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古村,煥發蓬勃生機
“年輕時重活兒(er) 做多了,老了以後腿就不行了。”西藏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科迦村78歲的村民江白瑪老人坐在茶館裏,與(yu) 老友喝著甜茶閑聊著,“4年前,家人陪我去拉薩做了腿部手術,手術費用全報銷了……”
“我們(men) 這裏已有上千年的曆史,目前科迦村廣播電視、電信、移動信號覆蓋率為(wei) 100%,農(nong) 村水電實現全覆蓋,農(nong) 牧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100%。”科迦村村主任加措介紹。
在一間20平方米的小作坊裏,旦增瑪正在擺放磨好的糌粑,“我們(men) 這裏是科迦村婦女合作社,主要生產(chan) 糌粑、豌豆糌粑和菜籽油,一年利潤有十幾萬(wan) 元,帶動50多名婦女增收。”合作社負責人旦增瑪說,“對我來說,最可喜的變化就是用電穩定了。”
2020年之前,普蘭(lan) 縣主要依靠兩(liang) 個(ge) 小型水電站供電,一到冬季河水結冰、斷電便成了常事。2020年12月,隨著西藏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科迦村的老百姓有了穩定的電力供應。
近年來,當地對基礎設施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科迦村不但通了柏油路、自來水,還新建了幼兒(er) 園、醫務室等。走在村裏整潔的街道上,路旁一棟棟白色的藏式小院鱗次櫛比,坐在門前享受暖陽的老人們(men) 臉上滿是笑意……
“我們(men) 還組建了施工隊等,村裏的年輕人都有活幹。”加措說,目前村集體(ti) 經濟盈利狀況很好,其中盈利的30%分紅給群眾(zhong) ,2021年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新華全媒+丨西藏昌都:千年鹽田“曬”出古村新生機
加達村位於西藏昌都市芒康縣納西民族鄉的瀾滄江畔,村裏至今保存著3000多塊千年古鹽田。鹽田在瀾滄江兩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強的泥土鋪成平麵夯實。[詳細] -
新華全媒+|孔雀河畔的千年古村之變
當晨曦透過陣陣薄霧,在流淌的孔雀河麵蓋上了一層金黃色的薄紗,下遊河畔的科迦村升起縷縷炊煙,不時傳來戲曲練唱聲,新的一天開啟。 [詳細] -
走進鄉村看小康|西藏工布江達錯高村:生態宜居旅遊熱 千年古村展新顏
位於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巴鬆錯景區的錯高村,是一座有著上千年曆史的古村落,為了保護傳統建築,2018年開始,錯高村實施了整村搬遷,在距離老村幾百米的地方建起了錯高新村。[詳細]