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近日,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佛協西藏分會(hui) 會(hui) 長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傑布在西藏拉薩與(yu) 藏傳(chuan) 佛教各教派高僧、西藏大學專(zhuan) 家學者、西藏社科院專(zhuan) 家學者以及西藏佛學院經師等進行座談,研究推進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
其間,班禪稱,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是藏傳(chuan) 佛教在新時代繼續傳(chuan) 承發展的必然條件。“我在同宗教界探討交流時有一個(ge) 共同的認知,弘揚佛法和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是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述,也可以理解為(wei) 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是弘揚藏傳(chuan) 佛教最根本的條件,也是最本質的闡述。”
6月2日,班禪與(yu) 藏傳(chuan) 佛教噶舉(ju) 派高僧座談前,噶舉(ju) 派高僧向班禪(圖右)敬獻哈達。中新社發 李林 攝
現將班禪座談講話摘編整理,以饗讀者。
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是藏傳(chuan) 佛教界的時代命題
我的前世十世班禪大師提過一個(ge) 概念,叫藏傳(chuan) 佛教再弘期。
藏傳(chuan) 佛教前弘期是佛教在吐蕃政權條件下,與(yu) 當時的社會(hui) 文化,包括政治經濟發展相結合,從(cong) 而使佛教得到傳(chuan) 播和弘揚,稱為(wei) 前弘期。此後在西藏地方政教合一製度條件下,藏傳(chuan) 佛教順應當時的社會(hui) 從(cong) 而得到發展,我們(men) 把它稱之為(wei) 後弘期。
我所理解的十世班禪大師所提出的藏傳(chuan) 佛教再弘期,就是藏傳(chuan) 佛教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相適應,從(cong) 而得到弘揚和發展。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hui) 安定,是衡量當代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的一個(ge) 標準,也是必由之路。
世界上、曆史上出現過成千上萬(wan) 種宗教,如今僅(jin) 存的並不多,其它的宗教之所以消失、被淘汰,是因為(wei) 不能同當時的社會(hui) ,不能同人民的需要、文明的進步相契合、適應。
藏傳(chuan) 佛教也不例外,如果不能很好地同時代發展、社會(hui) 需要、人民需求及國家要求相結合,就會(hui) 被曆史無情淘汰。所以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是我們(men) 作為(wei) 藏傳(chuan) 佛教界人士,作為(wei) 熱愛這個(ge) 宗教的團體(ti) 要完成的時代命題。
6月2日,班禪與(yu) 藏傳(chuan) 佛教格魯派高僧座談中發言。中新社發 李林 攝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地位符合佛教的價(jia) 值觀、世界觀
佛教是主張以慈悲為(wei) 懷、普度眾(zhong) 生為(wei) 理念的宗教。它產(chan) 生於(yu) 古印度這種多神、多造物主的環境。佛教講因果律,它的基本原理、基本信仰是因果律,有因必有果,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滅。
佛教承認命由己造、命可改變。我們(men) 容易認為(wei) 因果律是一種宿命論,實際上佛教不承認一個(ge) 孩子生下來這一生就完全注定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是自己掌握的,未來是自己創造的。
後來的曆史傳(chuan) 承發展中,特別是在政教合一的農(nong) 奴製度下,這種基本原理的解釋產(chan) 生了變化。其讓老百姓接受當下的這種厄運,說這是前世造的業(ye) ,別去反抗,好好贖罪,爭(zheng) 取來生有個(ge) 好的投胎轉世。這是一種異化,是農(nong) 奴主把宗教當作統治工具。
佛教是注重依賴辯證邏輯來證明理論的宗教,是一個(ge) 拒絕盲信、鼓勵理性的宗教。我同信眾(zhong) 接觸、包括講經傳(chuan) 法時會(hui) 給信眾(zhong) 們(men) 講,我們(men) 拜完佛以後,不是變得無所畏懼,而是更有敬意。從(cong) 更加符合佛陀最初的信仰來講,要向佛而行、向善而行。
真正能夠為(wei) 社會(hui) 作貢獻、利他、為(wei) 眾(zhong) 生造福,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如果修行隻停留在念經燒香、吃齋拜佛、轉經轉山,而脫離了真正的利益眾(zhong) 生、造福社會(hui) 、服務人民,就永遠不會(hui) 有修行的成果。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地位是曆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從(cong) 佛教的角度來看,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長期以來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因果體(ti) 現,完全符合佛教的價(jia) 值觀、世界觀。
6月9日,班禪與(yu) 西藏社科院專(zhuan) 家學者座談中發言。中新社發 李林 攝
西藏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是進入社會(hui) 主義(yi) 才有的
佛教傳(chuan) 入中華大地後,在包容性非常強的中華文化的滋潤下,在這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造福了千秋萬(wan) 代。進入現代社會(hui) 以後,佛教和其它宗教可以並存,且平等、團結。這是其它國家很難做到的。
西藏真正的宗教信仰自由是在我們(men) 進入社會(hui) 主義(yi) 才有的,過去封建農(nong) 奴製度下,反而是沒有信仰自由。我們(men) 要讓信教群眾(zhong) 、民眾(zhong) 認識到正常的藏傳(chuan) 佛教發展應該是什麽(me) 樣子,真正熱愛藏傳(chuan) 佛教的人,真正熱愛西藏的人,應該走什麽(me) 樣的路。
藏傳(chuan) 佛教界人士、廣大僧尼也是社會(hui) 的一份子,是我們(men) 國家的公民。你首先是公民,才會(hui) 有其它的社會(hui) 身份。我們(men) 現在大力推動“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教育,使當代的藏傳(chuan) 佛教界人士、廣大僧尼擁有當代公民的特征。如此,才能融入當代社會(hui) 。
我們(men) 不能把本應宗教界遵守的清規戒律強加到信教群眾(zhong) 頭上,而是要把群眾(zhong) 的信仰當作我們(men) 服務社會(hui) 、國家和服務人民的機會(hui) 及平台。
老百姓最初選擇信仰宗教,是出於(yu) 對生活的渴望,對生命的期待。人生當中會(hui) 遇到各種各樣的坎坷,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men) 選擇信仰宗教是為(wei) 了生活更加幸福,這是他們(men) 最初的願望。那宗教就得從(cong) 這個(ge) 角度出發,去做好工作、做好服務,才能夠使得宗教存在的價(jia) 值一直延續下去。
6月10日,班禪與(yu) 西藏佛學院經師座談中發言交流。中新社發 李林 攝
更加宏觀、客觀看待藏傳(chuan) 佛教發展的曆史定位
藏傳(chuan) 佛教中國化最重要的是僧才的質量。佛陀初轉法輪、講法時隻有五個(ge) 弟子,叫五賢良。但是佛法能傳(chuan) 承至今2500年,現在世界有幾億(yi) 人信仰佛教。這是我們(men) 藏傳(chuan) 佛教要思考的,這是因為(wei) 佛陀當時順應了國法、民心,也看淡了功名利祿,為(wei) 了真理、為(wei) 了理想信念,去探索、奮鬥。
站在藏傳(chuan) 佛教的角度來看,愛國愛教是我們(men) 的初心,護國利民是我們(men) 的使命。這是曆代藏傳(chuan) 佛教先輩們(men) 做到的,他們(men) 都努力做了,我們(men) 當代和未來的藏傳(chuan) 佛教界也必須朝著這個(ge) 方向去努力。
我們(men) 要更加宏觀、客觀地看待藏傳(chuan) 佛教發展。我也經常同宗教界的同仁們(men) 講,我們(men) 不能局限在自身的範圍,我們(men) 要跳出自己的圈子,用曆史的維度,用人類文明的廣度看待藏傳(chuan) 佛教發展的曆史定位,看待藏傳(chuan) 佛教界人士的時代角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