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曲水:三有村的小康畫卷
2016年,在拉薩河畔達嘎鄉(xiang) ,一座新村在短短3個(ge) 月時間裏建成,並被命名為(wei) “三有村”,寓意“有住房”“有產(chan) 業(ye) ”“有健康”。這是西藏建成的首個(ge) 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占地麵積999畝(mu) ,隸屬曲水縣達嘎鎮,2021年2月被黨(dang) 中央、國務院評為(wei)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
三有村全貌(2016年10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紮西 攝
走進三有村,184套民居按照建築麵積分為(wei) 3種不同戶型,一眼望去,兩(liang) 層的藏式樓房兩(liang) 戶相連,每戶門前都帶有獨立小庭院,院外苗圃裏種著玫瑰、枸杞、雪菊等經濟植物,這些作物不僅(jin) 能美化村居環境,成熟後還能為(wei) 村民帶來收入。
據三有村村委會(hui) 主任桑珠介紹,自搬遷以來,全村群眾(zhong) 以外出務工作為(wei) 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村委會(hui) 在開展就業(ye) 幫扶工作時,側(ce) 重於(yu) 提供就業(ye) 介紹服務,旨在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長期穩定的工作崗位,村裏平時工作對象以老年人和青少年為(wei) 主,村委會(hui) 的工作也向全力打造新型農(nong) 村社區轉變。
2月24日,三有村群眾(zhong) 在縫紉車間工作。新華網 旦增努布 攝
村子東(dong) 側(ce) 設有養(yang) 老驛站等公益設施,據桑珠介紹,驛站裏目前有25位平均年齡在70歲的老人,由專(zhuan) 門聘請的2名工作人員提供日常服務。驛站外不遠處還設有鍛煉區,可滿足老人的基本活動需求。“村衛生室的醫生每天會(hui) 給我們(men) 測量血壓,詢問身體(ti) 狀況並記錄在冊(ce) ,平時大家一起嘮嘮家常,況且有專(zhuan) 人照顧,孩子們(men) 就可以放心出門務工,感覺現在的生活非常幸福。”白瑪老人開心地說。
2月24日,白瑪老人在養(yang) 老驛站測血壓。新華網 旦增努布 攝
此外,三有村還設有後勤保障、誌願者服務隊。誌願者服務隊由雙聯戶組、黨(dang) 員組和婦聯組組成,由370人輪流在村裏開展環境治理、照顧老弱病殘群體(ti) 等社會(hui) 服務工作。“我們(men) 把每周三定為(wei) 三有村誌願者活動日,倡導大家形成互相關(guan) 愛、鄰裏和睦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風尚。”桑珠說。據悉,2020年1月至今,三有村已開展誌願活動44次,累計900餘(yu) 人次參與(yu) 。後勤保障隊由環衛工和水電工組成,三有村黨(dang) 支部按社區管理模式收取每戶每月5元衛生費和水費,將資金用於(yu) 後勤保障隊的建設,從(cong) 當地居民中聘請了4名環衛工和1名水電工。
2016年,曲水縣借力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對三有村搬遷點規劃了居住區、生活區、商業(ye) 區、產(chan) 業(ye) 區,配套了奶牛、藏雞養(yang) 殖和藥材種植等產(chan) 業(ye) ,讓搬出來的群眾(zhong) 有事幹、能致富,有了穩定的收入。
2016年以來,三有村通過積極爭(zheng) 取扶貧項目、主動招商引資,實現了以藏雞養(yang) 殖場為(wei) 主導產(chan) 業(ye) ,通過增設養(yang) 牛場和玻璃溫室、成立縫紉扶貧車間、土地流轉和門店出租等方式,實現村集體(ti) 收入逐年提高,2021年三有村集體(ti) 收入達67萬(wan) 元。
如今,三有村的群眾(zhong) 在各級黨(dang) 組織的關(guan) 心和支持下用自己的雙手繪製了一幅屬於(yu) 三有村的小康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聶拉木縣全麵推進鄉村振興記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近年來,聶拉木縣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藍圖。[詳細] -
昌都市大力助推鄉村振興: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如今邊壩縣的蔬菜產業園區,每年為本地供應蔬菜約380噸以上,實現年產值約320萬元以上,平均單座溫室實現收入1.2萬元以上。 [詳細] -
“幸福新西藏、發展新畫卷”雲訪問活動舉行
12月16日下午,“幸福新西藏、發展新畫卷”雲訪問活動在拉薩、北京、莫斯科等地同時舉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