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新聞 > 西藏新聞

第二次青藏科考高原低渦組網綜合立體觀測試驗啟動 填補青藏高原西部地區探空觀測空白

發布時間:2022-06-23 09:34:00來源: 西藏商報

  近日,記者從(cong)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牽頭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任務——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其影響之2022高原低渦組網綜合立體(ti) 觀測試驗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正式啟動。

  青藏高原是“亞(ya) 洲水塔”,孕育了黃河、長江等眾(zhong) 多大江大河,是亞(ya) 洲數以十億(yi) 計人口主要的淡水來源,大氣降水是青藏高原的主要水資源之一。從(cong) 天氣學角度看,降水受天氣係統影響,比如熱帶氣旋(台風)、溫帶氣旋、鋒麵等。青藏高原地形特殊,降水主要受高原低渦天氣係統影響。

  高原低渦是青藏高原特殊的熱力和動力作用影響形成的天氣係統。據統計,青藏高原降水有40%以上由高原低渦帶來,尤其是青藏高原西部地區,高原低渦帶來的降水貢獻達60%以上。俗話說“低渦一出,必有暴雨”,在青藏高原,高原低渦還影響著周邊廣闊的區域。

  “上世紀60年代,我國氣象學家對高原低渦這個(ge) 特殊的天氣係統開展了長時間的研究,受青藏高原探空觀測資料不足的影響,我們(men) 對高原低渦的認識仍存在很多不足,無法準確判斷高原低渦的活動規律、移動路徑和對青藏高原降水的影響規律。”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為(wei) 填補青藏高原西部地區探空觀測的空白,第二次青藏科考“地氣相互作用及其氣候效應”專(zhuan) 題17家單位的70餘(yu) 名骨幹力量,在青藏高原及鄰近周邊地區展開了為(wei) 期20天的高原低渦組網綜合立體(ti) 觀測試驗。

  據了解,本次組網綜合立體(ti) 觀測試驗將結合已運行的青藏高原首個(ge) 地氣間水熱交換立體(ti) 綜合觀測平台,在14個(ge) 觀測站(高原西部:獅泉河、改則、申紮和日土;高原中北部:那曲、沱沱河和茫崖;高原東(dong) 部:曲麻萊、藏東(dong) 南、峨眉山、昌都、溫江和雅安;尼泊爾:加德滿都)上同時利用無線電探空、微波輻射計、大氣邊界層塔、大氣湍流觀測係統等目前最先進的大氣觀測儀(yi) 器,追蹤高原低渦天氣係統的生成、發展、移動及其產(chan) 生降水的全過程。

  本次組網綜合立體(ti) 觀測試驗總負責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氣作用與(yu) 氣候效應團隊研究員馬耀明說:“本次試驗將加深對高原低渦的認識,為(wei) 青藏高原天氣監測與(yu) 預報、災害性天氣預警及氣候環境預測等提供更精確的觀測數據和決(jue) 策依據。”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