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孔雀河畔的千年古村之變
當晨曦透過陣陣薄霧,在流淌的孔雀河麵蓋上了一層金黃色的薄紗,下遊河畔的科迦村升起縷縷炊煙,不時傳(chuan) 來戲曲練唱聲,新的一天開啟。
科迦村地處西藏自治區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科迦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曆史,以科迦寺為(wei) 中心,村居環繞相連,古老的科迦藏戲在此傳(chuan) 唱至今。”科迦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歐珠介紹。
今年39歲的達瓦洛珠是科迦藏戲團團長,從(cong) 18歲開始,他便跟隨父親(qin) 一起進行藏戲表演。“逢年過節,科迦藏戲是我們(men) 不可或缺的表演節目,村民環坐在科迦寺廣場上,享受快樂(le) 的閑暇時光。”達瓦洛珠說。
一曲藏戲,幾多變化。“對我來說,科迦村最可喜的就是用電的變化。”達瓦洛珠說,昏暗的小屋,黯淡的光源,18個(ge) 人圍坐在爐邊,通紅的爐火映照在臉上,這便是以往科迦藏戲排練的場景。
“每遇農(nong) 忙季節,我們(men) 隻能利用下午4點到晚上12點的時間抽空排練,一起觀看其他藏戲團的影像資料。”達瓦洛珠說,“最掃興(xing) 的是,正學得帶勁時突然斷電,大家的熱情如澆了一盆冷水,瞬間屋裏全是歎息聲、埋怨聲。”
商販在售賣水果(2021年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尚才 攝
2020年之前,普蘭(lan) 縣主要依靠兩(liang) 個(ge) 小型水電站供電,一到冬季河道結冰,斷電便成了家常便飯。2020年12月,隨著西藏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遙遠的“天上阿裏”自此接入全國電網,經常斷電的問題迎刃而解。
當好消息傳(chuan) 到達瓦洛珠耳中,他馬上開始琢磨升級藏戲團設備。“一年多來,配備了音響、話筒等電子設備,重新申請了大點的房子,大家終於(yu) 可以在亮堂堂的環境下學習(xi) 藏戲了,再也不用擔心突然斷電了。”他說。
接入國家電網,“點亮”的不僅(jin) 是一台藏戲,更是科迦村的新生活。“一到夜晚,躺進被電熱毯暖得熱烘烘的被窩,別提多舒服了,我的茶館也裝上了大功率電器,做生意、自己用都方便。”生活的改變讓村民次仁央宗很高興(xing) 。
在村民們(men) 的記憶裏,以往街道裏都是灰塵,出趟門褲腳都是黃黃的;收入來源少,道路也不暢;生活物資購買(mai) 不方便,得專(zhuan) 門到縣上、鎮上買(mai) ……
近年來,隨著國家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科迦村不但通了柏油路、自來水,還新建了雙語幼兒(er) 園、醫務室等,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有了質的飛躍,實實在在提升了村民們(men) 的幸福感。
美麗(li) 的科迦村全景(2021年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格桑朗傑 攝
走在村裏整潔的街道上,路旁一棟棟白色的藏式小院鱗次櫛比,坐在門前享受冬日暖陽的老人們(men) 臉上滿是笑意。“大力推進環境整治,村裏安排3名村民負責公共衛生。”歐珠說。
參觀次仁央宗家,院落寬敞亮堂,藏式裝修精致,各種電器一應俱全。“隨著邊境小康村的落成,村民人均居住麵積已達25平方米,大家都跟我一樣住進了漂亮的房屋。”47歲的次仁央宗對比著說,過去科迦村人均居住麵積才6平方米,人畜混居,天氣一旦暖和起來,味兒(er) 特別大。
幹淨整潔的科迦村街道(2021年9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尚才 攝
目前科迦村戶通自來水率、戶通電率實現100%,到戶道路、路燈配備到位。“此前村民隻能放牧、種地,增收致富離我們(men) 很遙遠。而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的不斷推進,村裏的發展瓶頸被逐步打破。”歐珠說。
“我們(men) 陸續組建了施工隊、婦女合作社、藏香廠,目前村集體(ti) 經濟盈利近500萬(wan) 元,其中30%分紅給群眾(zhong) 。”歐珠表示,為(wei) 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科迦村還發揮自身資源優(you) 勢,加強村民技能培訓,修建民宿、旅行社等場所,2021年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76元。
跟隨歐珠走進古老的科迦寺,藏戲團成員身著盛裝正在表演。“我們(men) 老百姓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大家心裏都是亮堂堂、暖烘烘的。”觀看藏戲的科迦村群眾(zhong)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