩回到了家鄉(xiang) ,並在基地找到了工作。
據介紹,蔬菜基地一期工程建設期間,吸納當地64名群眾(zhong) 固定就業(ye) ,主要職責為(wei) 大棚溫室管理、大棚種植及采摘、農(nong) 機器具維修及保養(yang) 、蔬菜分揀及銷售等工作,實現勞務收入600餘(yu) 萬(wan) 元。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基地在吸納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的同時,向大家傳(chuan) 授蔬菜種植技術。在蔬菜基地入口處,采訪組遇到來自瓊結縣下水鄉(xiang) 唐布其村的次仁格桑正在給拖拉機加水,他屬於(yu) 機械組,他的愛人是種植管理組組長,兩(liang) 口子在這裏工作一個(ge) 月能拿到1萬(wan) 多元工資,他說:“聽說公司計劃組織一部分人到各地培訓學習(xi) ,鼓勵大家承包溫室大棚,我打算參加此次培訓,回來後承包幾座大棚自己幹。”對於(yu) 未來,次仁格桑信心滿滿。
得益於(yu) “菜籃子”工程,瓊結縣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實現了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轉移就業(ye)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收入進一步增加。“下一步,我們(men) 要努力把‘菜籃子’工程做成富民產(chan) 業(ye) ,積極吸納高校畢業(ye) 生和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就地就近就便就業(ye) 和增收,進一步增強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瓊結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次仁普拉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著力推進城鄉建設:雪域高原繪新篇
“十三五”期間,西藏高標準建成604個邊境小康村;新建改建邊境公路130條、3080公裏;建製村通光纖率、4G信號覆蓋率均達99%;206個邊境地區產業項目全部開工。[詳細] -
追求“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境界
在“黨課開講啦”活動裏,講述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一家人50年紮根雪域邊陲、守護祖國領土故事的黨課,感動了無數人。無數像卓嘎、央宗一樣的幹部群眾“不怕苦、能吃苦”,以奮鬥詮釋責任擔當,用奉獻書寫不凡篇章。[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