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燃氣灶、電動打茶機……52歲的白瑪吉操持家務30多年,從(cong) 未像現在這般輕鬆自得:“搬遷前,吃水比較困難,燒的是牛糞餅,酥油茶靠雙手攪,煮茶做飯可沒有現在這樣方便。”
2019年12月,白瑪吉一家7口從(cong) 西藏那曲市雙湖縣極高海拔地區搬遷來到山南市貢嘎縣森布日生態搬遷安置點,與(yu) 一起南遷的4000多名藏北牧民在新家園開啟了新生活。
“從(cong) 平均海拔4800多米的藏北草原來到海拔3600米的雅江河穀,溫潤的氣候、便利的交通、完善的水電設施,這些都讓我們(men) 感到了幸福。”白瑪吉的丈夫布郭說:“可我們(men) 除了放牧,其他也不會(hui) ,新生活怎麽(me) 繼續心裏一點底都沒有。”
為(wei) 了讓搬遷群眾(zhong) “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山南市成立了幸福家園建設管理局,那曲市成立了森布日搬遷點臨(lin) 時黨(dang) 委和指揮部,共同解決(jue) 搬遷群眾(zhong) 的後顧之憂,帶領大家共同建設幸福家園。
“讓群眾(zhong) 搬遷後就業(ye) 有崗位、增收有渠道是我們(men) 的目標任務。”幸福家園建設管理局辦公室主任藍湖濱介紹,通過進一步加大群眾(zhong) 就業(ye) 技能培訓,在遷出地從(cong) 事牧業(ye) 生產(chan) 就業(ye) 、遷入地產(chan) 業(ye) 就業(ye) 、勞務轉移就業(ye) 、服務業(ye) 就業(ye) 等多種途徑,搬遷群眾(zhong) 由搬遷前年人均就業(ye) 收入不足萬(wan) 元,2020年增加到1.2萬(wan) 元,2021年增加到1.3萬(wan) 元,實現了持續穩定增收。“搬遷後,我加入了合作組織,兒(er) 子是安置點的保潔員,兒(er) 媳在家門口的廠子上班,我們(men) 都有活幹、有錢賺,去年家裏收入達到了10萬(wan) 元,過上了小康生活。”布郭樂(le) 嗬嗬地說。
不僅(jin) 是布郭一家,搬遷後大家都在靠著勤勞雙手創造幸福生活。藍湖濱介紹,目前,搬遷點矮化蘋果、現代牧場、藏雞養(yang) 殖、皮革毛紡廠等一係列產(chan) 業(ye) 配套項目已初具規模,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了就業(ye) 崗位。“今年還會(hui) 有26000多名搬遷群眾(zhong) 陸續到來,我們(men) 有信心通過發展產(chan) 業(ye) 、服務業(ye) 吸納就業(ye) 等多種方式讓群眾(zhong) 實現增收。”藍湖濱表示。
易地扶貧搬遷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搬來了幸福新生活。西藏的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藏北高海拔牧區、藏東(dong) 橫斷山區等自然條件差、遠離城區的地方,易地扶貧搬遷成為(wei) 擺脫貧困的合理選擇。據了解,2016年以來,西藏加大以扶貧脫貧為(wei) 目標的易地搬遷力度,截至2020年,在海拔較低、適宜生產(chan) 生活的地區建成了964個(ge) 易地扶貧搬遷區(點),26.6萬(wan) 人自願搬遷。全區產(chan) 業(ye) 扶貧資金的5%用於(yu) 安置點產(chan) 業(ye) 發展,確保了每個(ge) 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ye) ,實現了穩得住、有就業(ye) ,逐步能致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