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壯美山河間,一條條蜿蜒穿梭的農(nong) 村公路是最直接、最靈活、最深入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最能承載農(nong) 牧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交通基礎設施。
近年來,西藏交通運輸部門大力開展“四好農(nong) 村路”建設,致力於(yu) 為(wei) 西藏農(nong) 牧區修更多更好的路,開通更多更安全舒適的客車,提供更快更便捷的物流服務,“四好農(nong) 村路”成了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最有力的“助推器”,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也在交通發展中得到了更多幸福感與(yu) 安全感。
助力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
高原四月乍暖還寒。山南市乃東(dong) 區結巴鄉(xiang) 多若村連片的蔬菜大棚裏好不熱鬧。草莓掛果、土豆開花,村民們(men) 在花葉繁茂的自家大棚裏勞作著。
“最近每周都能賣出2000元左右的草莓。”村民巴桑次仁開心地說,“通村公路修到家門口後,開車幾分鍾就能上國道,半小時就能到山南市區,草莓外運的壞果率大大降低,還吸引了不少過路遊客和山南市民進村采摘,大棚產(chan) 品的銷量明顯提升。”
據結巴鄉(xiang) 副鄉(xiang) 長劉宇澤介紹,2017年,多若村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通了瀝青路,沿路的綠化美化工作也跟進實施,村容村貌大為(wei) 改觀。交通的便利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you) 勢,吸引了不少企業(ye) 前來投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公路進村、產(chan) 品出村,多若村群眾(zhong) 也很快得到實惠。
目前,結巴鄉(xiang) 六個(ge) 行政村的1277戶4300餘(yu) 名村民經營著79個(ge) 大棚,種植了五六個(ge) 品種的蔬菜、水果等,每個(ge) 大棚每年能帶來兩(liang) 三萬(wan) 元的收入,大約占每個(ge) 家庭年平均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有著“藏戲第一村”美稱的山南市乃東(dong) 區昌珠鎮紮西曲登社區,近幾年成了文化旅遊“網紅”打卡點。昌珠鎮副鎮長李昱偉(wei) 介紹:“由於(yu) 紮西曲登社區靠近國省道,2019年修通了硬化路後,大批遊客‘一腳油門’就能前來觀賞藏戲、體(ti) 驗民俗。公路進村迅速帶動了社區的藏戲演出、民宿、餐飲業(ye) 的發展。目前,紮西曲登社區已開辦了70多家民宿,50%以上的人口參與(yu) 民宿經營,全社區靠民宿年增收200餘(yu) 萬(wan) 元,社區環境也大為(wei) 改善。”
為(wei) 村民帶來家門口就業(ye) 機會(hui)
剛開春,拉薩市林周縣交通運輸部門就開始組織實施縣道102、104、105線維修工程,一開工,工程沿線的村民群眾(zhong) 在家門口有了就業(ye) 機會(hui) 。
正在維修工程上幹活的白定村村民塔傑次仁告訴記者,像他這樣在家門口農(nong) 村公路建設項目上幹活的村民不少,每月六七千元的固定收入和就近上班方便照顧老人帶給他極大的滿足感。
據悉,西藏交通運輸廳實施惠民政策,將400萬(wan) 元以下政府投資項目交由滿足資質條件的當地農(nong) 牧民施工隊,並確保施工人員中農(nong) 牧民人數占80%以上,極大地調動了鄉(xiang) 村群眾(zhong) 參與(yu) 農(nong) 村公路建設的積極性。
林芝市朗縣以交通項目建設為(wei) 契機,積極協調施工單位組織貧困群眾(zhong) 參與(yu) 交通項目建設。“十三五”期間共為(wei) 5000餘(yu) 名農(nong) 民群眾(zhong) 創造了家門口就業(ye) 的機會(hui) 。該縣將施工難度小、技術要求不高的交通項目交由本地農(nong) 牧民施工隊實施,群眾(zhong) 實現勞務性增收約6000餘(yu) 萬(wan) 元。
林芝市米林縣派鎮的村民旺紮,則是依靠經營農(nong) 村客運謀生。在林芝市客運站農(nong) 村公路發車場,記者了解到,旺紮負責的是巴宜區至大渡卡降洛村的班線,自從(cong) 2015年開始作為(wei) 承包人兼駕駛員運營這條農(nong) 村客運班線以來,月收入穩定給家裏帶來很大保障。
為(wei) 促進農(nong) 村客運發展,西藏自治區大幅提高了農(nong) 村客運補貼標準。截至目前,全區共開通農(nong) 村客運班線317條,全區74個(ge) 縣(區)全部開通客車,通客車率為(wei) 100%;500個(ge) 鄉(xiang) 鎮(不含街道辦)已通客車,通客車率為(wei) 73%;2259個(ge) 建製村已通客車,通客車率為(wei) 43%。今年,全區還將新增5個(ge) 鄉(xiang) 鎮、111個(ge) 行政村通客車。
農(nong) 村客運的覆蓋麵越來越廣,不僅(jin) 讓西藏廣大農(nong) 牧區群眾(zhong) 享受到了“出門走上硬化路,抬腳邁上平安車”的交通發展成果,大批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還通過到客運公司工作或承包農(nong) 村客運班線實現了增收。
農(nong) 村公路有了專(zhuan) 業(ye) 養(yang) 護隊伍
群眾(zhong) 的公路群眾(zhong) 養(yang) ,專(zhuan) 業(ye) 的事情專(zhuan) 人幹,修好路,還要養(yang) 好路, 才能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可持續的交通保障。但長期以來,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資金和人員不足,成為(wei) 製約西藏農(nong) 村公路發展的短板,各地紛紛在深化養(yang) 護體(ti) 製改革中探索破題思路。
位於(yu) 山南市偏遠深山裏的錯那縣,通過成立專(zhuan) 業(ye) 養(yang) 護公司推進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向市場化邁進。
錯那縣養(yang) 護公司負責人普布紮西介紹:“目前公司共有各類專(zhuan) 業(ye) 養(yang) 護機械74台,在當地群眾(zhong) 和大學生中招收了70多名員工,將他們(men) 分配在管理、養(yang) 護崗位上。公司成立後,管養(yang) 起全縣876公裏農(nong) 村公路,設立了六個(ge) 養(yang) 護站點,每個(ge) 點上安排五個(ge) 人駐守,開展巡路、養(yang) 路和搶險保通等工作,目前經常性養(yang) 護率達100%。”
“西藏大多數地區的農(nong) 村公路養(yang) 護模式,仍以臨(lin) 時性雇傭(yong) 沿線群眾(zhong) 參與(yu) 勞動為(wei) 主,人均日工資至少200元,租用一台大型專(zhuan) 業(ye) 機械的日租金上千元。現在有了養(yang) 護公司,養(yang) 護成本大幅下降,農(nong) 村公路也有了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護隊伍。”錯那縣交通運輸局道路運輸管理所所長索朗達傑說。
昌都市和那曲市申紮縣、阿裏地區噶爾縣作為(wei) 全國深化農(nong) 村公路管理養(yang) 護體(ti) 製改革試點,全麵對標國省公路養(yang) 護水準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探索。目前,昌都市已實現了“市級總體(ti) 、縣(區)主體(ti) 、鄉(xiang) 村具體(ti) 和縣、鄉(xiang) 、村行政一把手為(wei) 路長”的三級“路長製”11縣(區)全覆蓋,並在全區建立了首個(ge) “互聯網+農(nong) 村公路”信息化路長製智慧交通綜合監管平台,通過現代信息化技術手段全麵開啟了農(nong) 村公路“指尖養(yang) 護”新時代。
“交郵”融合發展,生活更便捷
快遞分揀台、特產(chan) 陳列區、包裹安檢儀(yi) 、“網紅”工作室……這裏是山南市瓊結縣客運站內(nei) 的瓊結縣農(nong) 村快遞分撥配送中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4月12日,從(cong) 這裏發往山南市乃東(dong) 區的郵件由農(nong) 村客運車輛代運,標誌著西藏交通運輸攜手相關(guan) 部門共同推進“交郵”融合發展向前邁進了實質性的一步。
“讓群眾(zhong) 動動手指、足不出戶就享受到便利的快遞上門服務,讓本地特色農(nong) 副產(chan) 品第一時間擺上超市貨架,將大大縮短瓊結與(yu) 外界的距離,把現代生活帶入瓊結的千家萬(wan) 戶。”山南市瓊結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楊少華介紹,“隨著農(nong) 村公路、農(nong) 村客運的通達,以及互聯網技術、電子商務的發展,西藏交通運輸部門開始探索農(nong) 村客貨郵融合發展之路。瓊結縣按照‘多站合一、資源共享’的模式,推進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站場設施和信息係統建設,建成後農(nong) 村物流網絡將覆蓋所有縣、鄉(xiang) 、村。‘生活品下鄉(xiang)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的雙向運輸服務將得以實現。”
今年以來,西藏交通運輸廳與(yu) 郵政部門、郵政企業(ye) 就郵政物流網點入駐鄉(xiang) 鎮綜合運輸服務站,增設農(nong) 村物流和郵政快遞作業(ye) 區(服務窗口)及依托農(nong) 村客運車輛代運郵件快件包裹、黨(dang) 報黨(dang) 刊、信件服務等方麵的合作進行了進一步交流探討。經與(yu) 多方多次對接,最終與(yu) 拉薩一家電子商務企業(ye) 達成合作協議,共同推進瓊結縣“快遞下鄉(xiang) +電商”融合發展,切實打通快遞“最後一公裏”。
據悉,西藏交通運輸部門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城鄉(xiang) 客運、郵政快遞、農(nong) 村物流等既有網絡、運力資源共享,推動客貨郵信息共享對接,實現農(nong) 村客貨郵深度融合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