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第九批援藏工作收官 新時代“山海情”更濃
1100個(ge) 日夜,茉莉格桑共芬芳
從(cong) 豐(feng) 饒秀麗(li) 的揚子江畔,到高聳綿延的念青唐古拉山腳,江蘇與(yu) 拉薩,遠隔3800公裏漫漫旅途,相距3800米海拔落差,卻因對口支援而緊緊相依。
缺氧不缺精神。1100個(ge) 日日夜夜,江蘇第九批援藏幹部人才用腳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澆灌幸福之花,隻為(wei) 兌(dui) 現來時的那句承諾——拉薩人民缺什麽(me) ,我們(men) 就補什麽(me) ;拉薩發展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就支持什麽(me) 。
轉瞬間,三年援藏工作即將收官,“優(you) 等生”江蘇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輸血”變“造血”,高質量援藏向“綠”行
在被譽為(wei) 拉薩“後花園”的林周縣,西藏首個(ge) 全產(chan) 業(ye) 鏈的綜合性農(nong) 牧示範園區——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園,是4000頭犛牛共同的家。
3年前,從(cong) 事畜牧業(ye) 近30年的示範園總經理李發抒不會(hui) 想到,一度“靠天吃飯”的犛牛養(yang) 殖,如今能帶起一條集草牛肉奶於(yu) 一體(ti) 的完備產(chan) 業(ye) 鏈,犛牛的出欄時間更是從(cong) 過去的七八年縮短到三年半。
驚人的變化離不開江蘇援藏隊伍的傾(qing) 力相助。“江蘇投入1.5億(yi) 元援藏資金,蘇州對口援藏工作組移植運營經驗,讓犛牛產(chan) 量、品質、效益提升,更成功輻射帶動5000多名農(nong) 牧民增產(chan) 增收。”蘇州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組長韋國嶺難掩自豪。
“聚焦‘拉薩所需’,發揮‘江蘇所能’。”第十批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黨(dang) 委書(shu) 記、總指揮陳靜說,2019年至2022年,江蘇安排援藏資金20.1億(yi) 元,其中支援拉薩市資金15.07億(yi) 元,實施援藏項目156個(ge) ,一批帶動效益明顯的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受援縣區城鄉(xiang) 麵貌得到顯著改善。
來自南通的企業(ye) 藏建科技,首次將裝配式建築技術帶上高原,節能環保、減少浪費,補齊當地產(chan) 業(ye) 短板。企業(ye) 所在的國家級拉薩經濟技術開發區,更是通過南京援藏幹部陳誌海打造的“規範化建設小組團”模式,在商務部國家級經開區考核中,從(cong) 2019年的全國第129位躍升至2021年的第110位。拉薩柳梧新區,在泰州援藏幹部劉軍(jun) 的帶領下,召開“產(chan) 學研創新合作大會(hui) ”、獲得“中國產(chan) 學研促進獎”、獲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均填補了西藏自治區的空白。
援藏資金精準“滴灌”、量身定製特色產(chan) 業(ye) 、全力打造園區標杆,無一不蘊含著江蘇援藏幹部人才的膽識與(yu) 智慧——變單向“輸血”為(wei) 聯手“造血”,為(wei) 受援地蹚出“從(cong) 有到優(you) 、從(cong) 優(you) 到強”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避免走‘先汙染再治理’的老路,最大程度減少產(chan) 業(ye) 發展對西藏脆弱生態環境的破壞。”第九批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黨(dang) 委書(shu) 記、總指揮沈海斌說,2019年以來江蘇招引71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實際到位資金38.45億(yi) 元,沒有一個(ge) 高排放、高汙染、高耗能、低效益和有安全隱患的項目。
“供氧”到“培養(yang) ”,格桑花開引“鳳”來
援藏為(wei) 什麽(me) ?援藏幹什麽(me) ?援藏留什麽(me) ?二次進藏、任職於(yu) 拉薩江蘇實驗中學的周林聰腦海裏始終縈繞著這3個(ge) 問題。來自南通通州區金沙中學的他,第一次是被臨(lin) 時抽調進藏,“有很多想法沒有落地就回去了,很遺憾。”去年8月再次進藏後,他便結合江蘇教學經驗與(yu) 當地學生情況,推行“五步助學法”,極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xi) 效率。
支援一所學校、輻射一片區域,許許多多像周林聰這樣的援藏教師帶來先進的教學理念,將“供氧”轉變為(wei) “培養(yang) ”,為(wei) 西藏當地培養(yang) 一批帶不走的教師隊伍。如今,拉薩江蘇實驗中學中考成績已5年蟬聯拉薩第一。
“改變西藏麵貌,根本要靠教育。在一代代援藏人的接續奮鬥下,江蘇在所有援藏省市中,率先實現從(cong) 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體(ti) 係、從(cong) 普通教育到職業(ye) 教育完整類型的全覆蓋,援藏教師數量位居全國援藏省市之首。”第十批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總指揮潘文卿表示。
26歲的德吉是達孜·丹陽眼鏡城的一名櫃員,赴江蘇丹陽培訓後,她成為(wei) 專(zhuan) 業(ye) 選鏡配鏡的技術人員,每月底薪5000元,另外還有銷售提成,遠高於(yu) 同齡人;34歲的阿乃是曲水縣才納鄉(xiang) 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區的技術指導,近兩(liang) 年前往江蘇泰州學習(xi) 先進種植經驗後,已成為(wei) 管理5名產(chan) 業(ye) 工人的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
德吉和阿乃他們(men) 是江蘇智力援藏的受益者。以智力援藏為(wei) 引領,江蘇援藏隊伍精準對接人才需求,搭建多方聯動平台,三年安排智力援藏資金4559萬(wan) 元,開展121個(ge) 項目,重點培訓教育衛生、信息化、文化旅遊、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緊缺人才……周到的人才培養(yang) 計劃,厚植出一片高素質人才成長沃土。
“民生”連“民心”,工作做到“心坎上”
每到周三,蘇州市立醫院超聲中心副主任顧軍(jun) 總要見幾位特殊的病人。他們(men) 遠在4000公裏之外的林周縣,在縣人民醫院的遠程超聲診斷室裏,顧醫生就能遠程操縱機械臂,為(wei) 他們(men) 診療。
“2021年,江蘇援藏投資300萬(wan) 元在林周縣人民醫院建設了拉薩首台套遠程超聲診斷係統。”林周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蘇州市立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葛勁超告訴記者,該係統可實現蘇州—林周、縣區—鄉(xiang) 村實時超聲掃描。
130公裏外的曲水縣三有村,養(yang) 老成了家家戶戶的大難題。“我們(men) 村是西藏自治區首個(ge) 易地搬遷扶貧點,年輕人外出務工,家裏老人無人照看。”常州姑娘、三有村駐村工作隊隊員梅綺雯說,第九批泰州市對口支援工作組結合其他省市社區養(yang) 老的模式,在三有村建成自治區首家社區養(yang) 老驛站,“放”出21個(ge) 家庭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年增收達65萬(wan) 元。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墨竹工卡縣的真實寫(xie) 照。雖然公路通了,但村裏出門必經的土石橋,一發水就被衝(chong) 走了。“3年要修100座便民‘溪橋’!”南京第九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3年前的承諾已成為(wei) 現實。眼下,一座座嶄新的“溪橋”,覆蓋全縣8個(ge) 鄉(xiang) 鎮40個(ge) 行政村,惠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5.6萬(wan) 人。“村民們(men) 騎摩托、趕犛牛在‘溪橋’上來來往往,方便又安全。”看著江蘇援藏帶來的改變,墨竹工卡縣尼瑪江熱鄉(xiang) 芒熱村村委會(hui) 主任果拉感慨萬(wan) 千。
聚焦民生、溫暖民心,江蘇援藏資金在民生領域投入超80%,讓援藏工作真正走進藏族百姓心裏。
如今,在達孜區紮葉巴村,一幅全域旅遊圖景已徐徐展開,“待項目落成後,這裏的百姓就能實現家門口就業(ye) 。”即將回程的鎮江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組長羅小兵眼中滿是不舍,卻又充滿信心。曲水縣江村的人居環境提檔工程讓這個(ge) 千年古村煥發新生,用泰州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組長範琦的話說,“援藏工作一批接著一批幹,相信村民的日子越來越有盼頭!”
“交流”更“交融”,江蘇西藏“一家親(qin) ”
6月初,《跟著阿槑遊拉薩》彩色繪本和“拉北環線”旅遊打卡標識正式發布,吸引了眾(zhong) 多江蘇“驢友”的目光。
“‘拉北環線’由多條國道和省道組合而成,如項鏈串起拉薩全市旅遊景點,形成一條旅遊黃金線。”江蘇第九批援藏幹部、拉薩市旅發局副局長徐全軍(jun) 說。為(wei) 滿足日益高漲的自駕、騎行、徒步等旅遊新需求,江蘇援藏資金投入1500多萬(wan) 元,幫助當地全麵實施“拉北環線”公路旅遊服務標識提升工程,已實現在達孜、墨竹、林周和曲水等縣(區)的落地。
互相“串門”的腳步勤了,心與(yu) 心的距離也更近了。去年11月,“天邊墨竹最西藏”淨土產(chan) 品與(yu) 文化博覽會(hui) 上,110家西藏企業(ye) 、合作社帶來1080種墨竹及西藏特色商品,在金陵古城刮起一股強勁的“墨竹風”。“以交往交流交融為(wei) 目標,我們(men) 已舉(ju) 辦三屆‘格桑花開·南京墨竹周’係列活動,累計參與(yu) 人數超4000萬(wan) 人次。”南京市第九批援藏工作組組長施勇君說。
從(cong) “交往”走向“交融”,蘇藏兩(liang) 地情誼日益深厚。最近半個(ge) 月,拉薩市歌舞團聲樂(le) 演員次仁拉姆把南京當成了家。作為(wei) 蘇藏兩(liang) 地共同創作、共同演繹的音樂(le) 劇《天夢》的女主角,她在劇中飾演一位藏族女孩卓瑪,卓瑪在江蘇援藏隊伍的接力培養(yang) 下,成為(wei) 首批藏族女直升機飛行員。“這麽(me) 多天的排練,我走近了卓瑪的內(nei) 心,更體(ti) 會(hui) 到漢藏人民一家親(qin) !”
建成18家市級“青年就業(ye) 見習(xi) 基地”,完成見習(xi) 300人次;連續3年舉(ju) 辦拉薩市青年創新創業(ye) 大賽,扶持32個(ge) 項目投入106萬(wan) 元;“築夢起航行動”,讓青少年在追夢路上一個(ge) 也不能少;組織50名學生、25名青年代表赴江蘇交流,播撒民族團結進步的種子……“加強蘇藏兩(liang) 地文化交往交流交融,全方位、立體(ti) 式援藏,讓民族團結之花越開越鮮豔。”第十批江蘇援藏前方指揮部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總指揮匡暉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粵林攜手深化產業合作 簽約項目金額超3.3億元
為助推林芝特色優質產品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市場,促進粵林兩地企業產銷對接交流合作,2022年“粵貿全國˙粵林產銷對接會”係列經貿活動於6月17日至20日在西藏林芝舉辦。[詳細] -
廣東援藏醫療隊助推林芝衛生事業發展:萬裏支援路 濃濃山海情
來自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劉旺副主任醫師進藏第一天即與西藏自治區林芝市人民醫院內科主任確立了幫扶目標,為林芝市人民醫院從無到有迅速建立了支氣管鏡檢查室及肺功能檢查室,[詳細] -
廣東省就業援藏工作:為夢想護航 讓人生出彩
“廣州環境舒適、交通便捷、生活安心,在這裏我還學到了不少本領。今年,我打算介紹一些老家的親戚過來,一起在廣州工作、生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