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中國人為什麽要探索珠峰?

發布時間: 2022-05-25 15:32:00 來源: 央視網

  9050米,是正在進行的第二次青藏科考浮空艇大氣科學觀測團隊5月21日淩晨創造的觀測高度新紀錄。此時,距上一次創下浮空艇升空科學觀測高度海拔7003米的世界紀錄,已經過去3年。

  為(wei) 什麽(me) 中國的科學家們(men) 要在如此極端的環境中不斷攀登,甚至“超越珠峰”?

  時間回到1960年5月25日淩晨4點20分,王富洲、貢布和屈銀華三名年輕人第一次把五星紅旗立在珠穆朗瑪峰之巔,完成了人類首次從(cong) 北坡登頂世界最高峰的壯舉(ju) ,也從(cong) 此開啟中國探索珠峰的漫漫長路。

  6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珠峰地區開展了6次大型綜合科考,每次科考都是與(yu) 嚴(yan) 酷環境和生理極限的較量。據了解,為(wei) 了攜帶專(zhuan) 業(ye) 設備,科考隊員的平均負重往往是普通登山人員的兩(liang) 倍,一個(ge) 氣象站就重達上百斤。隊員們(men) 不僅(jin) 要在積雪中負重前行、克服高原反應,還要考察環境、找準測量位置、安裝調試器材……一個(ge) 課題的周期可能長達五年甚至十年。

  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中,攀登珠峰的科學家們(men) 具體(ti) 在研究什麽(me) ?

  “測身高”是眾(zhong) 多任務中的一個(ge) ,測量珠峰的高度能為(wei) 研究板塊變化等地質運動提供更豐(feng) 富的資料。1966年以來,中國多次為(wei) 珠峰“測量身高”,包括1968年的8849.75米,1975年的8848.13米,2005年的8844.43米,以及2020年的8848.86米。

  此外還要“量體(ti) 溫”。2005年的珠峰科考過程中,科考隊員首次監測珠峰6500米以上的溫室氣體(ti) ,並且對表麵雪樣和大氣氣溶膠進行采樣。有了這些數據做支撐,科學家們(men) 就能更準確地認識珠峰地區的氣候和天氣災害。

  第三要“看體(ti) 格”。珠峰和南北極一樣,都具有獨特的生態結構,這也為(wei) 科學家們(men) 提供了優(you) 質的樣本。科學家們(men) 通過研究珠峰的生態環境、植被分布的變化,冰川形態、規模和儲(chu) 量變化,來了解氣候變化對珠峰的影響,以及珠峰生態變化對周圍氣候的影響。

  最後還要“查衛生”。作為(wei) 地球上最幹淨的地區之一,從(cong) 珠峰上汙染物總量、分布等的變化中,能夠了解到人類活動對珠峰產(chan) 生了什麽(me) 影響,又是如何影響的。1992年的珠峰測量中,科研人員就發現珠峰冰雪樣本中的鐵、鉛等十餘(yu) 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1975年增長了五六倍。

  所以,珠峰科考會(hui) 涉及大氣、水、生態、地表、人類活動等多個(ge) 方麵,每次都有新的突破,而且得到的數據也影響著我們(men) 的生活。

  據統計,20世紀70年代以來,珠峰地區氣溫趨勢圖與(yu) 同期的世界氣溫趨勢圖不但形狀和變化規律相似,甚至能發現,在全球氣溫顯著變暖之前,珠峰地區已經有了變暖的跡象。也就是說,科研人員從(cong) 珠峰地區8個(ge) 梯度氣象站測量出溫度、濕度、風力等規律,也許就能得到世界氣候變化的“天氣預報”,同時也能讓我們(men) 的天氣預報更加準確。

  今年,珠峰科考團隊首次將“極目一號”Ⅲ型浮空艇釋放到近萬(wan) 米高空,這是世界上首次在珠峰地區從(cong) 海拔9000米以上高空,觀測水汽、溫室氣體(ti) 等參數的變化特點。

  “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珠峰科考的意義(yi) 具體(ti) 且深遠,承載著中國人智慧與(yu) 勇氣的攀登者也從(cong) 未停歇,他們(men) 在科研的路上一步一個(ge) 腳印,記錄著滄海桑田的變遷、生物演化的痕跡。跟隨他們(men) 不斷探索前行的步伐,那些未來的、未知的密碼都將被一一“破譯”。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