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崎嶇的小路,一縷沉默的情愫,讓歲月刻劃青春的永遠,去回答親(qin) 人無言的祝福……是路選擇了你,還是你選擇了路。”
一首《墨脫行》唱出了墨脫行路之難,也道出了墨脫路上青春之美。
初冬墨脫,群山巍峨,雪山環抱,載著女兵的車隊歡快地行駛在寬闊的墨脫公路上。
姑娘們(men) 內(nei) 心激動——來到西藏軍(jun) 區駐墨脫某邊防團當兵,她們(men) 的青春注定與(yu) 路有關(guan) 。姑娘們(men) 滿懷豪情——該邊防團曆史上,這20位女兵姑娘是首批成建製進駐的大學生戍邊女兵。
墨脫,地處雅魯藏布江下遊,直到2013年10月31日才結束不通公路的曆史。
駐守在此的西藏軍(jun) 區某邊防團,擔負著190多公裏邊境線的守防任務。由於(yu) 駐地環境惡劣,交通不便,過去一直沒有女兵成建製戍邊守防。
聽說是首批進墨脫戍邊的女兵,列兵袁江夢難掩內(nei) 心激動。這位來自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的女兵,從(cong) 小就受到老兵爺爺的影響,對軍(jun) 營充滿向往。她曾2次報名參軍(jun) ,才如願來到西藏高原服役。
乘車走過“抬頭望雪山,低頭見深淵”的墨脫公路上,袁江夢始終盯著窗外的風景看了又看。感慨於(yu) 眼前的這條整修一新的邊防公路,她說:“以前聽說墨脫沒有路,進駐墨脫要翻雪山、蹚冰河;如今穿上了軍(jun) 裝,即將成為(wei) 守護這條路的邊防軍(jun) 人,內(nei) 心多了一份自豪。”
車隊蜿蜒於(yu) 路上,通過嘎隆拉隧道,穿越原始森林,跨過激流、衝(chong) 溝,向駐地進發。
一路上,排長王琳向女兵們(men) 介紹這段進出墨脫公路的曆史:這段公路曾是中國西部最險峻的路。2013年一條柏油路建成,讓進出墨脫的路程縮短25公裏,從(cong) 波密縣到墨脫縣僅(jin) 需4個(ge) 小時。
臨(lin) 近墨脫縣城,車隊停在路上。女兵們(men) 迎來了成為(wei) 墨脫軍(jun) 人的“第一課”——行路。
“要成為(wei) 墨脫軍(jun) 人,首先得讀懂墨脫的路。”王琳告訴大家,過去到墨脫當兵,每個(ge) 人都是從(cong) 走路開始的。
腳下的路是那樣崎嶇,還要攀登崖壁、蹚急流。昔日走在這條路上,年輕的戰士體(ti) 力不支便問班長:“還有多遠?”班長總是善意地鼓勵大家:“堅持,很快就要到了!”
然而,翻過一座山,眼前出現一座絕壁。等待他們(men) 的,還有冰川與(yu) 飛瀑。第3天,當他們(men) 翻過多雄拉雪山,穿越“老虎嘴”,繞過“99道彎”,新兵雙腳磨出血泡,螞蟥在手臂留下傷(shang) 口……堅持,讓每一位走進墨脫的年輕官兵,完成進駐墨脫“第一課”。如今要想成為(wei) 墨脫邊防軍(jun) 人中的一員,女兵們(men) 同樣需要領悟“堅持”的真諦。
蜿蜒的小路在密林交織,女兵們(men) 已經走了3個(ge) 多小時,她們(men) 從(cong) 開始的興(xing) 奮漸漸變得沉默不語。
鑽密林,爬陡坡……汗水已經浸濕了作訓服。雖然女兵們(men) 已經做好堅持到底的準備,但這“第一課”還是給女兵們(men) 帶來了不小挑戰。
“注意碎石!”“小心刺竹!”男兵班長王亮亮的提醒不時響起。姑娘們(men) 走得小心翼翼,豆大汗珠滾落臉頰。
抬腳,踩穩,落腳……談及墨脫行路的感受,廣西籍女兵範曉微說:“曾經以為(wei) ,行路是一件充滿期待的事。如今走在路上,終於(yu) 明白行路也是挑戰。”
“成為(wei) 合格的戍邊女兵,一定要用堅持的信念,戰勝每一次挑戰——這樣的青春才有意義(yi) 。”一旁的袁江夢接過話茬。這番話語,仿佛給身邊戰友的心間帶來一抹陽光,姑娘們(men) 的步子邁得更穩了。
6個(ge) 小時後,女兵們(men) 即將走到團部。整個(ge) 營區沸騰了。鑼鼓,鞭炮,掌聲,在熱烈的氛圍中,20餘(yu) 名女兵走進營區。歡迎儀(yi) 式上,男兵們(men) 為(wei) 女兵們(men) 戴上聖潔的哈達。
走進灑滿陽光的宿舍,她們(men) 的臉上充滿笑容。
在高原服役9年,上士郭紹梅說,此次進墨脫的女兵中有7人是她在新訓基地帶的兵,“這些姑娘一直期待去邊防守防,她們(men) 刻苦訓練,也做好了吃苦的準備。”
此刻的陽光令人心生溫暖,對女兵來說,邊防是一個(ge) 充滿挑戰的“夢想之地”。來到邊防第一晚,她們(men) 興(xing) 奮地難以入眠。翌日一早陽光照進峽穀,灑在營區空地上,女兵們(men) 早早集合,當日她們(men) 要前往深山裏一個(ge) 執勤點,去了解點位官兵的戍邊生活。
蜿蜒的邊防公路直通深山執勤點。車輛行至半山腰,天空傳(chuan) 來了陣陣轟鳴。袁江夢望向窗外,突然喊道:“無人機!”在高山峽穀中看到無人機,讓這位大學生士兵激動不已。
中士李金濤告訴姑娘們(men) ,如今,墨脫的執勤點基本實現無人機智能化空中批量物資投送。“有了無人機,執勤點的器材、蔬菜等物資,基本都是通過無人機送來的。即使大雪封山,官兵們(men) 期待的包裹、信件也能按時到達。”李金濤說。
哨點位於(yu) 森林深處,營房就是一排活動板房,駐守那裏的戰友臉上卻掛著笑容。
過去,中士張慧一直堅守話務崗位。第一次來到深山中的駐訓點,駐訓點的戰友笑著告訴張慧,如今,他們(men) 隨時隨地可以與(yu) 家人通過手機視頻通話,“如今駐訓點不僅(jin) 通了路,‘信息公路’也暢通無阻,墨脫再也不是‘孤島’。”
在墨脫,更多“艱難曲折之路”正在變通途,戍邊軍(jun) 人的生活變得豐(feng) 富多彩。
墨脫的網絡信號十分微弱,駐守偏遠點位,官兵總是“一條信息也難求”。去年春節,在軍(jun) 地各級努力下,一條條光纜鋪設到深山哨點,為(wei) 官兵打通了連接外麵世界的“路”。
一條條“大路”延伸向遠方,女兵們(men) 對即將開始的戍邊生活充滿期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