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特色龍頭企業(ye) ,提供更多的就業(ye) 崗位,並輻射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增收致富,依靠這一思路,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走出了一條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yu)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新路,讓當地群眾(zhong) 擁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龍頭企業(ye) 發展有活力
龍頭企業(ye) 是農(nong) 牧區經濟發展的堅強柱石。山南市永創發展建設有限公司創建於(yu) 2016年11月,其前身為(wei) 隆子鎮紮果村農(nong) 民勞務施工隊。近年來,公司立足當地實際,一心一意謀發展,目前已成為(wei) 一家擁有1000多名員工的隆子縣知名企業(ye) 。
“得益於(yu) 黨(dang) 的好政策,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目前下轄有隆子河酒店管理有限公司、隆子縣貧困戶就業(ye) 批發部、隆子縣聶雄乳業(ye) 有限公司、錯那縣覺拉鄉(xiang) 蔬菜基地、乃東(dong) 區白榮乳業(ye) 有限公司等分公司。”山南市永創發展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巴珠告訴記者,公司主要從(cong) 事房屋建築、城市及道路照明、水利水電、園林綠化等工程施工以及奶牛養(yang) 殖、黃牛改良技術培訓、貨物運輸等業(ye) 務。
在擴大規模的同時,該公司積極履行社會(hui) 責任,在慈善事業(ye) 、興(xing) 教助學、扶貧濟困等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累計捐資達3200萬(wan) 元,吸納隆子縣本地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66人,旗下各分公司累計吸納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1200餘(yu) 人,榮獲了“自治區吸收農(nong) 牧區勞動力就業(ye) 先進集體(ti) ”“山南市抗擊新冠疫情先進民營企業(ye) ”等稱號。
群眾(zhong) 增收有門路
走進距離隆子縣城不遠的“菜籃子”工程園區,隻見一座座溫室大棚整齊排列。大棚裏,成畦成行的黃瓜、辣椒、番茄、蓮花白、西瓜等蔬菜和水果長勢喜人。
據園區工作人員介紹,園區由國家投資5160.41萬(wan) 元建設,共有244座溫室及蔬菜冷藏庫配套設施,是隆子縣“十三五”精品產(chan) 業(ye) 項目之一。項目采取“公司+基地+貧困戶”的運作模式,每年可生產(chan) 蔬菜250萬(wan) 斤。
隆子縣是高寒縣。以前,瓜果蔬菜主要依靠外地供應,種類不多、價(jia) 格偏高。如今,通過“菜籃子”工程,全縣基本實現了瓜果蔬菜自給自足,其價(jia) 格更是比其他縣區低了20%左右。
在溫室大棚裏,記者遇到了正在采摘西瓜的群培。2017年,群培一家從(cong) 雪沙鄉(xiang) 普卓村搬遷至隆子鎮葉巴村,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群培告訴記者,以前一家4口主要靠種青稞和放牧,僅(jin) 夠溫飽,加之自己身體(ti) 不好,經常看病買(mai) 藥,家裏的光景一年比一年差。“搬遷過來後,政府部門給我和愛人在園區安排了工作,我們(men) 的日子才有了起色。”
在基地,群培努力學習(xi) 蔬菜種植技術和農(nong) 機器具使用方法,現在的群培,對施肥、培土、育苗、農(nong) 機具操作等樣樣精通。
“現在住的房子比以前好得多,兩(liang) 個(ge) 孩子上學也近,我們(men) 在家門口就有工作。我和我愛人每月工資加起來有8000多元,基地包吃住,年底還能拿到不少分紅。”今年,群培家買(mai) 了新車,購置了新家電,生活更有奔頭了。
據了解,僅(jin) 2020年,隆子縣“菜籃子”工程園區就實現創收460萬(wan) 元,帶動當地370名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吸納就業(ye) 有舉(ju) 措
為(wei) 了紮實做好全縣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創業(ye) 工作,近年來,隆子縣積極調動各級力量,采取典型引領、轉變就業(ye) 觀念、搭建平台等措施,努力幫助大學生就業(ye) 創業(ye) 。
“我在西藏農(nong) 牧學院學習(xi) 畜牧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我在招聘會(hui) 上找到了這份工作,現在每月工資有7000元,家裏的經濟狀況也改變了不少。”在隆子縣聶雄標準化奶牛飼養(yang) 基地,牛奶檢測區檢測員次仁曲珍一邊忙著手裏的工作,一邊向我們(men) 說道。
今年27歲的邊巴次仁,於(yu) 2017年畢業(ye) 於(yu)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和次仁曲珍一樣,他大學畢業(ye) 後來到養(yang) 殖基地工作。從(cong) 一開始什麽(me) 都不會(hui) ,到現在知道怎麽(me) 喂養(yang) 牲畜、怎麽(me) 使用設備,這對邊巴次仁來說是一種很特別的體(ti) 驗。如今,他已經是養(yang) 殖基地的副廠長。
“今年,我愛人次仁卓瑪在基地當出納,家裏還添了新成員。以後,我還想繼續學更多新技術,掌握更多管理經驗,讓家人過得更好。”邊巴次仁滿懷憧憬地說。
“平時我們(men) 會(hui) 定期開展培訓,讓員工多學習(xi) 實用技術,也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來基地就業(ye) ,在幫助企業(ye) 成長的同時,實現自己的夢想。”基地工人達瓦央金說。
據介紹,目前,基地有奶牛1000餘(yu) 頭,年產(chan) 奶1400餘(yu) 噸。自2018年10月份投入運營以來,通過銷售鮮奶、奶渣、酥油、公犢牛等方式,累計創收1300餘(yu) 萬(wan) 元,帶動63人就業(ye) ,其中貧困戶44人、月收入4000元左右,大學畢業(ye) 生15人、月收入7000元。2020年,基地還為(wei) 69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分紅1000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