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為夢想奔跑】福建教師李光文先後三次援藏,以共享課堂開闊學生眼界——願為山海作橋梁

發布時間: 2022-06-08 08:50: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西藏昌都市卡若區第二初級中學,常能看到學生和一名操著福建口音的男老師打招呼——“李校長好!”

  李光文已是第三次作為(wei) 援藏教師來到西藏。他和妻子陳紅是一對援藏“夫妻檔”,都在卡若二中當老師。自2013年開始,夫妻倆(lia) 共5次進藏,在西藏工作合計已近11年。從(cong) 副校長到校長,對校園越來越熟悉的李光文也感到肩頭的責任越來越重。

  教學樓裏有個(ge) 由福建援建的閩昌書(shu) 苑,李光文在門口駐足,這裏正在利用一塊大屏幕和福州金山中學共享同一堂數學課。這塊屏幕,連通著相距數千公裏的西藏和福建。

  屏幕那邊,金山中學教師李賢武從(cong) 生活中的例子說起,為(wei) 學生講解關(guan) 於(yu) “平方根”的數學知識,有時他會(hui) 結合西藏當地情況開展教學舉(ju) 例。屏幕這邊,卡若二中的數學教師李幼軍(jun) 輔助課堂管理、檢查學生的答題情況。學生踴躍舉(ju) 手,課堂十分活躍。

  課前,李賢武提前和卡若二中數學教研組的老師們(men) 連線,掌握學生的學習(xi) 狀況。課後,李賢武再次和卡若二中的老師連線,開展“雲(yun) 教研”活動。“讓課堂高效必須注重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教師應以點撥為(wei) 主要教學形式。”李賢武說,卡若二中的數學老師圍在一起提問、討論,思考如何把更好的教學經驗融入教學實踐。

  對李光文來說,網絡雲(yun) 課堂承載著他關(guan) 於(yu) 援藏的新思考。迄今,卡若二中對接福州三中、福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金山中學等多所優(you) 質學校與(yu) 省市級名師工作室,通過雲(yun) 平台開展雲(yun) 課堂28次、雲(yun) 教研26次。“我們(men) 想把‘互聯網+教育’最大程度用起來。”李光文說,“牽線搭橋,起到聯係福建和昌都的紐帶作用,推進卡若二中的教學改革和提升。”

  援藏教師、卡若二中教科室副主任劉斯介紹,2020年9月,福建教育援藏隊在受援校搭建雲(yun) 課堂平台,發揮名師名課示範效應,探索網絡環境下教研活動的新形態,“網絡的力量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範圍共享,助推教學信息化建設,‘雲(yun) 教研’促進兩(liang) 地交流,帶動當地教師發展。”

  作為(wei) 一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在西藏工作的這幾年裏,劉斯發現,哪怕是在西藏最偏遠的山區,孩子也大多能熟練地使用互聯網獲取信息,“這意味著,他們(men) 在使用互聯網學習(xi) 知識時的壁壘會(hui) 大大降低。”

  因此,劉斯利用業(ye) 餘(yu) 時間開辦了電腦社,自費購買(mai) 了60餘(yu) 本相關(guan) 書(shu) 籍捐贈給電腦社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學生們(men) 的動畫製作與(yu) 平麵設計技術有了很大提高。在昌都市第七屆中小學生電腦運動會(hui) 上,該校電腦社的學生獲得了二維動畫、平麵設計與(yu) 程序設計3個(ge) 項目二等獎的優(you) 異成績。

  李光文對劉斯的想法很認可,他很期待學校能帶給學生更多變化。2013年,他第一次來到西藏,那時候,作為(wei) 體(ti) 育老師的他把西藏的摔跤、抱石頭跑等傳(chuan) 統特色項目融入體(ti) 育課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接受度和教學效果;2018年,李光文第二次援藏,因為(wei) 學校師資力量薄弱,他一個(ge) 人身兼數職,在教學的同時還要處理許多行政工作。

  近年來,網絡技術的發展讓李光文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第三次援藏,作為(wei) 校長的他和劉斯等援藏教師大力推進互聯網教育在學校各領域的運用,希望用新技術幫助學生不斷開闊眼界。

  福建臨(lin) 海,而西藏地處中國海拔最高的高原,“願為(wei) 山海作橋梁,我們(men) 希望能讓更多孩子看到未來的更多可能。”李光文說。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