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山南市乃東(dong) 區結巴鄉(xiang) 多若村村民巴桑次仁與(yu) 他種植的草莓。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供圖
圖為(wei) 尼瑪拉措在林芝市米林縣的南迦巴瓦觀景台上擺攤賣貨。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供圖
高原四月乍暖還寒。山南市乃東(dong) 區結巴鄉(xiang) 多若村連片的蔬菜大棚裏早已生機盎然,草莓掛果、土豆開花,村民們(men) 在花葉繁茂的自家大棚裏勞作著。
“最近每周都能賣出2000元左右的草莓!”該村1組村民巴桑次仁特別開心。他說,通村公路修到家門口後,開車幾分鍾就能上國道,半小時就能到山南市區,草莓外運的壞果率大大降低,還帶來不少過路遊客和山南市民來到村裏進棚采摘,大棚產(chan) 品的銷量明顯提升。
據結巴鄉(xiang) 副鄉(xiang) 長劉宇澤介紹,2017年,多若村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通了瀝青路,沿路的綠化美化工作也跟進實施,村容村麵貌大為(wei) 改觀。交通的便利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you) 勢,吸引不少企業(ye) 前來投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公路進村、產(chan) 品出村,多若村群眾(zhong) 也很快得到“實惠”。如今,全鄉(xiang) 六個(ge) 行政村的1277戶、4300餘(yu) 名村民經營著79個(ge) 大棚、種植了五六個(ge) 品種的蔬菜、水果等,每個(ge) 大棚每年能帶來兩(liang) 三萬(wan) 元的收入,大約占每個(ge) 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林芝市米林縣已是春暖花開,記者日前在米林縣格嘎村、丁立村交界處的南迦巴瓦觀景台上遇到在此擺攤賣貨的尼瑪拉措。她的兩(liang) 個(ge) 攤位上擺著鬆茸、木耳、菊花、貝母和藏式工藝品。受疫情影響生意不如往年,但她還堅持開張,因為(wei) 這幾年農(nong) 村公路已經修到比她家更遠的深山裏,特產(chan) 收購和外銷都很方便,遊客也來得越來越多。
據她介紹,靠著在農(nong) 村公路邊經營土特產(chan) ,她所在的格嘎村36戶村民早就實現了脫貧。
西藏的壯美山河間,蜿蜒穿梭的一條條農(nong) 村公路,成為(wei) 促進農(nong) 牧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靚麗(li) 生態旅遊路和精準脫貧致富路。近年來,隨著農(nong) 村公路不斷向西藏腹地深處通達,並與(yu) 國省公路的接連越來越緊密,西藏各地一個(ge) 個(ge) 新興(xing) 的“網紅”旅遊打卡點讓越來越多的各地遊客奔赴而來,體(ti) 驗質樸淳美的高原鄉(xiang) 村風情。
由於(yu) 修通了公路,有著“藏戲第一村”美稱、文化底蘊深厚的山南市乃東(dong) 區昌珠鎮紮西曲登社區成為(wei) 新晉文化旅遊“網紅”打卡點。日前,記者走進該社區次仁家開辦的民宿,他家的兩(liang) 層樓內(nei) 部裝修是濃鬱的山南農(nong) 區傳(chuan) 統民居風格,每間客房設施都非常完善。他介紹說,靠著開辦民宿,他家的平均月收入增加了五六千元。
昌珠鎮副鎮長李昱偉(wei) 介紹,由於(yu) 紮西曲登社區靠近國省道,2019年修通了硬化路後,大批遊客能前來觀賞藏戲、體(ti) 驗民俗。公路進村迅速帶動了社區的藏戲演出、民宿、餐飲業(ye) 的發展。目前紮西曲登社區已開辦了70多家民宿,社區環境也大為(wei) 改善。農(nong) 村公路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在這個(ge) 社區體(ti) 現得實實在在。
西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dang) 委書(shu) 記、副廳長達娃歐珠介紹,西藏交通運輸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在“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中,因地製宜、以人為(wei) 本,使交通發展與(yu) 優(you) 化村鎮布局、農(nong) 村經濟發展和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安全便捷出行相適應。“十三五”以來,全區累計安排農(nong) 村公路建設項目3123個(ge) ,總投資941億(yi) 元,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3.82萬(wan) 公裏。到2021年年底,全區農(nong) 村公路通車總裏程9萬(wan) 餘(yu) 公裏,新增280個(ge) 鄉(xiang) 鎮、2974個(ge) 建製村通硬化路。今年,全區還將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1799公裏,力爭(zheng) 解決(jue) 200個(ge) 行政村通硬化路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